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芳 王嬌 劉蕾 王珂 李紹凡 徐坦
摘 要:志愿服務活動是高效實踐育人的重要抓手之一,湖北工業大學藍電中心探索出將專業所學與電器維修相結合的義務維修實踐育人體系,引導學生在學以致用的同時,提升專業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具有顯著的育人成效。
關鍵詞:學以致用;義務維修;實踐育人
一、概述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向廣大青年提出要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要求,落腳點在知行合一、做實干家上。中央16號文件提出,高校要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在《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一文中提出,廣大青年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育人強調實踐的重要性,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達到育人目標。實踐育人要以理論為指導,以實踐為基石,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做到知行合一。除了加強教學實踐環節,社會實踐也是高校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抓手。大學生志愿服務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形式,是高校實踐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志愿服務的本質不僅僅是一種公益行為,更是一種育人方式。
義務維修是具有電氣類專業特色的志愿服務實踐育人形式,湖北工業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的學生們依托學生社團藍電中心,將所學專業知識與電器維修、安全用電知識宣傳等活動相結合,把理論知識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學會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切實鍛煉了動手實踐能力,并且達到了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義務維修實踐育人體系構建
(一)全面構建義務維修實踐長效育人機制
經過多年的實踐,項目已具備規范的體制機制建設,從活動前期策劃——過程實施——經驗總結——制度完善,有著全方位的工作機制。
組織保障:一直以來,學院都高度支持義務維修實踐項目的開展,由學生工作副書記直接分管,藍電中心指導老師負責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學工辦也安排輔導員與藍電中心對接,同時抓好學生負責人的管理,各方分工協作,確保活動順利開展。
制度保障:為了確保義務維修實踐育人項目的成效,學院出臺了《藍電中心義務維修志愿服務制度》用于指導活動開展。在每一次活動前,負責學生會提前預算相關元器件用量,制定購買計劃并入庫保存,根據實際情況擬定《藍電中心義務維修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和《藍電中心安全用電知識宣傳單》, 依據《藍電中心義務維修流程》實施維修活動。在實踐中,認真完成《藍電中心義務維修登記表》,保證維修活動有序開展。
經費保障:義務維修實踐育人項目的深入和廣泛開展需要穩健的資金支持,一方面要積極爭取學校和學院的經費支持,另一方面聯合學院“藍愛晨煜基金”,保障義務維修實踐活動的各項開支。
技術保障:高校學生換屆頻繁,學院藍電科技創新中心會定期組織專門培訓,實現義務維修技術“傳、幫、帶”,確保義務維修實踐的技術支持人員“不斷層”。
(二)探索靈活多樣的義務維修形式
經過多年發展,藍電中心形成了靈活多樣的義務維修實踐形式以適應不同的維修需求,并在不斷探索新的實踐模式。目前,主要包含以下6種類型。
大型校園義務維修:每年舉辦兩次,地點在學校東區或中區食堂廣場,校內學生可將各種故障小電器,如電扇、臺燈等送至維修服務點,由藍電學生負責記錄報修信息、進行維修,并向學生們宣傳安全用電常識。
社區義務維修:每年舉辦數次,地點在湖工社區,負責維修社區居民的故障電器并宣傳安全用電常識。
赴外地義務維修:每年舉辦兩次,藍電學生赴紅安高橋、監利等地區進行維修,同時向當地居民宣傳安全用電常識。
上門維修: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收取已損壞電器或根據情況進行現場維修,并手把手教會老人正確、安全地使用維修好的電器設備。
藍電中心日常義務維修:藍電中心全年隨時接收全校范圍內送修的電器,以滿足校內人員不同時期的電器維修需求。
藍電學生黨支部義務維修崗:藍電學生黨支部在學生宿舍的每層樓都安排了一名黨員,專門負責接收該樓層學生待維修的電器,登記維修信息,以便修好后及時歸還電器。
(三)完善、拓展各類支持平臺建設
目前,義務維修實踐育人項目的開展主要依托學院科技創新型學生社團藍電中心,其中,藍電科技創新中心主要提供維修相關的專業技術、元器件和儀器設備支持,并針對參加實踐的學生開展專業知識和動手實踐培訓;藍電愛心聯盟負責在全校范圍內招募活動志愿者,并對他們進行選拔和志愿服務培訓,截止目前已招募義務維修志愿者逾千名;藍電學生黨支部是一個創新性地建立在學生社團中的基層黨組織,在活動組織和后勤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負責擬定義務維修活動實施方案,組織、協調活動的開展。學院將爭取更多的投入和支持,持續完善已有平臺的建設和實踐的機制,促進義務維修實踐育人的實效不斷提升。
2017年,藍電愛心聯盟已與湖工社區簽訂志愿服務協議,定期在湖工社區組織開展義務維修等公益服務活動。今后,藍電中心將致力于進一步拓展校內外支持平臺,與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紅安高橋等地的社區等加強交流與合作,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義務維修實踐活動中來,在提高實踐育人覆蓋面的同時,不斷豐富和延伸義務維修實踐育人項目的內涵。
三、充分發揮義務維修實踐活動的育人成效
(一)精準幫扶高校困難學生
大學生中一直存在著困難學生(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心理困難)群體,他們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無法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這些學生除了需要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心和引導外,還可以投入到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中去磨練自己。參與義務維修實踐可以作為精準幫扶高校困難學生群體的有效方式,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在活動中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夯實專業所學,也能促使他們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獲得自我認同和成就感,促進他們敢于直面實際困難,不斷完善自身素養,切實解決學業、心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助力他們全面發展。
(二)提升學生專業興趣,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學院會針對參與實踐的學生開展專業、實踐、志愿服務等方面的培訓。在活動中,學生們竭盡所能幫助群眾解決電器故障困擾,并深入群眾宣傳安全用電常識,可以激發困難學生的專業興趣和投身實踐的熱情,鍛煉學以致用的能力,促進他們在專業領域勇于創新、開拓進取,取得理想成績,實現全面發展。參與義務維修實踐活動的學生中,有的熱衷于專業技能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投身各項學科競賽,不斷鍛煉和挑戰自我,截至目前,已有200余人獲得省級及以上級別的獎項;有的積極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在服務他人中綻放青春。其中,有學生獲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成果遴選活動“實踐組織帶頭人”稱號。2015年至2017年暑期社會實踐隊員分別自發資助了2名困難留守兒童,2017年楚天都市報對他們的善舉進行了報道;還有的學生則投身創新創業的大潮,多名學生獲得專利授權或進駐校內外創業孵化器。
(三)推動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義務維修實踐是依托科技創新型學生社團、結合專業特色和優勢開展的社會服務公益實踐,其專業性、公益性的交融使義務維修活動的意義得以升華,可以幫助學生在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同時服務社會、奉獻他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
義務維修促使大學生們明確自身責任,在實踐中依托專業和實踐優勢,提高了群眾的安全用電意識,倡導大家踐行節能環保理念,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參與義務維修活動深化了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推動他們積極投身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隊伍之中,爭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黎新宇,曹金明,陳希.實踐育人視域下高校志愿服務轉型路徑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1):19-22.
[2] 黎雨苗.淺析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育人價值的實效性[J].讀與寫雜志,2013(12):39-40.
[3] 溫海珍,李思虹,鄺嘉樂,等.新形勢下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育人的現狀及實現路徑探究[J].教育管理,2016(350):140-141.
基金項目:文章系湖北省高校實踐育人特色項目:學以致用服務社會,構建義務維修實踐育人體系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7SJJPD3018,項目負責人:翟良芳。
作者簡介:翟良芳,女,湖北武漢人,湖北工業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