鄧秋香 陳芳敏 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近幾年來,我國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革新,信息化時代已經全面到來,信息技術伴隨著各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各個行業對于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尤其是對計算機軟件人才的需求最大。我國高職院校教育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但是很多高職畢業生的技術能力于專業素質都收到了各個用人單位的差評,由于專業能力的欠缺,很多高職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對于人才的缺失導致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制約。企業招聘難,畢業生就業難,一邊是大量的缺口,一邊又是大批的急需就業的畢業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就是因為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出現了問題。經過調研研究,現階段解決企業與畢業生之間問題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創新,掌握現階段計算機軟件技術的發展關鍵,理清技術發展思路,解決目前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有效的改善教學質量,為我國輸送優秀的軟計算機件人才,促進我國各行業的發展。
伴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互聯網技術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計算機軟件技術成為更多人日常學習與生活的必備。現階段我國IT行業發展趨勢迅猛,軟件行業成為最具發展前景的行業之一,但是目前我國對與軟件人才的定義還尚不明確,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很模糊。我國高職院校作為專業性人才培養的基地,對于計算機軟件人才的培養定位也不夠清晰,錯誤的將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畫上等號,這導致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空有理論知識而缺少實踐的打磨,這就很難達到各大企業對軟件人才的期待。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
高職院校存在的目的就是為各大企業輸送具有專業技能行的人才,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仍然不清楚自己的教學目標,容易混淆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概念,對技能的不夠重視,更重視學歷教育,對于市場和社會上對高職院校的定位與需求,缺乏培養目標的確定,這就導致了培養出來的畢業生難以達到社會的認可,就業效果差,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許多高職院校容易走進一個誤區,就是會與本科院校做比較,沒有將學生的培養工作作為發展的關鍵目標,很大程度上一味的效仿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阻礙了高職學生進一步的發展。
(二)缺少教學資源
現階段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雖然已經增設了多媒體教室,但是很多教師還是習慣于以往的教育模式,習慣性的只在屏幕上羅列書上內容,缺乏動態展示,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實驗室的建立速度跟不上教學內容的需求,很難保障學生的實訓時間,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沒有與實際充分的結合,也是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強的原因之一。實際操作能力會在學生就業之后有所體現,降低學生自身的競爭力,阻礙接下來的發展。
(三)師資力量的匱乏
在很多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素養對學生的培養具有深遠的影響,很多高校依然招聘師范學校的優秀畢業生作為自己學校的教師,這就導致了很多高職計算機專業的老師沒有實際的計算機就業經驗,這也就導致了很多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師的職業能力、計算機軟件的實踐思維與操作能力都值得懷疑,很多教師缺乏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模式。由此可見,高職教育中教師資源的薄弱更不利于高職計算機軟件人才的培養。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
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首先就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課程體系主要指相同專業不同課程的綜合,而課程標準就是指某一門課程的課程設置、課程目標以及實施建議等指導性的內容,計算機整個專業講授的內容就由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來組成的,這兩者組成了計算機教育的教學大綱。課程體系設置的標準與否,課程標準的建立是否符合時代的發展直接關系著人才培養工作的效果。計算機軟件技術涉及到的內容眾多,高職學生在短期內無法全部精通,因此在課程體系的建立過程中,要盡量細化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縱向的深度。在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實際,真正的走進企業,了解崗位的需求,分析崗位的工作過程。
(二)重視計算機軟件教師的培養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模式的改革還需要重視對計算機教師的培養,對高職學生的培養離不開專業素質過硬,道德高尚又甘于奉獻的教師團隊。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學習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教師的綜合素質要符合軟件技術發展的需求。除了在教室的引進過程中引進專業水平強勁的老師之外,還要對現有的教師團隊進行定期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