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疆喀什地區維吾爾族母乳源雙歧桿菌分離篩選及其益生特性分析

2019-12-04 02:59:24趙志霞安美玲魏小晶倪永清
食品科學 2019年22期
關鍵詞:實驗

趙志霞,許 翠,安美玲,魏小晶,廖 寧,倪永清*,張 艷*

(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益生菌被定義為活性微生物,服用足夠量后可賦予宿主許多益生作用[1]。目前開發使用的益生菌中,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是最常見的屬。1899年法國巴斯德研究院首次從母乳喂養的嬰兒糞便中分離得到動物雙歧桿菌,進一步研究發現分離出的此菌可以抑制導致腹瀉的蛋白水解菌,并且建議給患有該癥狀的嬰兒服用此雙歧桿菌[2]。目前,雙歧桿菌作為正常的腸道微生物區系中的重要成員,通過抑制胃腸道中潛在致病菌的生長,進而誘導健康、促進全身效應而對宿主發揮有益作用[3-4]。最近研究表明,雙歧桿菌對人體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包括預防感染性腹瀉[5]、改善乳糖不耐癥[6]、降低血清膽固醇[7]、免疫調節[8-10]和抗癌能力[11]。

研究顯示,雙歧桿菌是新生兒腸道的最早定植者,但喂養方式極大地影響嬰幼兒腸道中雙歧桿菌的定植[12],早期母乳喂養的嬰幼兒其腸道菌群中雙歧桿菌為優勢菌群。有研究認為,母乳不僅為嬰幼兒提供了必需的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必需脂肪酸、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13-14],更重要的是母乳作為中間載體,通過母乳喂養將母親的雙歧桿菌等益生菌群轉移給了嬰幼兒[15]。因此,一般認為母乳是嬰幼兒腸道中雙歧桿菌的主要來源[16]。Martín等[17]首次從母乳中分離出乳酸菌,此后有研究者從不同地區的母乳中分離出雙歧桿菌,例如Martín等[18]采集了23 位西班牙婦女的母乳樣品,從中分離出了B. breve、B. adolescentis和B. bifidum;Sallam等[19]采集了50 份埃及婦女的母乳樣品,最終僅從14 個樣品中分離到了雙歧桿菌。近期研究發現,母乳中雙歧桿菌種群的發生、豐度高低因民族群體的地域分布、飲食習慣、遺傳背景差異而顯著不同,甚至一些母乳中檢測不到雙歧桿菌的存在。

但對于嬰幼兒來說,母乳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食品,開發母乳中的益生雙歧桿菌作為功能食品,添加在嬰幼兒配方食品中對于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輔助治療兒童過敏性疾病、腹瀉等具有巨大的潛力[20]。Arboleya等[21]通過一系列體外實驗證實了母乳來源雙歧桿菌的益生功能,可作為益生菌添加于新生兒奶粉配方中;從阿根廷母乳樣品中分離出了動物雙歧乳亞種,經過耐受性、安全性測試以及動物實驗顯示,篩選的雙歧桿菌對腸道微生物有一定的調控能力[22]。

新疆是我國眾多少數民族聚集區,維吾爾族有著獨特的文化習俗、飲食習慣以及相對封閉的生存環境,為母乳中益生菌資源的開發提供了豐富來源。本研究從新疆喀什地區健康的維吾爾族哺乳期婦女母乳中分離篩選雙歧桿菌,通過基因型和表型相結合的方法,對分離菌株進行鑒定,了解民族群體中雙歧桿菌種群的發生;通過抑菌和模擬胃腸液耐受性實驗篩選具有益生作用的優良菌株,以期為特色嬰幼兒配方功能食品和其他益生菌產品的研發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1.1.1 樣品與菌株

母乳樣品采集自新疆喀什市不同鄉鎮(克勒魯克鄉、克孜勒蘇鄉及伽師)不同哺乳期(初乳和常乳)的維吾爾族健康婦女。產婦皆為順產,且在生育之后無服用任何抗生素,無乳腺炎。

