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舞蹈課是一種新型舞蹈課程體系,能夠彌補傳統舞蹈教育模式的弊端,實現對學生創編思維習慣及創編能力的培養,使舞蹈課程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將素質教育舞蹈課例應用到學前教育專業中,是迎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舞蹈專業教師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以更好的方式開展教學,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本文針對學前教育專業中素質教育舞蹈課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標準進行分析,希望能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關鍵詞】素質教育舞蹈;課例;學前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我國從應試教育轉變向素質教育,我國對美育工作的重視性不斷提高,而舞蹈作為美育的重要部分,是當前學校進行素質教育必須要考慮到的內容。就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之處,難以滿足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既無法保證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也難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及綜合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通過深入分析學前教育專業中素質教育舞蹈課例的應用,有利于提高舞蹈教育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
一、學前教育專業中素質教育舞蹈課例的教學方法
(一)游戲導入法
在開展素質教育舞蹈課的時候,可以采用游戲導入法開展教學工作,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進行舞蹈學習,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對不同的舞蹈動作進行變換。在游戲導入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主體進行設計,將舞蹈游戲劃分為道德情感情操培養游戲、創造性游戲、生活場景模擬游戲和智力開發游戲等幾個部分,以不同的游戲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夠產生更多的創作靈感,根據自身的想象及興趣進行生活模擬并展現生活,使學生的舞蹈創編信心得到有效增強。例如開展“開火車游戲”,讓學生分別扮演乘客、乘務員及火車司機,在指定音樂下進行游戲,并聯想乘坐火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生活場景,進而將其提煉轉化成舞蹈動作。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舞蹈動作變化過程所蘊含的情感意義,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有效增強。[1]
(二)動作要素法
作為素質教育舞蹈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動作要素法能夠促進舞蹈動作的產生,將人體置于空間和時間,借助力效作用使舞蹈構圖、舞蹈節奏、舞蹈表情三要素之間產生碰撞,并出現不同元素的多層關系,使學生本身具備的舞蹈文化原型出現各種各樣的創編靈感。為發揮這一教學方法的作用,教師要將學生學習的舞蹈要素融入到課程環節,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之后以舞蹈要素作為基礎進行變化和發展,使學生能夠對這些舞蹈要素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對某個舞蹈動作進行學習的時候,可以采取合理的引導方式,讓學生在熟練掌握這些舞蹈動作的同時,對其做出合理的變化,將其轉換成不同的舞蹈動作,以此提高學生的舞蹈應用能力。舞蹈動作要素并非只是肢體動作要素,也包括詩歌、美術及音樂等各個要素,對這些要素進行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激發更多的創編靈感。
(三)動作還原法
舞蹈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許多舞蹈都是從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產生出來的。就目前來看,舞蹈動作的產生主要源于對生活的感悟,還有一種是加工之后的規范化舞蹈動作。無論是哪一種舞蹈動作,素質教育舞蹈課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即興創作,這些舞蹈動作不被約束,是還原生活并簡化后形成的動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舞蹈動作的審美意義。[2]例如,專業舞蹈中的平轉、揮鞭轉及掖腿轉等,這些都是來源于雙腿不同姿勢的重心轉換,并將其變化分類。從動作元素的角度去認識舞蹈動作,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使其創編出更多生動、有趣的舞蹈動作。
二、學前教育專業中素質教育舞蹈課例的教學標準
觀察模仿能力、交流綜合能力、創造求新能力、即興表現能力及綜合融化能力是素質教育舞蹈課的五大教學標準,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學習特點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促進舞蹈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1.觀察模仿能力
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培養的學生是6歲以下的幼兒,而幼兒處于心理及生理的快速發展階段,對事物的感知都是以形象思維實現的,對富有趣味性、感染力強、生動活潑的事物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制定學習計劃的時候,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模仿能力。在進行舞蹈課例設計時,可以將培養觀察模仿能力納入到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去模仿舞蹈動作,幫助學生啟迪智慧,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學生能夠對已有的舞蹈動作進行再創造。
2.交流綜合能力
即興表現是每一個舞蹈表演者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這本身也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但是很容易受到社會、家庭及學校等環境的影響,導致學生的表現欲大大降低。因此,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激發,進而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實現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目標。在開展創編課程教學時,教師既要重視即興創作的教學指導,也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在學生掌握舞蹈基本步伐后,讓學生在音樂中進行即興表現。[3]
3.創造求新能力
從以往素質教育舞蹈課程來看,普遍都是以小組形式進行舞蹈創編教學,要求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進而在合作學習交流過程產生出更多的創作靈感。與傳統的舞蹈創編課相比,素質教育舞蹈課對每一個學生的參與都十分重視,所構思的舞蹈動作將列入到動作組合的編排中,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也能夠提高學生在集體創編中的體驗,使學生的責任感及參與感得到增強。因此,在進行舞蹈課例的設計過程中,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能力,以此發揮集體作用,使學生產生更多的創意及想法
4.即興表現能力
將創造求新這一教育理念落實到課程教學中,以合理有效的方法及技巧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以不重復舞蹈動作為基礎,創作出具有時代性、獨特性的舞蹈動作。同時,為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教師在進行課例設計時要保證舞蹈結構的開放性及舞蹈形式的多樣化。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熟悉的音樂及主題進行科學引導,將可發揮的創意想法及動作元素挖掘出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舞蹈動作。[4]
5.綜合融化能力
教師要重視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智能潛力的挖掘。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模式幫助學生解決創作困難,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及藝術素養的培養。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開拓學生的創造視野,強化學生的創造思維,實現舞蹈創作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學科的融合,進而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創作素材,使學生能夠創作出更多具有新穎性的舞蹈作品。
三、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學前教育專業中具有參考價值的示范性案例,素質教育舞蹈課例能夠給舞蹈教師帶來更多新的教學方法,為舞蹈基礎較弱的學生提供更好的舞蹈學習平臺,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對學生創編思維及創編能力的培養。為充分發揮素質教育舞蹈課例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作用,教師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教學標準,結合實際情況,將其合理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以此促進舞蹈教育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效儀.淺析素質教育舞蹈課例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應用[J].藝術評鑒,2019(7):125-126.
[2]陳思彤.對素質教育舞蹈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8(16):126.
[3]晁慧敏.素質教育舞蹈課對少兒身心智慧開啟的價值與意義[J].中國民族博覽,2018(10):161-163.
[4]王玥.如何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舞蹈課”[J].影劇新作,2018(3):190-194.
作者簡介:葛孜(1978—),女,漢族,碩士,萍鄉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