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越 楊國
【摘要】怎樣教兒童學鋼琴并使孩子能輕松、有興趣、很好地學會彈鋼琴,一直是鋼琴教師們研究和探討的話題。現在的孩子已經和以前的孩子大不相同,家長也都不再愿逼孩子學琴, 教師必須采用多種多樣的方法來教學。德國鋼琴教學法中教學手段豐富,注重音樂性、趣味性。本文就學琴中的幾個重要內容,對德國兒童鋼琴啟蒙課的教學法進行介紹,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關鍵詞】德國;鋼琴;啟蒙課;兒童鋼琴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人性化
在德國留學八年的時間里,我有過六年的教學經驗。在德國,第一節鋼琴課開始的時候,就是非常人性化的。老師最大程度地給予了孩子尊重與包容的態度,讓孩子知道,在課堂上他們是有話語權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學習范圍內的行為),包容孩子在他們年齡段的行為甚至犯的小錯誤。只有漸漸走進他們的內心,才能成為他們的“朋友”,成了“朋友”,才能做他們的老師。所以,最開始上課的狀態是要詢問他們的感受,與他們討論,而不是老師自己成為課堂中的“主角”。
Jessica五歲,中德混血兒,第一次見我很害羞,不敢講話,我先跟她打了招呼,這是鋼琴課的第一步——自我介紹。你好,Jessica,我是Yue,是一名鋼琴老師,我來自中國,你呢?你幾歲?你喜歡鋼琴嗎?得到確定的答案后我開始進行第二步——環境介紹。“接下來我們要認識一下這間屋子,這是一間琴房,這里有一架鋼琴,一張白板,一個書桌和一把椅子。鋼琴是用來彈的,書桌和白板是用來學習譜子的,這就是我們以后就在這里上鋼琴課,可以嗎”?得到肯定的同時,她用期待的眼神投向鋼琴那里,甚至有點想彈彈,我并沒有阻止她,她輕輕敲了幾下琴鍵,滿足后,我反問,你知道它們為什么會發出聲音嗎?接著,我把鋼琴的蓋子打開,讓Jessica認識了琴弦和琴錘,并簡單介紹發音原理以及踏板,這是第三步——樂器介紹。她很有興趣地彈起來,我依然沒有阻止,待她新鮮感過去后,我們才正式進入了第一堂鋼琴課的主要內容。三步用時5分鐘。
這五分鐘聽起來很短,甚至并不是中國琴童一開始上課該有的樣子,但這卻是不可替代的“五分鐘”,是德國兒童鋼琴啟蒙第一課中首要且必要履行的步驟。Peter Heilbut在他的教學法“Klavier spielen Früh-Instrumentalunterricht”中提到,孩子在見到老師的第一面是陌生的,周圍的環境也是陌生的,如果直入主題,對小朋友來講,他們會有很多不適應和不安全感,從而不愿意跟你交流和聽你說話。所以,首先我們要做的事不是馬上上課,而是讓他知道你是誰,周圍的事物都是什么,用途是什么,征得他們喜愛或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漸漸地開始鋼琴課。還值得一提的是,在鋼琴課剛開始的時候,尤其是學生在對新鮮事物好奇時盡量不要打斷他們的思路,盡可能的讓他們完成所愿,或是回答他們問的一些問題,因為在他們想和做的同時,他們已經在漸漸地進入鋼琴課。這時,老師可以跟隨他們的做法,隨機抽取知識點,教給他就好,不必刻意安排教學。
二、發現與聆聽
