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雙妹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的重大變化,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本文以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與問題及困境為出發點,深入分析問題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現狀和改善途徑進行了系統的論述,探討了政府、銀行、中小企業自身在融資中的關系。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監督機制?約束機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小企業的地位和作用日顯重要。但由于客觀原因所致,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已經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瓶頸”。本文論述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決對策,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提供有益的視角。
一、現有國內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構建十分薄弱
1、法律基礎薄弱
自2003年起我國開始施行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第一部專門法律——《中小企業促進法》,但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有關中小企業的專門法律。迄今為止歷時10余年間,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文件、意見、通知、國家領導人講話等,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卻未有根本性轉變,難以得到以追求利潤為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的積極響應和持續貫徹。所以,雖政策頻出,但成效并不穩定。
2、缺乏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專門的金融機構
一直以來,間接金融在融資體系中具有明顯優勢,然而,銀行體系中卻缺少定位于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中小銀行。
(二)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中小企業資金緊張
資金需求明顯增加中小企業普遍面臨成本上漲快而產品價格提高難、原材料賒購難、銷售回款慢的局面,資金周轉困難,資金需求明顯增加。
2、中小企業信貸份額下降
銀行重點支持了園區企業、擬上市企業、大型企業的上下游關聯企業、政府公布的小巨人企業等優質企業和政府重點扶持的企業。
3、中小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的局面并沒有改變
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方式單一。目前,以銀行為中介的間接融資依舊是中小企業獲取資金的主要渠道,這種現象在今后還會持續。
4、融資成本高,資本結構不合理
由于許多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低下、財務制度不健全、規模比較小、生產不穩定、貸款擔保條件不具備等原因,致使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信用偏低,導致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會高于大中型企業。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外部融資環境方面
金融環境制約與政府支持力度不夠,我國的金融體制正處于不斷完善與改進的階段,長久以來,融資大環境是以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體的金融政策和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二)企業內因建設方面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較差,自有資本偏低、抵御風險的能力差,同時,因為經營機制與管理理念落后,企業領導人不重視財務管理,組織結構不嚴密,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財務資料不完整、不規范,有的中小企業出于不同的目的可能有多套報表,財務信息失真嚴重。面對這種狀況,金融機構不能了解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和生產經營情況,對企業貸款更加謹慎,導致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三、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建議
全面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中問題,必須結合我國國情,從外部環境的完善和企業內部機制的加強兩方面來努力。
(一)外部環境
1、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主導、管理和服務功能
完善的專門法律法規是融資制度的基礎。應盡快將現有相關部門中涉及中小企業的管理職能進行歸并,組建具有綜合協調能力的國家中小企業管理局,專門行使保障中小企業權益、制定和發布政策法規、提供信息服務和監督管理的職能,變微觀干預為宏觀協調和服務,提升政府的主導作用和服務功能。
2、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
進一步改革、重組現有地方性法人銀行機構,積極推動組建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的地方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小額信用貸款等。
3、切實構建完善擔保體系和保險雙層保證結構的風險控制和轉移機制
市場經濟中,任何制度都無法完全消除信用風險,完善的融資保證體系必須有風險控制和風險轉移的機能。從總體上說,應逐步建成由貸款行、擔保機構、保險公司共同構建的風險分散、轉移和共同監管的融資管理機制。積極壯大擔保實力,建議成立中小企業信用擔?;?,加快再擔保體系建設,分散擔保風險。理順銀行與擔保公司的關系,互信和合作機制。
4、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拓寬融資渠道
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是一定時期社會融資體系的反應,企業在接受融資體系時,會根據自身的條件作出其合理的選擇。發達國家注重建立多樣化、差異性的金融市場體系,以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金融需求。拓寬融資渠道,構建多層次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體系。
(二)加強中小企業內部建設
1、提高中小企業信用度。
提高企業信用,是緩解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重要途徑。營造社會信用環境、提升企業的信用意識和信用能力,提高中小企業對信用的現實需求。
2、提高中小企業綜合素質。
積極引導企業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經營體制,優化管理方式,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科學的治理結構;引導企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進企業建立規范透明的財務制度,加強對企業服務和監管;引導其遵紀守法、講求誠信、履行社會責任;增加企業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實用性和透明性,對企業自覺履約形成約束,增強企業誠信意識,提高融資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正英編著.中小企業融資:路徑選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王召.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解析及對策[J].證券市場,2004(2).
[3]江曙霞,黃斯福.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J].發展研究,2004(10).
[4]余功文,王巧麗.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與對策探討[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中國人民銀行貸款擔保調查小組.貸款擔保公司如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N].金融時報.
[6]林毅夫,李永軍.中小企業融資根本出路在何方[N].上海證券報, 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