采集母乳樣品時首先要將產婦乳頭以及乳房乳暈用肥皂水和無菌水清洗,手戴無菌手套手動將母乳樣品收集在裝有厭氧菌保護劑的無菌管中,擠出來的第1滴母乳被丟棄。采集之后的采樣管用封口膜封口,放入-20 ℃的車載冰箱里運回實驗室。

指示菌包括購自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存管理中心的致瀉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O127:K63 CICC 10411)、鼠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CICC 10420)、產腸毒素大腸埃希氏菌(E. coli O78:K80 CICC 10421)、出血性大腸埃希氏菌(E. coli O157:H7 CICC 21530)、單核細胞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CGMCC 1.9136)、血清型腸炎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enterica CGMCC 1.10754)以及前期實驗室從母乳中篩選出來的條件致病菌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 JM57)、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HM69)、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JM92)。

1.1.2 培養基與試劑

分菌培養基為添加了0.5% L-半胱氨酸的改良MRS(deMan Rogosa Sharpe agar)培養基;HM69和JM92用MRS培養基培養;LB培養基用于培養CICC 10411、CICC 10420、CICC 10421、CICC 21530及JM57;PYG培養基用于培養CGMCC 1.9136;TSA培養基用于培養CGMCC 1.10754。

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Master Mix、ddH2O 北京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所需引物 上海捷瑞生物有限公司;Marker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2 儀器與設備

DG520厭氧培養箱 英國DWS公司;Fresco21高速冷凍離心機 德國Thermo公司;UVmini-1240紫外分光光度計 日本島津公司;TC-512 PCR儀 英國Techne公司;凝膠成像系統 法國Vilber公司;PowerPac Universal水平電泳儀 美國Bio-Rad公司。

1.3 方法

1.3.1 雙歧桿菌的分離純化

在采集管底部吸取100 μL母乳樣品,用添加有0.5% L-半胱氨酸的生理鹽水梯度稀釋至101、102、103,吸取100 μL各稀釋液于分菌培養基進行涂布,涂布好的平皿放于厭氧箱中,37 ℃厭氧(10% H2,10% CO2和80% N2)培養48 h,用相差顯微鏡對單菌落進行鏡檢,剔除球菌,保留桿菌,對所有桿菌連續轉接劃線培養3 次,挑單菌落于3 mL改良的MRS液體培養基中37 ℃厭氧培養36 h,部分純培養物進行革蘭氏染色和過氧化氫酶實驗,初步篩選得到疑似雙歧桿菌菌株。另一部分純培養物5 600 r/min離心10 min,棄上清液并加入新鮮的培養液重懸,補充70%的滅菌甘油,冷凍保藏于-80 ℃冰箱。

1.3.2 基于分子生物學方法的菌株鑒定

1.3.2.1 DNA提取及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repe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p-PCR)指紋圖譜分析

使用苯酚-氯仿-玻璃珠擊打的方法提取菌株DNA[23]。采用單引物GTG5(5’-GTGGTGGTGGTGGTG-3’)對分離的菌株DNA進行PCR擴增。所有反應在25 μL體系中進行,包括:PCR Master Mix 12.5 μL,引物GTG5(10 μmol/L)1.5 μL,DNA模板3 μL,ddH2O 8 μL。擴增條件:95 ℃預變性7 min;35 次循環(94 ℃變性1 min,52 ℃復性1 min,65 ℃延伸8 min),最后72 ℃延伸16 min。PCR擴增產物經1.5 g/100 mL瓊脂糖凝膠,在0.5×TAE Buffer中80 V/cm電壓下電泳檢測1.3 h。電泳結束后,在紫外凝膠成像儀中觀察電泳結果并拍照,用軟件Gel Compar II對DNA圖譜進行聚類分析。DNA帶型完全一致的菌株通常被認為屬于同一物種,可據此將分離所得菌株歸為若干種系型,并從每組中選取至少1 株代表菌株進一步測序分析。

1.3.2.2 16S rRNA基因擴增、測序及系統發育分析

經rep-PCR指紋圖譜分析去重后,從每個種系型選取2~3 株代表菌株進行16S rRNA基因測序分析。采用擴增引物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r(5’-CTACGGCTACCTTGTTACGA-3’)[24]進行16S rRNA基因的PCR擴增。擴增體系及程序參照Yu Jie等[25]的方法進行。PCR產物純化后,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測序結果提交到GenBank數據庫中,序列同源性分析利用BLAST在線進行。在MAGE 7.0軟件中構建系統發育樹。