在德國鋼琴啟蒙教育中,讓學生主動發現,學會聆聽成了鋼琴啟蒙課主要培養的部分。在剛開始學習時,老師會引導孩子發現或讓孩子自己去對眼前這個龐大的樂器進行提問,比如,這個樂器都有些什么顏色?是否知道鍵盤在哪里?有幾個琴鍵?鍵盤上黑鍵多還是白鍵多等。從老師的提問學生漸漸開始了解了這個樂器,并且找到了學習的興趣,也愿意自己去觀察、提問。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堂習慣,所以從一開始要養成。如果說發現是第一步,那么聆聽就是第二步了。老師通過自己彈奏,去讓孩子想象,抑或是換成學生彈奏,老師來回答他們彈的是什么,生動地描述音樂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藝術來源于生活”的概念,讓孩子不再覺得音樂是聽不懂的,枯燥的,乏味的。在德國,大部分孩子愿意自己主動嘗試新鮮事物,而中國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卻相反,不敢提問,怕說錯。這時,就需要老師主動提問,讓學生參與進來,并且對孩子的回答給予最大的肯定,鼓勵他們繼續回答問題。
三、教材與課堂內容
在德國,鋼琴啟蒙的教材有很多,他們大多是彩色的畫冊樣式,讓孩子一看就很喜歡。教學內容大都相近,有趣的是跟我國采用的俄國鋼琴啟蒙教學體系相反,他們啟蒙是從黑鍵開始,原因是,黑鍵比較少且有規律的排列,是容易被孩子認出來的。
(一)五線譜
五線譜的講解也是比較人性化,他們不會刻意去讓孩子認識每一條線和間,而是憑借度數的關系來記住的。比如,他們會告訴學生“二度”在五線譜里看起來的樣子”和“三度”在五線譜里看起來的樣子,并且要他們在鋼琴鍵盤上體現出來,不需要彈對音是哪一個,只需要彈出他們的關系就可以。一旦學生記住了它們的關系,再去給他們一個固定音,他們就會很快找到另一個音的位置。當孩子漸漸地熟悉了音符關系的樣子,一些固定音也就很輕松地找到了。
(二)音樂性
德國鋼琴啟蒙很重視孩子的音樂性,所以,音樂記號尤其重要,比如速度性格記號(曲子的左上方)連線,跳音,漸強、漸弱、強弱記號等會用很貼近小朋友世界的方法去講。比如,小熊敲門怎么彈?“小兔子蹦跳跳的”如何表達,大象走路的聲音越來越近了(表示漸強),梅花鹿越跑越遠(表示漸弱)鍵盤很燙(跳音的模仿),百靈鳥在唱歌(連音的模仿)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描述音樂性的時候一定要用小朋友可以理解的詞匯或者方式,比如用講故事的方式去講解一首曲子會比告訴他這里用力,那里輕輕彈要形象的多。并且一切要從聲音出發,真正能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才能更好地豐富孩子的聽覺,培養音樂審美觀。
(三)節奏訓練
德國鋼琴啟蒙課的節奏訓練是從詞匯先開始的,不用告訴一拍有多長,直接讀出特定詞匯。比如,ta-ta-ta-ta這是四分音符、tita-tita-tita-tita這是八分音符,Ta-ra-,Ta-ra-這是二分音符等,并且伴有圖像解析,例如,“一塊蛋糕”代表一拍,將它一分為二,每塊是半拍;將它分成四份,每份是十六分音符。孩子一開始在模唱的時候最好跟著老師唱,老師需要一邊打拍子一邊要求學生唱,漸漸的變成學生自己打拍子自己唱。在這個版塊可以運用到的教學道具是節奏卡片。
(四)聽力練習
聽力練習在德國鋼琴啟蒙課堂也是很常見的,老師經常會讓學生通過聽力來模仿或模唱,對孩子的集中力、記憶力有極大的好處。一般聽力訓練在最初啟蒙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節奏模仿;另外一種是旋律模唱,節奏模仿是老師擊掌給一個簡單的節奏,學生要緊跟著節拍開始模仿,不能隨意開始模仿。旋律模唱是老師從規律的節拍、相鄰的音高開始彈奏,學生緊跟著節拍開始模唱。然后逐漸加大難度,變換節奏、增長旋律的變化等。剛開始的孩子可能唱不準音,針對音高可以進行簡單訓練,比如,相鄰音可以按照上行、下行的順序慢慢找準音高,然后唱三度、四度等,再唱上行、下行的方法進行訓練。聽力訓練還可以訓練孩子對音色的區分。讓孩子認真用耳朵去聆聽音樂,才能感受音樂、表達音樂。
(五)身體、動作訓練
