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紀生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信息中心
健康管理是醫療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如何使互聯網成為載體,以信息化技術為手段,改善健康管理服務和使用經驗,優化醫療資源利用率,降低醫療費用等,已然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內容。
1.1 化解“看病煩”與“就醫繁”問題
應用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醫院可以不斷擴大醫療服務的時間和空間,提高醫療服務供求的一致性。很多難以發行登記的醫院不僅開發了自己的手機應用程序,還加入了政府準備的預訂登記平臺,使患者能夠通過網絡、手機應用程序、電話進行登記?;颊哌€可以在線完成多項工序,包括預訂登記、支付、報告查詢等,從而大大節省時間和精力,而不需要大量奔跑。
1.2 重塑大健康管理模式
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健康管理正在逐漸個性化和精密化。通過構建網絡數據收集平臺,居民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和相關應用程序,完美地記錄個人運動、生理資料。家庭醫生構建健康管理平臺,依靠網站、手機客戶端等通信公司隨時聯系簽署的服務對象,提供在線健康信息、推薦預約、慢性病跟蹤、擴展處方等服務。
2.1 搭建人工智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的便利性呈現出迫切的需求,而AI技術則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通過搭建SAAS形式的醫療健康訊息整合平臺,構建與更多地區醫療健康訊息平臺的無縫對接,期間主要是以AI技術為基礎點,通過臨床經驗、AI輔助診療系統、AI大數據分析系統和AI自助客服系統來實現的。在構建過程中,需要將所有搜集到的醫療專家的臨床經驗全面整合,形成一個系統的臨床知識庫,從而使各大醫療機構在對病患進行治療時,均可在此知識庫中尋找最佳的醫療方案,同時還能夠幫助更多的醫療人員開展學習研究。在運用AI輔助診療系統的過程中,能夠為醫療人員推薦出更多的特殊案例在臨床中的實際解決方案,協助醫療人員對病患進行治療,使其有效的開展工作并提升醫療水準。而對AI自助客服系統的應用則能夠更多的幫助到客戶排除問題,主要是應用AI技術中的自然語音處理、自動語音、語義理解、人臉識別等,將回訪、應答轉為自動化,取代人工客服的個別工作,提升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準確性,從而提高用戶在體驗過程中的滿意程度,降低經營成本。通過對訊息數據的搜集、轉化、上傳、儲備、解析和輸出構建出集成化信息平臺,而為了避免用戶個人資料和健康信息的外泄,則需要應用數據加密技術和患者授權機制來進行保護。同時,運用AI大數據分析系統對大數據進行反復篩查提取,再通過可視化算法進行數據信息的解析整合,為各醫療機構在進行醫療管理和科學研究中提供有效的幫助。
2.2 建立線上線下融合一體化的區域醫療健康信息服務平臺
為了構建線上線下融合一體的區域全科診療云醫院信息系統平臺,需要通過三醫聯動、醫療技術、運營管理、組織保障作為基礎,鏈接全科實體醫療單位。將不同地區的診療訊息服務平臺提供的信息數據整合到醫療大健康集成化信息平臺,從而達到雙向鏈接、信息技術共享的效果。將全科醫療服務機構定位基礎主體,通過預約中心、數據中心、會診中心、健康檔案管理等互聯網技術,搭建區域診療健康服務平臺,使患者形成就醫全程網絡智能化。全科醫生在診療前可運用定制化體檢、報告解讀等進行電子歸檔。在診斷期間則需要通過“先全科后專科”的精確就醫形式,如果確診后全科醫生無法醫治并且病情還在初始較輕階段,則能夠采取??七h程會診的方式,而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則能夠采取線上多學科綜合會診和線下轉診相配合的方式,以達到分級診療的效果。診斷后,全科醫生需要實行慢性病管理、康復護理、術后和院后隨訪等措施進行跟進。在患者的全程就醫期間實行線上預約、咨詢、導航、支付、線上免費查詢診斷記錄與醫療消費。同時在線上進行就診評價還能夠提升醫療人員的醫療技能和服務意識,綜上所述便能夠不斷的提升線上線下融合一體的全科醫療服務的服務水平和覆蓋面。
2.3 建立完整的居民醫療健康長數據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目前能夠以WAP協議形式將醫院的服務移加到病患的手機上,全科醫生能夠運用AI智能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來對用戶身體狀態的各種信息進行記實,如個人身份信息、個人情緒、身體健康檢查、醫院診療記錄、個人的飲食運動等生活規律,通過這種跟蹤記錄將用戶信息統一管理、整合,構建全面的用戶個人健康歸檔,實現地區診療健康訊息服務平臺的構建。在系統運行和應用的過程中醫患的信息隱私需要特別注意,為了防止被隨意修改、造假會通過運用AI和移動互聯網技術中的密碼學方式來進行保護。通過對用戶的健康診療和個人信息的收集構建生物信息知識庫,再利用生命組學儀器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整合,將用戶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狀況大數據化和長數據化,使用戶的健康管理變得更全面、更細致。
3.1 統一健康服務平臺
將全省的診療信息資源進行分析、整合,將健康甘肅APP公眾服務平臺進行推廣,通過更多人的應用,將就醫、掛號、診療、支付、診療信息查詢、線上簽約家庭醫生、郵遞病例、健康知識、公共衛生訊息提醒、線上辦理個人診療事宜等變得更加便利、快捷。同時把免疫接種、生育信息記錄、衛生監管、職業健康管控等公共健康訊息逐漸嵌入服務平臺,進行整合管控,逐步提升醫療服務的全面覆蓋性。
3.2 統一分時段預約診療服務
將統一分時段預約診療服務系統進行不斷的改進,使其更加完善,創建具有統一標準的號源池,實行分級管理、共建共享的管理方式。在開展分時段預約就診時通常會用到預約掛號網、健康APP或醫院自建的APP等官方應用,逐漸實現線上預約檢驗檢查服務。同時,幫助三級醫院構建自助預約平臺,使放射、心電、超聲等科室實現線上自助預約。
3.3 統一居民電子健康卡
在使用線上預約服務過程中,需針對每位用戶創建電子健康卡,以實現個人身份認證,而官方需要構建對居民身份進行認證的系統并要求全省統一化,使其貫穿在醫療、接種疫苗、婦幼保健、簽約家庭醫生、繳費、訊息搜查等各個環節,使居民享受到覆蓋整個生命周期的電子化一站式服務。
對公立醫院“醫療保健+互聯網”系統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以下建議:1)改進相關使用方法需要在法律層面明確的法規和監管。2)加強行業標準的制定;受互聯網行業技術和應用程序的影響,尤其需要繼續為醫院上網制定新的信息安全標準和網絡環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