1.3.3 雙歧桿菌的表型特征

1.3.3.1 常規的生理生化實驗

甲基紅實驗、乙酰甲基甲醇實驗、硝酸鹽還原實驗、精氨酸產氨實驗的具體方法參照文獻[26]。

1.3.3.2 碳水化合物代謝譜

按文獻[27]的方法測試15 株雙歧桿菌對16 種碳源的利用實驗,其中16 種碳源包括:單糖(阿拉伯糖、木糖、核糖、葡萄糖、甘露糖、果糖、半乳糖),雙糖(蔗糖、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蜜二糖),三糖(棉子糖),多糖(淀粉),單糖衍生物(甘露醇、山梨糖醇)。實驗重復3 次并做空白對照。

1.3.4 雙歧桿菌的益生特性

1.3.4.1 雙歧桿菌抑制病原菌實驗

將保藏的雙歧桿菌菌株以1%接種量接入改良MRS液體培養基中,37 ℃厭氧培養36 h,10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經0.22 μm濾膜過濾除菌,即得無細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s,CFS),以常見的6 種腸道致病菌及從母乳中篩選出的條件致病菌為指示菌,參照劉冬梅等[28]方法測定分離菌株的抑菌活性,配制各種指示菌所需的固體培養基,121 ℃滅菌20 min,冷卻到60 ℃左右,吸取20 mL培養基加入放置好的平皿中,待其凝固后,取100 μL濃度為105CFU/mL的指示菌在平板上涂布均勻,隨后每個培養皿中等距離放入4 個已滅菌的牛津杯,向每個牛津杯中加入200 μL CFS,以不加菌的MRS培養基作空白對照,放置4 ℃冰箱擴散6 h,然后在37 ℃培養24 h,若有抑菌圈出現,說明該菌株具有抑菌活性,用游標卡尺測量抑菌圈直徑。每株菌做3 個平行,取平均值。

1.3.4.2 胃腸液耐受性實驗

125 mmol/L NaCl、7 mmol/L KCl、45 mmol/L NaHCO3和3 g/L胃蛋白酶,用鹽酸調節pH 2.5,制成模擬胃液;45 mmol/L NaCl、1 g/L胰蛋白酶、3 g/L牛膽鹽,用氫氧化鈉調節pH 8.0,制成模擬腸液[21]。

將活化之后的雙歧桿菌按2%接種量接入改良MRS液體培養基中,37 ℃厭氧培養36 h,無菌條件下取5 mL菌液離心,棄上清液;用無菌生理鹽水將菌體洗滌2 次,用500 μL生理鹽水重懸菌體。將100 μL菌懸液加入900 μL模擬胃液中,在37 ℃厭氧條件下放置90 min,取樣稀釋涂平板,進行活菌計數,每個樣品做3 個平行;另取100 μL菌懸液,向其中加入900 μL模擬腸液,37 ℃厭氧條件下放置180 min,取樣,平板計數,每個樣品做3 個平行;實驗對照為100 μL菌懸液中加入900 μL無菌生理鹽水,放置在37 ℃的厭氧箱中,分別在90 min和180 min后取樣稀釋涂平板,進行活菌計數,做3 次平行實驗。統計結果,按下式計算存活率[29]:

2 結果與分析

2.1 雙歧桿菌分離及鑒定結果

不同來源的15 份母乳中,鏡檢結果有167 株為桿狀,經革蘭氏染色及過氧化氫酶實驗,有56 株表現為革蘭氏陽性、過氧化氫酶陰性,疑似為乳酸菌。

圖1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雙歧桿菌系統發育樹Fig. 1 Phylogenetic tree of Bifidobacterium strains based on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經rep-PCR去重,挑取得到的29 株代表菌株經16S rRNA基因測序,測序結果經BLAST在線比對,有15 株雙歧桿菌分離自10 份母乳樣品中,13 株屬Lactobacillus,1 株屬Propionibacterium。將15 株雙歧桿菌與同源菌株構建系統發育樹(圖1)。在系統發育樹中,12 株雙歧桿菌被劃分為3 個分支,其中B. pseudocatenulatum構成一個獨立的大分支;B. breve和B. longum親緣關系較近,分布在同一個大分支上;B.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B. longum subsp. longum在同一個分支上,相似度達到86%。在GTG5-PCR指紋圖譜(圖2)中,15 株雙歧桿菌被分為8 種基因型,其中B. longum subsp. infantis有2 種基因型,MK49和MK138基因型在85%的水平上相似;2 株B. breve的基因型在80%的水平上相似;2 株B. longum subsp. longum的基因型相似度較低,為65%;8 株B. pseudocatenulatum有4 種基因型,MY72-1、MY72-2和MY86-1基因型相似度達到100%,MY86-2和MY92基因型相同,另外MY75-1和MY78-2基因型相同,與MY81的基因型在80%的水平上相似。由此可以看出,16S rRNA序列系統發育樹只能區分到種水平,而GTG5-PCR指紋圖譜可以區分到菌株水平。

圖2 雙歧桿菌菌株的GTG5-PCR聚類圖譜Fig. 2 GTG5-PCR clustering map of Bifidobacterium strains

2.2 雙歧桿菌的表型特征

4 項生理生化實驗結果顯示所檢測菌株都不能產硝酸鹽還原酶,不能將硝酸鹽還原為有害的亞硝酸鹽;所有雙歧桿菌均不能分解精氨酸產生氨氣(表1)。不同雙歧桿菌的糖代謝結果見表2,15 株測試菌株都可以代謝葡萄糖、乳糖、果糖、半乳糖和蔗糖;沒有菌株能代謝甘露醇;3 個種中,只有8 株B. pseudocatenulatum能利用山梨醇;3 株B. longum subsp. infantis對碳源的利用能力與其他種(包括一個亞種)的菌株相比存在很大的差異,相對其他菌株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少,只能利用6 種;由糖代謝聚類圖可知,對于基因型相同的菌株,其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基本相同。例如3 株B. longum subsp.infantis構成一個獨立的分支;2 株B. breve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相同;2 株longum subsp. longum在95%的水平上對碳源的利用能力相似;8 株B. pseudocatenulatum在糖代謝聚類分析中被分為4 個小分支,其中MY72-1和MY72-2基因型相同,對碳源的利用能力也相同;MY81與MY92基因型存在差異,但是對碳源的利用能力卻相同,在Gueimonde等[30]的研究中也存在類似情況。

表1 雙歧桿菌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Table 1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fidobacterium strains

表2 雙歧桿菌的碳水化合物發酵譜Table 2 Carbohydrate fermentation profile of Bifidobacteria

2.3 益生特性分析

2.3.1 抑菌特性

通過牛津杯法測定不同雙歧桿菌上清液對致病菌的抑制能力(表3)。實驗菌株都可以抑制產腸毒大腸埃希氏菌和單核細胞性李斯特菌;除菌株MY86-1和MY72-2之外,其余B. pseudocatenulatum菌株抑菌能力都較強,尤其菌株MY81、MY75-1、MY92及MY72-1可以抑制實驗中的所有腸道致病菌,而且對母乳源條件致病菌也有很好的抑制能力,抑菌譜廣;相對而言,兩株B. breve抑菌能力都相對較弱,盡管MY16比MY83抑菌能力稍強;而B. longumsubsp.infantis與B. longumsubsp.longum菌株之間的抑菌能力存在著明顯差異,B. longumsubsp.longum的抑菌能力相對較強。

表3 雙歧桿菌菌株對指示菌的抑菌直徑Table 3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Bifidobacterium strains against indicator pathogensmm

2.3.2 耐受性實驗結果

表4 雙歧桿菌經模擬胃腸液處理后的存活率Table 4 Survival rate of bifidobacterial strains in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juices

