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簧管在管樂表演中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藝術形式。由于它的演奏形式多種多樣,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采用科學的方法是產生高品質樂音的基礎,同時也會使得單簧管的教學得到提高。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顫音教學的意義;其次規劃了顫音的教學方案;再次總結了顫音教學的方法;最后對整體進行小結。
【關鍵詞】顫音教學的意義;顫音教學的方法;顫音的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顫音的主要作用就是修飾聲音,它主要表現出有規律的跳動效果,從而對平靜的聲音產生干擾,這就增加了音樂的表現力。如果按照有條理且系統的技術方法學習,就會使得運用顫音顯得不那么唐突或者盲目,進而在運用顫音以及把握顫音上做到游刃有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魯克帕特音樂學院副教授、單簧管演奏家保爾先生提出了在單簧管演奏中加入適當的顫音的說法,并且在他的實際演奏以及教學中,有選擇性地使用了顫音,最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一、單簧管的工作原理
單簧管吐音的吐音速度與手指的協調度有著直接的聯系,此時,手指需要高度放松,不然就會影響到演奏速度或者破壞整體樂曲的連貫性。如果手指的練習跟不上舌頭的速度,就會出現一快一慢的狀況,讓人聽起來感覺很亂。這主要是因為舌頭在固定的一小段時間內敲擊哨片的速度很快,然后手指在舌頭觸碰哨片的時候,演奏者出現緊張或者反應不及時的狀況,導致舌頭和手指沒有在同一時間得到很好的配合,就會出現令人感到一片混亂的狀況。除此之外,氣息、舌頭還有手指三者之間的配合也很重要。首先,可以選用連音演奏,如果連音沒有很大的問題時,就開始加入一些吐音,但是,在吐音演奏的過程中,切記速度一定要慢下來,才能保證氣息的推動力持久不變,自然地,手指就要隨著音級的變化而做出適當的調整。舌頭要同手指、氣息在同一時間點上工作,而且,在實際演奏過程中,氣息是先出發的那一個,這就需要演奏者對氣息及時做出判斷,然后大腦就會協調手指與舌頭之間的關系,當演奏者吸飽氣以后,需要在沒開始演奏之前就在腦海里想好指法之間的連貫性,當手指按下音孔的瞬間,舌頭就會觸及哨片,這時氣息就會起到支撐的作用,這就是樂音產生的全過程。[1]
二、顫音教學的意義
顫音作為器樂演奏中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在薩克斯管以及長笛中是非常普遍的了,它經常會出現在薩克斯管以及長笛的演奏中。[2]但是,在單簧管的演奏中,顫音卻變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雖然國內外還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就傳統的觀點來說,尤其是在古典音樂的演奏中,顫音是不能在單簧管中被使用的,目前,國內大多數的音樂院校也堅信這一點。除此之外,大多數單簧管老師也不教顫音,甚至會覺得如果單簧管吹出顫音的話,就是走入了一條錯誤的道路。事實上,顫音就是用來修飾聲音的,它不僅可以利用有規律的跳動來升高或者降低音高,還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增加或者減少振幅,從而使得音色發生變異。由于它僅僅是起到了對聲音的修飾作用,從而就不會對基本的節奏及旋律產生很大的影響,也就不會影響曲目整體的表現力。在實際演奏過程中,如果加入適當的顫音會使演奏的整體效果變得更加富有感染力以及表現力。處于這個傳統與現實相互矛盾的社會,社會的進步會帶動各個方面的進步。毫不例外,也包括傳統音樂。倘若傳統音樂想要在當今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不斷地自我完善。因此,在單簧管演奏中有選擇性地加入顫音這種附加元素,是單簧管演奏未來的主流發展趨勢。
三、顫音的教學方案
