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是當代具有深遠影響力的一套音樂教育體系,這套教育體系蘊含深刻的教育哲學思想,對藝術審美有著極高的標準。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立足于本民族—匈牙利的傳統民族民間音樂,對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通過對其深入的研讀我們可以發現,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不僅對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卓有成效,其中的許多理念、教學方法也非常適用于樂器教學。本文對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做了一些嘗試與思考。
【關鍵詞】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鋼琴教學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柯達伊與匈牙利民族的音樂使命
柯達伊·左爾坦(1882—1967)是20世紀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達伊教學法”享譽全球。柯達伊出生于布達佩斯南部的文化名城克奇克梅特市,成長于一個具有良好藝術修養的家庭。他從小就接受高雅音樂的熏陶,擅長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等多種樂器的演奏,在中學時期開始了早期的音樂創作,并且他在文字和語言方面也有著超凡的天賦。這一切經歷,都為他日后所承擔的發展匈牙利民族音樂教育的歷史使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①
匈牙利是一個戰亂紛繁的民族,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是強權角逐的地方。外來文化的強勢入侵對匈牙利本民族的歷史文化造成了極大威脅,當時很多上層貴族自幼接受外國文化的熏陶,甚至根本不會講民族語言。這在音樂藝術領域更是災難,匈牙利本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并沒有得到音樂家的重視,強烈的愛國情懷,使柯達伊全身心地投入振興本民族音樂的偉大使命之中。他認為,即使國家領土被占領,但只要人民還會唱民歌就有希望。
二、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對鋼琴教學的啟示
(一)歌唱作為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
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把歌唱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管學習哪種器樂,都應該先掌握唱歌的能力。回憶我們從小接受的鋼琴教育,通常是識譜和演奏同步進行的,至于歌唱,很多鋼琴教師并不要求,很多鋼琴專業的學生甚至聲稱自己“不會唱歌”,這其實與音樂教育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人聲是最天然的樂器,也是最容易為自己所掌控的,我們應該首先學會用自己的歌喉演唱音樂。
1.讀譜和視唱能力
樂譜是記錄音樂的工具,學習音樂首先要學會讀譜,而讀譜能力的訓練必然離不開歌唱的形式。在學習鋼琴前,要留出充足的時間教兒童識譜與視唱,教兒童認識五線譜的規律,并且進行反復的“熟練工”,確保兒童在學習鋼琴前就具備了較為扎實的讀譜能力。
2.準確音調歌唱
用準確的音域和音高歌唱是首要標準,絕不能放任兒童只是準確地“讀”出唱名,一定要引導兒童感知音高。成人和兒童擅長演唱的音域是不同的,作為教師不能太過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音域進行范唱,也不能僅僅依靠鋼琴伴奏來教唱,一定要讓兒童自己去尋找正確的音域演唱,最好鼓勵兒童加入合唱團學習。集體歌唱對于穩定音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首調唱名法與固定唱名法結合
通常,從小學習鋼琴的人都知道,我們是擅長固定調的概念的,甚至很多學鋼琴的人把自己不會即興伴奏也歸咎于此,其實是不正確的。柯達伊提倡在學習音樂的初期熟練掌握首調唱名法,后期再與固定唱名法結合學習,這其實是非常有益的。掌握首調唱名法是培養調性感覺的有效手段。在鋼琴教學中,對于音階、琶音的學習,教師除了對指法轉換等彈奏方法進行輔導外,更應對調性知識進行淺顯易懂的講解。比如,不同調性音階的命名規律,應向學生講解調性主音的知識;對調號的記憶,應引導學生用首調唱名法進行推算。
(二)節奏感的培養
節奏是音樂的關鍵要素,音樂可以沒有旋律,但絕對不能沒有節奏,所以說,節奏的學習甚至比音高的學習更為重要。節奏感的培養一定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獲得的,對于基本節奏型的學習一定要扎實無誤。
