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樂
2008年國際性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結構和發展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金融政策的保守化,經濟增長放緩,而其對制造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少阻力,比如需求乏力,增長緩慢,企業融資難等問題。2015年以來,爆發式發展的金融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金融業對制造業的資金支持和服務導向。
目前中國金融科技的參與主體主要有3大類:互聯網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金融機構。
互聯網公司。比如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它們通過自己的技術、市場優勢,以產品或者具體服務的形式參與。比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騰訊的微信支付。金融科技公司。比如螞蟻金服、財付通、京東金融、宜人貸、陸金所。它們往往需要具有金融牌照,從事互聯網金融,P2P,信貸業務,以效率高,費用低,普及范圍廣受到市場青睞。傳統金融機構。傳統金融機構借助資本雄厚,資源豐富,體系龐大等優勢進入金融科技市場。其典型方式是與大型互聯網公司合作,比如以四大行為代表的銀行互聯網合作模式。
2017年3月28日,阿里巴巴與中國建設銀行簽署合作協議;6月16日,京東和工行簽署合作協議;6月20日,百度和農行宣布合作,將展開在金融科技,大數據風控等領域的研究;6月22日中國銀行和騰訊合作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就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表:部分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業務布局
最近幾年,大中型銀行通過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實現金融云,金融信息化等業務的創新和發展并影響下游客戶領域。

表:部分商業銀行云服務介紹
制造業貸款難融資貴。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制造業的貸款比重自2006年到2016年逐年下降,從25%下降到16.2%,導致投資受到抑制,歷年增長不及5%。這其中與中國傳統金融業與制造業的發展不適應造成的。比如當中國經濟增速低于8%,很多行業包括制造業在內很難取得利潤,而中國經濟經歷高增長之后表現不佳。工業,制造業等各項指標低迷反饋到融資市場就是融資難,因為中國傳統銀行在發送貸款債券,股票的時候比較看重企業的效益,盈利等財務指標,否則將出于風險因素而斷貸、抽貸,發型股票和債券也會趨勢保守。
金融科技中的大數據技術為制造業企業信貸業務中提供很大的便利性。比如大數據風控,通過對歷史數據,歷史事件的分析,運用數學建模等數據化工具研究企業的風險指數,從而采取合理的信貸規模和期限。同時,在誠信識別角度,大數據金融科技也有很強的判定能力。通過建立風險特征數據庫,比如異地登錄,非法設備使用,關聯人員異常活動,資金運作不符常規等方面,從而預測客戶誠信違約概率。目前的大數據征信,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對稱,可以更加全面,完善地分析客戶數據,通過與第三方的合作,極大提升風險評估的效率。在未來,結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高端技術,大數據風控滲透將進一步加大,更好地服務于制造業信貸以及別的數據分析領域。

圖:中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2009-2018)
綜合化方面:制造業一般由供應、生產、銷售三個環節構成,比如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等行業不僅受到上游能源,電力,設備,原材料供應的限制,終端也受到消費者市場的影響,這使得制造業在這個國民行業中的議價能力明顯處于弱勢。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往往需要按需經營,不盲目進行產能等的擴大。在此基礎上,制造業公司對信托、承兌、保理等金融業務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目前金融科技滲透,豐富了企業貸款類,融資租賃類,并購類的需求,以及引導基金,企業債,股權融資等方面。
差異化方面:金融科技在金融產品的創新等方面也為不同需求的制造業群體提供差異化服務。比如中國市場中小企業資本薄弱,擔保質押能力不足,資金周轉較慢,償付能力,流動性等方面也處于劣勢,往往選擇短期融資,同時有條件地使用中長期信貸;而大中型企業資本雄厚,可抵押資產充足,它們往往可以借此選擇中長期融資,同時合理的利率等指標以降低籌資成本。
國際化方面: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制造業企業對出口匯兌、離岸金融、期貨、期權、套期保值、本外幣、保險等需求不斷增加。而金融科技的參與者特別是大型的科技公司,通過與國家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將金融服務,金融科技貫穿于制造業全球價值鏈中,不再拘泥于單一的區域范圍。同時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國家“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智能制造”,“科創板”等中長期戰略規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本支持。在實施層面,金融科技公司應進一步加強研究基地,產業園區,自貿區,地方新區等專業的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公司應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積極參與政府引導基金,產業基金,提升制造業資金需求,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通過財務,大數據,區塊鏈等資源優勢滿足制造業公司的新市場金融需求。同時,金融科技公司可充分利用工業4.0時代的機遇,更多涉入尖端領域,比如透明工廠、物聯網、工業機器人,加速商業化布局。
利用技術創新,開發更多的綠色金融工具,推動綠色制造業的發展。設計綠色證券,基金,期貨等衍生金融工具引導企業發展,建立金融市場綠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特別是環保型,科技型,創新型類小微企業不僅僅在資金方面的需求,同時市場,技術,外部環境等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在這些領域利用信息優勢,優化市場結構,解決小微企業的發展困境。
為開拓國際業務市場的制造業公司提供更多的貸款便利和技術支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和清算系統。為面臨價格風險,匯率波動的公司提供更多的衍生化金融服務。在大型工業設備領域,比如鐵路、油氣、船舶、工程機械,鼓勵融資租賃的方式擴展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