與薩克斯管和長笛相比,單簧管的教授時間通常比較晚,主要是因為大家更致力于追求薩克斯管和長笛的顫音效果。[3]在通常情況下,成人在學習長笛或者薩克斯管六個月之后就要開始學顫音了,而兒童一般是在學習長笛或者薩克斯管一年到兩年的時候才開始學顫音。但是,單簧管與薩克斯管和長笛有些不一樣,因為單簧管的顫音學習需要比較長時間的深入學習單簧管的基礎知識,但也不排除存在特殊情況。如果是對流行音樂以及爵士樂比較感興趣的學生也需要先從薩克斯管的吹奏中體會顫音的獨特魅力,緊接著才會接觸到一些單簧管的顫音。但是,還是會有一些單簧管的演奏者討厭顫音的演奏,所以,如果在經過幾次鑒賞顫音的單簧管演奏之后,還是不能接受的話,通常也不會被強制教學,但是,這只是對于業余愛好者才會這么寬容。一般情況下,就專業的單簧管演奏者而言,倘若從觀點上能夠接受顫音的話,那就需要從比較專業的角度開始學習顫音的演奏了。所以,單簧管的顫音演奏方法是與傳統的演奏方法背道而馳的,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我們只需要在欣然接受的前提下不斷地完善和探索它,從而使得它變成單簧管演奏中比較突出的一種演奏形式,為樂隊的演奏增添更多魅力。
四、顫音的教學方法
單簧管顫音的教學方法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其實,它同薩克斯管顫音的教學方法很相似,主要就是運用下嘴唇以及下顎進行上下運動,然后放松,并且壓緊簧片,接著連續發出類似“塔~哇~哇~哇”的聲音。[4]在訓練初期,這個訓練比較夸張,同時也比較機械,所以,此時吹奏出來的顫音就像是噪音一樣不堪入耳。首先是因為它不連貫;其次,此時的單簧管顫音沒有任何樂感,但是,要想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這是訓練之初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只要掌握了這種氣息的運用就能夠在以后的演奏中收放自如。除此之外,這一階段的訓練不能過于著急,一定要循序漸進,從基礎開始,難度一點點增加,經過這樣的長時間訓練之后,就可以減少一些夸張的部分,從而可以吹出一些有一點點連貫性的顫音,緊接著就可以挑選一些比較簡單的旋律來做練習,順帶加上一些帶有顫音的曲目一起練習。當從“塔~哇~哇~哇”過渡到“塔~啊~啊~啊”的過程就會使得學員鍛煉出一種產生顫音的生理活動能力。最基礎的夸張性、條理性以及技巧性的練習結束后,就會逐漸轉到流暢化的訓練上,同時,可以多聽一些薩克斯管以及長笛演奏家對于顫音的把握以及運用的曲目,從而可以從中體會到單簧管的演奏當中對于顫音的一些演奏技巧。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演奏出美妙柔和的曲目了。
五、總結
單簧管的演奏是團體表演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高度的配合演奏是優質樂音的前提,無論是在理解樂曲上還是表達音樂上,或者是交接旋律上都需要每個人謹記團隊是最高的和諧程度的宗旨。除此之外,演奏者還要做到互相聆聽,從而確保在第一時間調整演奏中出現的差錯,保證演奏過程中的氣息、節奏、手指、力度之間相互配合,使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顯得更加得心應手。培養學習者養成一種良好且正確的練習方法很重要,但是,在日常的練習以及學習過程中,勤于思考和反復練習更加重要,只要經過長期的堅持,一定會取得很明顯的成果。優質的技術有利于精湛的樂音傳遞,但是,只有技術和方法的樂音現得很蒼白無力,所以,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定要注重培養樂感以及對音樂情感的表現力,從而全面提高演奏者的整體演奏能力。
參考文獻
[1]唐苗苗.單簧管基礎練習中的氣息與吐音問題[J].黃河之聲,2019(1):22.
[2]廖逸君.單簧管教學中運指技術的影響因素及克服途徑[J/OL].黃河之聲,2019(9):32[2019-07-02].
[3]黃小珊.指法在單簧管演奏實踐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9(14):72.
[4]陜海峰.論單簧管吐音中氣息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9,39(1):19-20.
作者簡介:袁小軍(1980—),男,漢族,江西分宜縣人,中級職稱(三級演奏員),學士,江西省萍鄉市采茶歌舞劇團,研究方向:薩克斯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