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敏惠 熊小林
摘 要:課堂教學革命之源在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對接性、融入性、應用性,在基于新的要求對現有人才培養方案從國家教學標準,貫徹思想原則、實施程序的重新審視下,提出了思政理念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體系框架,無論是對推動“課程思政”的落實,還是發揮“思政課程”的引領,都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思政理念;專業課程;人才培養方案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專業課程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僅從專業技能培養的層面來看,響應了國家十九大精神“一個體系,兩個結合”的呼吁。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為新時代高職人才培養提供了路徑性指引,而教育部等六部委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則為其提供了操作性措施。
一、目前職業院校專業課程人才培養方案在價值引領上的思考
不同部門在不同側面關于職業院校在教改方面的規定推動了新時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邁上了新臺階。但從現狀來看,根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要求,目前還存在如下值得思考之處。
(一)在對接國家教學標準上
根據“意見”規定,職業院校應積極對接國家教學標準,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可現實中,很多人卻狹義的理解了“國家教學標準”,潛在地等同于某個專業領域的國家標準,但如果真正學懂弄通了十九大報告精神、黨的全國教育大會及我省教育大會的要求,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國家教學標準”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看,是“立德樹人”,從專業角度來看,是行業所要求達到的國家層面的要求,從思想價值引領的度來看,是貫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頂層設計是主線,行業國家標準是核心,思想價值引領是靈魂,三個層面的要求缺一不可,三者的最佳結合才是一份好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在貫徹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上
在“意見”中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指導思想下,明確了在指導理論、貫徹精神、部署要求、根本任務、辦學方向、育人機制上的新指向,可在現實中,其落實性大打折扣。無論是從職業分析、培養目標、培育層次、課程安排、教學實施及保障機制方面都把重心和落腳點放在了面向市場、促進就業的主旨中,而育人機制上“德技并修、工學結合”中的“德”排在首位,必然也應當重點體現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精神,所以,人才培養方案應當把專業技術、專業精神與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勞動觀念的培養、工匠精神的鍛造緊密融合,這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價值指向,缺少了這一點,人才培養方案就缺少了靈魂。
(三)在制訂程序與實施要求上
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中,要“推動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切實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可如何落實呢?至少其專業建設委員會中應包含有一名思政教師參與設計,因為在職業教育“跨界”、“融合”、“重構”推進教育現代化過程中,其所反映出的核心是國家人才資本價值的提升,所以,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應強化“課程思政”,還應遵循健全人格的高段位,發揮“思政課程”的價值引領性。同時,思政理念融入絕不能單純一條線,否則本末倒置,喧賓奪主,而應在設計精致,工藝精湛,包裝精美的程序中,實行嵌入式、融入式、滲透式教育。
二、思政理念融入專業課程人才培養方案的彰顯
要對接國家教學標準,用“德技并修”涵養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上下聯動 ,則應打造能夠體現共性與個性并蓄的框架結構。
(一)共性實施要求
思政教育貫穿在校兩年,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入,推進“三全育人”落地,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相契合,逐步普及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教學方式,廣泛運用啟發式、探究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推廣翻轉課堂、混合式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融知、情、意、行于一體,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心同向、同心同德。
(二)個性部署體現
在描述共性結構之下,再結合不同專業的對接要求與標準,規劃個性之處,在精讀本院各部門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根據前面的思考,對個性部分做一簡要描述。
醫學專業:在“學徒制”的培養體系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擔當品質、愛國精神、敬業責任及法治意識與醫學行業的仁愛、人道主義精神、醫患關系的法治建設等職業培養有機統一,推動醫學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教學緊密融合、同向同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發揮基礎性支撐作用。
汽修專業:強化學生在汽車檢測、使用、維修過程中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自主創新意識及能力的培養,促成團隊精神及終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把汽修專業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服務他人的職業素養融入德技并修的人才培養全過程,從而思政教育將為汽修專業塑造德技雙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涵養之源和內涵之本。
護理專業:通過思政教學中預警敏銳力、責任擔當精神、為民愛國情懷、敬業奉獻精神與護理專業教學的應急處理能力、崗位角色適應性、服務患者的關愛之情、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相融共生,深化新時代護理專業性人才的創新型雙元培養機制,切實提升思政教育在護理性人才培養中的引領性及針對性與實效性,引領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教育服務于“大健康”國家戰略,融入對生命全過程、全面呵護的新發展理念,促進護理人才的提質升級。
建筑專業:在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中,實現思政教育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建筑行業的和諧觀、文明觀、誠信觀與愛國精神、敬業精神、法治精神的培育,在測繪、施工、構圖、計價等項目教學中理解競爭與合作所呈現出的敢于拼搏、敢于吃苦、勇于創新精神。在建筑工程中的質量意識、標準意識與規范意識培育中體現大國工匠,為我國實現建筑領域的現代化強國之路培養一線技術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藥學專業: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貫徹《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精神,注重學生愛國、愛崗、愛人民的職業素養養成教育,以藥學行業的誠信、奉獻、團結的道德品質和藥事管理與法規為紐帶,在藥品調配與合理用藥指導等工作崗位中的技能要求項目運作中融入藥學改革先鋒人物事跡、藥品行業法律法規、健康中國系列方針政策等素材,對應“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培育出德技并修的新時代藥學專業人才。
農經專業:融思政教育之“美麗中國”建設、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經濟發展新常態與農業技術人才在指導、推廣、生產、自主創業等各領域所需具備的吃苦耐勞、淡泊名利、樂于奉獻、合法用權的道德與法治意識有機融合,為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農業行家里手提供方向引領與價值遵循,促使學生在服務祖國、服務人民、扎根基礎、扎根農村中堅定理想信念、夯實理論根基、鍛造干事本領。
(三)思政理念在專業課程人才培養方案的價值與實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總路線、總方針,在培育人才、開發人力、完善人格中起著凝魂聚氣的作用,一份好的人才培養方案應體現“三教”改革理念,尤其是在教法上,著重體現在培養模式,從微觀層面來看,是在授課計劃與教案里面體現思政與專業的協同育人理念,而在宏觀層面,則是人才培養模式的“立德樹人”管總,所有這兩個層面都是從人才培養方案出發。
在專業課程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思政理念,一方面,他是課程思政的應有之義,也是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重要體現,真正推進了黨在教育方面大政方針的落實,用理論武裝專業,用精神引導技能,協調了各方資源的有機融合,也只有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有思政情懷,才能真正實現高職院校肩負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責。體現了把思政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之要。另一方面,他也是把握了高職人才培養規律、思想教育教學規律、高職學生思維認知及學習習慣規律并推進人才塑造精細化要求的重要體現。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同時帶動的是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各方面的思考,經過長期的推動,必然會提升高職教育的時代感和實效性,更為關鍵的是,抓好、抓牢、抓細人才培養方案的主線,才能做到全體教師人人應知應做、必知必做,真正在立身、立學、施教各方面一以貫之以“德”,培養出政治素養高尚,業務技術高超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S].2019.
作者簡介:印敏惠(1976.05- ),女,湖南常德人,講師,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及研究;熊小林(1962.04- ),男,湖南常德人,副教授,思政課部副主任,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