通過模擬胃腸液計算存活率檢測實驗雙歧桿菌菌株的耐受能力,結果見表4。基本上所有測試菌株對模擬胃液都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其中MY92在模擬胃液中具有最強的穩定性,經90 min保溫處理后存活率達到了20.37%,其次是MY75-1,經處理存活率為1.157%,其他測試菌株的存活率都低于1.0%。實驗結果顯示,模擬腸液對菌株存活率的影響比模擬胃液更明顯。所有測試菌株與模擬腸液保溫培養180 min之后,存活率都低于1.0%。菌株MK49、MY83、MY72-1等的存活率低于0.000 1%,被認為不能耐受腸液。只有MY92經模擬腸液處理后存活率仍然達到0.302%,相比其他測試菌株耐腸液能力最強。綜合模擬胃腸液實驗結果,MY92是耐受能力最優的測試菌株。

3 討論與結論

母乳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養育后代形成的營養物質復雜的天然食品,是嬰幼兒發育關鍵階段最重要的營養和能量來源。同時母乳提供了嬰兒免疫系統成熟、促進代謝和認知發育以及健康的腸道微生物定植所必須的各種生物活性成分[31]。研究發現,雖然母乳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和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的豐度普遍最高,但雙歧桿菌屬、乳桿菌屬、梭菌屬和腸球菌屬在母乳中的存在對嬰幼兒腸道的發育成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3]。最近研究報道顯示,雖然母乳中乳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豐度普遍較低,但是鑒于母乳作為嬰幼兒天然的最優營養物,為安全益生菌菌株的篩選提供了最佳來源,從而對于嬰幼兒配方食品的開發具有極大的潛力。

數據顯示,母乳中雙歧桿菌的存在和物種豐富度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人口群體差異性。比如,有人從西班牙初乳和成熟乳中分離到了B. longum、B. breve以及未鑒定的Bifidobacterium-like,其中B. longum是最常見的種類[32]。而Sallam等[19]從埃及婦女母乳中分離出了3 種雙歧桿菌,包括B. bifidum、B. breve及齒雙歧桿菌B. dentium,但與西班牙人母乳不同,B. bifidum是樣品中最常見的種。本實驗結果顯示,B. pseudocatenulatum是喀什地區母乳中最常見的種,占分離菌株總數的53%。此外,對15 個母乳樣品的分菌結果顯示,有5 個樣品中沒有分離到任何雙歧桿菌,此種情況在其他地區的研究報道中也存在。例如有研究者采集了20 個西班牙馬德里健康婦女的母乳樣品,結果僅從3 個母乳中分離到B. breve、B. longum[15];對28 份伊朗健康婦女的母乳樣品的分菌結果顯示,只有11 個樣品中分離到B. breve、B. longum及B. bifidum[33]。顯然,針對母乳中雙歧桿菌種群存在的地域差異性,對其原因需要開展更深入的探究。

首先,母乳中雙歧桿菌的存在雖然很重要,但相比腸道和口腔等體其他部位,細菌總豐度要低幾個數量級。尤其是雙歧桿菌的絕對數量更低,活菌數約達1.4×103個/mL[34];其次,雙歧桿菌為嚴格厭氧細菌,對采樣條件要求較高,采樣過程嚴格厭氧條件保持的持久性以及菌株分離過程中培養基厭氧還原條件的維持也對雙歧桿菌的分離至關重要,也決定了能否有效分離到菌株。此外,對于不同哺乳階段母乳樣品雙歧桿菌的檢測結果也存在明顯的種類和豐度差異,甚至于有的樣品中沒有分離到雙歧桿菌,即使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在一些母乳樣品中也沒有監測到雙歧桿菌[35]。因此,對于母乳中雙歧桿菌的發生目前沒有一致的結論,需要更廣泛的取樣研究。