剛啟蒙階段,有些孩子身體會特別僵硬,老師會要求學生走下琴凳,站在空曠的地方,先將腰彎下,雙臂自然下垂,然后用身體帶動手臂晃動,這時肩膀和手臂會感覺到非常放松。老師坐下,讓學生站著,將學生的手勾到自己肩膀上,或者一個較為高的位置上,勾住之后,適當晃動學生的胳膊,這樣可以訓練學生在彈奏鋼琴的時候找到放松的手臂。還可以將鋼琴蓋上,在琴蓋上模仿毛毛蟲爬行,鍛煉孩子的掌關節,也可以將手掌撐住,模仿小貓抓的動作,讓孩子感受到指尖觸鍵的感覺,鍛煉手指第一關節折指問題。
(六)即興創作
在德國鋼琴啟蒙課里,大部分學生最愛的板塊就是“即興演奏”了,因為他們可以憑借自己的想象,或是老師給的題目、情景去創作屬于他們自己的一首曲子。這里值得提到的是,無論學生彈的多糟糕,老師從不會打斷他們,并且會從頭到尾認真地聆聽和感受,彈完之后老師會第一時間給予學生肯定,然后會提問,會與學生交流為什么會這樣即興演奏。老師也會在即興演奏之后教授一些演奏方法,比如“小鳥”的叫聲一般在高音區,“大老虎”則是低音區,“小兔子”可以用跳音演繹,而“蛇”則會一直粘在鍵盤上彈。“天氣晴朗”可以用大調演奏,“悲傷痛哭”用小調等。
(七)書桌前的訓練
剛開始,并不是一直都在鋼琴上完成這些訓練的,樂理知識也包括在鋼琴課的一部分里,這部分是在學習桌前完成的。書桌前的訓練好處:其一,更換學習環境,重新捕捉新鮮感;其二,讓孩子養成在書桌前學習樂譜的習慣。比如,寫音符、畫譜號、做卡片游戲或者唱譜、打節奏、分析樂譜等一系列準備工作,都是提高孩子興趣、豐富課堂內容、讓孩子更多了解譜面的教學方法。然后重新回到鋼琴前,將之前所學重新用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在德國的啟蒙課里,除了要有一架鋼琴,還要有一張書桌和白板、輔助卡片等。
(八)視奏
視奏是啟蒙課后期不可缺少的課堂內容,好多孩子因為無法快速識譜,彈琴效率非常低,因為當他們把所有的音符全部認清楚的時候,他們的耐心也就用完了。當再次加進去連線,強弱記號的時候,他們已經筋疲力盡。如果通過視奏訓練,則可以非常好的提高練琴效率,提高辨識譜面符號的準確度。可進行視奏訓練的學生是必須具備識譜能力的。通過先看譜,默唱譜的方法來訓練視奏。在此過程中,由易到難,先是沒有任何音樂記號的視奏練習,然后漸漸再將音樂符號加進去。視奏最重要的不是音符,而是規律的節奏,如果能從頭到尾不間斷地將譜子彈下來,即使有幾個錯音也是可以原諒的。在視奏這件事上,速度統一、連貫是視奏的基本,在此基礎上,少錯音,呼吸音樂記號做的越全面越好。
四、上課形式、課時分配及課堂時間劃分
(一)團隊課
德國的鋼琴啟蒙教學方式是多樣化的,可一對一,也可一對二。這在德國叫作Grupe Unterricht.翻譯成中文叫做“團隊課”。它是由兩個孩子、一架鋼琴、一個老師組成的鋼琴課, 其目的是鍛煉孩子們的分享與配合能力,讓孩子知道鋼琴不僅是獨奏樂器,也可以用來團隊合作的樂器。在共同彈奏的時候,孩子不再只聽自己彈奏,還要聽另一個小朋友彈奏并且做出配合。團隊課可以讓孩子鍛煉聽力,提高學習興趣,在音樂中找到合作的快樂等多種好處。但要注意的是,孩子必須有一些基礎和適當的年齡(6歲以上)才可以組成團隊上課,避免孩子在課堂上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打鬧等。
(二)課時分配
德國的鋼琴課時是按著孩子的“集中力”“理解力”來決定的。一般來講,5歲以下的小朋友的鋼琴課時是30分鐘。5歲以上或者集中力很好的孩子課時可以定為45分鐘。在德國,并不是上的時間越長越好,因為過長的時間會讓集中力不好的孩子漸漸反感鋼琴課,所以,在學鋼琴之前,建議老師先和學生見一面,通過了解,給出一個適合孩子的鋼琴課時。
(三)時間劃分