1.穩定節拍與節奏
在識譜視唱的初期階段,必須要求兒童自己打節拍,清晰地掌握不同節奏型的時值計算。面對學前兒童,他們沒有基礎的數學計算能力,教師應積極思考用形象生動的方式向他們講解節奏,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也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值得教師們借鑒學習。在歌唱時,當兒童自己拍手、拍腿、拍桌子、敲擊鼓點等多種方式為自己的演唱進行穩定節拍的伴奏時,他的節奏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速度的掌控能力
關于速度的教學也是一個不能避而不談的教學難點,兒童往往沒有良好的速度掌控能力,容易“忽快忽慢”。面對這種情況,集體游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離開鋼琴,讓孩子們集中在一起圍成一個圈進行傳統游戲“擊鼓傳花”,教師規定不同的速度進行多輪游戲,然后再回歸樂譜打拍視唱。兒童得到游戲的啟發,自然會在速度的掌控能力上表現出巨大進步。
(三)音樂分析能力的培養
背譜困難,經常背錯,這個頭疼的問題我們小時候學琴都碰到過。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我們粗心和緊張嗎?試想,我們學習語文課文需要劃段落、總結段意,其實,音樂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面對樂譜我們非常有必要分析作曲家的創作意圖,為樂譜也劃分段落,這樣才能助于我們科學背譜,并且記憶力長期有效。而我們的音樂分析課往往在大學時成為了一門獨立的課程,難道兒童學琴時沒有必要向他們講解音樂分析的知識嗎?脫離了音樂的“音樂分析課”是否違背常理呢?這些問題都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1.音樂結構意識
對于音樂的結構意識在學琴初期就應該培養的,從短小的樂句入手,讓兒童體會樂句感、分句感;在一開始面對簡短的樂曲,就應引導兒童感知音樂的重復性,鍛煉他們“找相同、相似、不同”,這對于日后的曲式結構的認知是非常必要的基礎訓練,而不應該是音樂學院基礎課“音樂分析”課上把一首宏大的作品“肢解”進行學習……當然,很多教師反駁,認為沒有必要在學琴初期給兒童講解這些理論知識,擔心他們接受不了,我認為,這種擔心其實是多余的。鋼琴教學面向不同受眾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話術,而不是對教學知識進行篩選,良好的習慣應該伴隨鋼琴學習的始終,對于樂譜的分析理解也應當從一開始就訓練。
2.基礎和聲知識
同樣,在學琴初期就應當教授一些基礎的和聲知識。鋼琴作為多聲部樂器,一定要具備和聲思維。包括之前提到的音階、琶音的教學,對于調性、和聲功能這些知識都應該在演奏技巧訓練中穿插講解。同理,和聲知識的學習也不應該成為音樂學院專門開設的一門理論課,脫離音樂在五線譜上埋頭苦練……包括音程關系、音級屬性,這些內容在學琴初期都是應該同步進行的,并且結合鋼琴讓兒童直觀地感受,循序漸進。和聲思維訓練絕對是應當伴隨整個鋼琴學習的始終的。
三、總結與反思
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對音樂教育領域的貢獻是巨大的,柯達伊所提倡的兒童早期音樂教育對于鋼琴教育的影響是深刻的。鋼琴教育的啟蒙階段所運用的教學策略及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這一時期琴童的可塑性極高,作為鋼琴教師,絕不應該放過開發琴童音樂潛能的每一個契機。同樣,這一時期琴童所培養的音樂學習習慣將會貫穿整個學琴過程,并隨著年齡增長對這些啟蒙階段所學的知識逐漸擁有更為具象的理解。專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應該是相融合的,專業音樂教育并非要做一些多么高深的研究,而對于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研究是它所肩負的重要職責。本文從歌唱作為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節奏感的培養、音樂分析能力的培養三個方面探討了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鋼琴教育的具體結合,并總結了筆者音樂教育實踐過程中所運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拋磚引玉,激發鋼琴教育工作者們對優秀的音樂教育思想與鋼琴教育結合運用的積極性,以利于推動鋼琴教育事業的更好發展。
作者簡介:陸美光(1994—),女,漢族,甘肅省張掖市,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鋼琴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