雙歧桿菌作為益生菌被廣泛研究開發用于微生態制劑,對常見腸道病原細菌的抑菌性能和胃腸液的耐受性是重要的篩選標準。Arboleya等[21]對7 株雙歧桿菌菌株的耐受性比較研究,菌株在模擬胃腸液中的最高存活率分別為74.5%及0.84%,而目前已經市場化認可的益生菌菌株B. lactis Bb12的耐受性存活率分別為74.5%和0.04%。本研究采用同樣的胃腸液實驗,15 株菌株中最強耐受性菌株為B. pseudocatenulatum MY92,其在模擬胃液中的存活率比B. lactis Bb12低3 倍,但在模擬腸液中的存活率高出7 倍。Awasti等[36]從印度健康婦女母乳、成人糞便及嬰兒糞便中分離到B. pseudocatenulatum、B. breve和B. animalis的耐受性研究發現,所分離的B. pseudocatenulatum的耐受能力都相對較弱,而分離出來的3 株B. breve具有很強的耐受能力,其中耐受性最強的1 株在pH 2.0的MRS培養液中溫育2 h及在含有2%膽鹽的MRS培養液中溫育3 h后的存活率分別可達87%和63%,這一研究結果與本研究耐受性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而Haros等[37]對從意大利嬰兒糞便中分離出來的1 株B. pseudocatenulatum的耐受性研究后發現,此菌株耐受能力較強,在含有4%膽鹽的磷酸鹽緩沖溶液中溫育6 h后,其存活率可達8.05%。因此,雙歧桿菌的耐受性強弱沒有明顯的種依賴性,而具有菌株依賴性。同時,由于不同研究所采用的耐受液不同導致測試菌株的耐受能力無法進行有效的比較。

統計顯示,引起嬰幼兒腹瀉的病原體中,大腸埃希氏菌(11%)及志賀氏菌(5%)是最常見的致病菌[38]。Eshaghi等[33]研究從母乳及嬰兒糞便分離出來的12 株雙歧桿菌代表菌株對4 種致病菌的抑菌結果發現,分別有3/4的雙歧桿菌菌株可以抑制大腸埃希氏菌及志賀氏痢疾桿菌,從而有效預防腹瀉;Delcaru等[39]從健康嬰兒腸道中分離到12 株雙歧桿菌,從3~5 歲腹瀉嬰幼兒腸道中分離出7 株腸道致病菌,其中包括致瀉大腸埃希氏菌和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氏菌,通過斑點法研究12 株雙歧桿菌對分離出來的腸道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結果發現有1/4的菌株可以有效抑制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氏菌,2/3的菌株對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有抑菌活性。本研究抑菌結果顯示有2/3的測試菌株對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沒有表現出抑菌活性,但所有測試菌株都對產腸毒大腸埃希氏菌有較強的抑菌能力,50%的菌株對出血性大腸埃希氏菌抑菌能力較強。其中綜合抑菌活性最強的菌株是B. pseudocatenulatum MY81和MY92,它們對條件致病菌蠟狀芽孢桿菌、表皮葡萄球菌、糞腸球菌也有明顯的抑菌性能,因此這些菌株對預防因大腸埃希氏菌引起的嬰兒腹瀉及因條件致病菌引起的疾病都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然而,最近已發表的關于嬰幼兒腹瀉研究報道顯示,輪狀病毒也是引起嬰兒腹瀉的主要原因,占到總腹瀉發生率20%左右。同樣有研究者報道,雙歧桿菌可以有效的預防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5,40],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測試所分離雙歧桿菌對輪狀病毒的抑制能力。

本實驗以新疆喀什地區維吾爾族母乳為研究對象,從中分離篩選到15 株可培養的雙歧桿菌菌株,并通過基因型和表型相結合的方法對分離出的雙歧桿菌進行了研究。此外,對15 株雙歧桿菌菌株經抑菌及模擬胃腸液實驗后發現,從母乳中分離出的雙歧桿菌菌株均具有良好的益生菌潛力,尤其是B. pseudocatenulatum MY92,可作為潛在益生菌菌株進行系統的研究。

猜你喜歡
實驗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記住“三個字”,寫好小實驗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有趣的實驗
小主人報(2022年4期)2022-08-09 08:52:06
微型實驗里看“燃燒”
做個怪怪長實驗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欧美精品v| 四虎成人精品|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产视频大全|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亚洲伊人天堂|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九九九国产|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99激情网| 久久免费看片| 亚洲天堂区| 国产青榴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欧美一道本|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高h视频在线|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中文网| 91亚洲影院| 国产成人夜色91|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狠狠操夜夜爽|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午夜在线不卡|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欧美日韩资源|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噜噜噜久久|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全裸无码专区|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中文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欧美午夜网|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视频四区|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