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青春不留遺憾,但我實話實說,青春是一定會留遺憾的。
她問:“我只想青春不留遺憾,錯了嗎?”
青春如斯蒼白,她但愿能過得多姿多彩。同學相約組樂隊,她第一個提著小提琴盒過去,大家都笑她:“你以為是管弦樂隊呀?”有一個同學玩吉他,另一個會電子琴,她馬上回家向父母表示要學薩克斯。父母向來開明,也不免皺了眉:“你都上高一了……”她說:“高一不學,難道高二、高三去學嗎?”擾攘了很久,她的薩克斯總共上了不到十堂課。
同學們發現組樂隊難度太大,又決定仿效彩虹室內合唱團來玩“創新音樂”。
沒想到合唱團也不容易,要請老師,要找指揮,要有合適的改編歌曲。老師脾氣很大,動不動就喝斥他們:“什么是合唱,什么是齊唱,你們知道嗎?”挨過幾次罵,同學們心灰意冷,排練時間去的人越來越少,最后不了了之。
過了一段時間,班級開始流行玩手賬和五年日記。她也買了一大堆粉花朵似的膠紙、緞帶,攤開五年日記本,一天天記錄生活。初衷美好得像部小清新的青春電影,每年的同一天,都在同一頁面上回答同一問題,以此見證自己的成長。但是她的生活與提問者的思路好像格格不入。
問:今天非買不可的東西。哪有什么非買不可的東西?她一個高中生,就是偶爾買個奶茶、薯片之類的。
問:明天打算幾點起床。學生的作息時間是不變的,她的打算有用嗎?
有一天,她回家看到日記本放在門口的舊書報堆上,大概是媽媽以為她不玩了,準備當廢品賣。她趕緊把它救出來,藏到了書架里。可能是藏得太好了,后來她再也沒見過。
她隔段日子就看看豆瓣同城上的周末活動,免費的講座、觀影、狼人殺都參加過。父母雖然覺得有點浪費時間,但也不會阻止她去活動,他們不知道有些活動在咖啡廳、酒吧舉行,觀影的時候全屋漆黑,身邊的陌生觀眾膀大腰圓,帶給她不舒服的逼仄感。她才16歲,不懂能不能在中途起身離開。
雖然什么也沒發生,但她得了個教訓,以后就不去這種地方了。這讓她對自己更滿意了,不曾吃一塹就能夠長一智,多棒。
長假無事,有同學約她去逛妖異的二次元一條街。洛麗塔小裙子、鏈與鞭、夸張的飾容……她與同學被一家店櫥窗內的刺青迷住了,善解人意的店員小姐姐與她們攀談,還為她們做了彩繪,在她的手腕上畫出了她心儀已久的圖案。她和小姐姐相約:等高考一結束,就來文身。
在飯桌上,母親一眼看到:“你在哪里搞得這么臟?”父親反應更激烈:“你手上是什么鬼東西?”一下子就像天塌了一樣,飯都不讓她吃了,母親把她拉到衛生間里拼命搓洗,一遍遍打洗手液、洗面奶。父母一致認為,都是手機的錯,當場就沒收了,還把她之前玩樂隊、玩手賬的事兒全翻出來,“不務正業”“不學好”“游手好閑”——她真蒙了。
她說得激動起來:“這些,有什么不好?”
我溫柔地答:“不錯的事物未必就是好,甜美的食物未必就有營養。”
我能理解年少的心情,上下五千年都想穿越,縱橫八萬里都想履及。不容許這世界與己無關,渴望能像愷撒大帝一樣說:“我來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征服如果太難,一日看盡長安花也是好的,別說我浮光掠影,世上的城池太多,我不是歸人,我是過客,不能深入,只能打卡。
跟著旅游團走天下,在每個景點前排隊照相,是打卡;順著書單匆匆閱讀,在“讀過”上做標記,又何嘗不是打卡;流行什么就跟風什么,生怕被拋下,就更是打卡了。
每個人都想青春不留遺憾,但我實話實說,青春是一定會留遺憾的。到我這年紀,沒人能說青春無悔無怨:學霸遺憾自己辜負了多少個春天,學渣遺憾自己荒廢了多少門功課;有人遺憾沒有牽起心儀女同學的手,有人懊悔在不懂事的時候就私定了終身。
既然如此,也許更重要的品質是“勇敢”,勇于留下遺憾,勇于拒絕誘惑,勇于承認自己是凡人,能力有限,時間有限——只有努力無限,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最熱愛的人與事上。
有些風景,一定會錯過,不必以為會終生失之交臂。如果十年八年后還念念不忘,相信我,必有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