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
相較于普通高校主要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方向主要為技術運用型的人才。在社會對人才素質需求越來越高的今天,高職院校不僅要教授學生基礎文化,還要加強對他們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傳統的實驗平臺由于各種限制性,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日常實驗需求,因此需要搭建開放式虛擬實驗操作平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一)實驗室地點和開放時間限制
傳統實驗室需要占據非常大的空間面積,各種實驗設備占地面積也不小,而學校的整體空間并不充裕,要經過多方面的考慮進行整體規劃。如果大面積地搭建傳統實驗室會導致其他功能區的面積減少,造成教學空間規劃不合理和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傳統的實驗操作只能在限定的時間內到特定的地方才能完成,可供實驗的場所本身就不多,所有學生都只能依靠著極其有限的實驗室完成實操課程,因此,實驗室資源總是處于緊缺的狀態。
(二)課堂實際操作時間太短
由于實驗室資源的緊缺,導致分配到每個班級的操作時間短,有的實驗室只在上課期間開啟,課余時間就大門緊閉,造成實驗室可利用的時間就更少。實踐操作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動手操作、用心專研,才能在實驗的過程中將知識轉變為實際運用的能力。如果實際可操作的時間過短,有時學生們還沒充分消化課堂知識就匆忙實驗,知識得不到實際的鞏固,導致實驗過程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內容,不能將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一堂實驗課的時間有限,面對那么多的學生,實驗室的指導老師沒辦法對所有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實驗效果也無法達到預期。
(一)課堂主體的轉變
課堂主體由老師變為學生自己。在開放式虛擬實驗中,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老師發揮引導的作用,給出實驗的項目和具體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完成實驗選題設計,實驗過程創新,實驗之后思考,解決遇到的問題,并整理成實驗報告。這一系列完整的實驗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真正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鍛煉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思考能力。
(二)教學手段的改變
教學手段由實際的設備儀器轉變為虛擬的儀器。由計算機技術模擬整個實驗過程。一個構建完整的虛擬實驗平臺能夠實現實驗演示、實驗操作、實驗完成、生成報告、在線批改、師生交流等一系列的功能,形成完整的學習過程。這種手段的好處在于,能夠輕而易舉獲得一般情況下不易實現的實驗類型,一些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實驗,也能夠通過虛擬實驗安全完成。在于可操作性上,虛擬實驗平臺也有著明顯的優勢,操作界面和流程更簡單,無需復雜的說明,學生就能快速上手操作。
(三)教學效果的提升
與傳統實驗室相比,開放式虛擬實驗平臺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通過計算機就能夠學習。豐富的教學形式,應有盡有的教學輔助工具,沉浸式的教學環境,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直觀立體的操作過程,讓整個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學生置身其中,能夠獲得極強的參與感,積極與老師學生進行互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思考能力,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獲得傳統實驗課給予不了的獨特效果。虛擬實驗中能夠自主選擇實驗儀器,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進行創新,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加強了知識點的學習,讓教學效果明顯得到提升。
(一)時間空間上的開放
學生們不再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進行實驗,而是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通過互聯網進入虛擬實驗平臺進行實驗。這個開放式的虛擬實驗平臺,就像一座“移動的實驗室”,給學生們提供了更加彈性的實驗時間,更為開放的實驗空間,對理論知識有了更加明顯的補充效果。
(二)交流平臺上的開放
有些實驗項目需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有的實現項目需要能夠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完成。開放式虛擬實驗平臺讓這種協作學習變得更為簡單有效。小組成員們首先利用互聯網龐大的信息庫各自收集信息,再完成團隊成員信息的整合,最后進行線上的思維碰撞和學習交流。開放式虛擬實驗平臺也為師生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交流平臺,學生可以跟老師及時溝通,促進實踐能力的提高。
(一)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虛擬實驗平臺能夠通過計算機技術模擬真實的實驗器材面板,學生通過對計算機的操作即可完成實驗過程。避免了傳統實驗中器材準備、器材解釋、實驗示范等一系列過程的時間浪費,真正把精力放到實驗本身上來。既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又能幫助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規避危險,安全實驗
傳統實驗中有很多實驗會有一定的危險系數,會涉及到一些易燃易爆炸的物品和具有腐蝕性有害性的物質。很難保證實驗的百分之百的安全環保,因此老師不敢讓學生動手實驗,但是學生不通過親身體驗,又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生動立體,自主學習
實驗相關知識不再只是通過老師的口述,在虛擬實驗平臺中,這些知識有了更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表現方式。在互聯網的巨大數據庫里,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一切形式都可以用來輔助學生的學習。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感官,讓扁平化的知識變得更生動,更立體,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輕松。學生們也不再需要等待老師的安排和講授,主動提高自己的學習自覺性,利用虛擬實驗平臺進行學習。
(三)教學改革的方向
國家對于虛擬實驗平臺的建設有著明確的需求。因此構建開放式虛擬實驗平臺,既是推動教學改革朝著必然發展方向前進,也是響應國家號召、適應社會需求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不斷刷新科學的教學理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實現教學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推動教學改革,集中力量培養并為社會輸送更多地綜合應用型人才。
(一)完善軟硬件配置
為了讓開放式虛擬實驗平臺能有更逼真的實驗模擬效果,就要不斷地引進最先進的技術,投入最新的硬件設備,補充最新的軟件內容,讓虛擬實驗平臺的軟硬件支持都達到最優,以保證實驗成功和教學效果。
(二)傳統與虛擬結合
虛擬實驗對傳統實驗起著非常重要的延伸作用。使用開放式虛擬實驗平臺,并不是代表要完全摒棄實物實驗,而是要虛實結合,同時發揮兩種實驗方式的優勢,讓學生從多種渠道完成實驗過程,更能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物實驗課程能夠真實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而虛擬實驗,能夠突破實物實驗課的限制。實物實驗有不足也有其不可替代性,兩種方式的結合,更能發揮實驗操作對理論內容的補充性。比如,學生馬上要進行一堂傳統實驗課,但是對實驗器材都不熟悉,更不清楚每一步的實驗步驟,真正到了實驗室就會手忙腳亂。如果學生能夠事先通過開放式虛擬實驗平臺進行相關實驗的預習,就會在線下的實驗中更加從容不迫、得心應手。
為了高職院校能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培養目標,就要不斷打造完善開放式虛擬實驗平臺,突破時間空間對實驗操作的限制,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優質的實踐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