一般老師需要很清楚階段性教學的具體時間分配,比如,30分鐘的課時里,我們一般要怎么分配時間呢?首先,5分鐘檢查作業,15分鐘教學內容,5分鐘即興創作,5分鐘留作業。在45分鐘的課時里,10分鐘檢查作業,總結問題,20分鐘教學內容(包括書桌前的樂理教學),5分鐘聽力或視奏訓練,10分鐘作業講解。由于一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以上的課時較長,學生程度也差異較大,所以,這兩種課時由老師根據學生的水平自行分配時間。
五、家庭作業
在留作業的時候,老師一般會選擇記在一個本子上,方便學生或家長查看。所留作業量不會太多,一般是堂課的內容加上一兩首曲子,并且在課堂進行簡單講解及分析,但主要靠孩子獨立完成。如果學生完成效果好,可以適當增加家庭作業。在德國課堂上,一般都是孩子與老師一起,家長不參與。所以,在家練習作業,一般由孩子自己完成。但這樣有利有弊,好處是,老師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孩子這周的練習情況以及孩子存在的問題,鍛煉孩子自我思考能力;而壞處是,孩子獨立完成鋼琴課作業的效率不高,會走彎路,很難改正,喪失耐心等。其實,個人建議,剛開始,家長需要參與上課,并且認真記筆記,盡量理解老師講解的問題,回到家可以用引導的方式去陪練,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結果。換句話說,家長在家陪練的時候,要擔當“老師”的角色,只有這樣,孩子才可能漸漸脫離陪練(家長),獨立完成作業。
六、總結
教師要遵照兒童的認知規律,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方法來教學, 對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要及時表揚。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多樣化。鋼琴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有:身體訓練、彈奏技術、練琴方法、即興、簡單的作曲、視奏、作品解釋、曲式分析、合奏、背譜、理論知識等。多樣化的意思是說,在一節課或者一段時間的教學中要安排以上當中的兩個或三個學習內容,另外的學習內容也要讓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學習和接觸。課堂內容的順序可以偶爾地改變一下,不要一成不變。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使學生能盡快地獨立理解和處理作品。所以教師要經常要求學生找出所彈奏作品的性格特點,分析作品的結構,讓學生自己來處理音樂。在提問學生時,如果學生回答起來有困難的話,可以給學生一點小小的提示作為幫助,或者是給學生幾種答案,讓學生來選擇,但不管怎樣都不要代替學生回答。在曲目的選擇方面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選曲。在彈奏要求方面,不要一下子要求太高, 而是要逐漸地完善學生的彈奏,盡量給學生創造成功的經歷。
七、結語
目前,我國的鋼琴教學法理論還處在起步階段,發展還很不完善。德國兒童鋼琴啟蒙教學法中所提出的從聽覺入手教學,注重音樂性、趣味性、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多樣化以及教學原則, 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作者簡介:曹越,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