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和金融科技的發展,今天銀行客戶的需求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加上由銀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帶來的經營壓力,商業銀行越來越注重借助數字化轉型來滿足多元化的客戶需求、突破經營困境,找到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銀行業正成為開放式發展商業模式中的“新領域”。本文基于多方面講述傳統銀行數字化轉型之路。
【關鍵詞】開放銀行?數字化轉型?框架構建
一、開放銀行,數字生態
以“開放、連接、共享”為核心理念的開放銀行發展模式已日趨明朗,并已成為傳統銀行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必經之路。借助開放銀行模式,傳統銀行以客戶價值為導向進行自身能力重塑,縱向聯動整合價值鏈,橫向擴展客戶觸角,將金融服務與市場需求更緊密連接,從而實現對銀行傳統商業模式的創新和變革。
開放銀行模式下,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合作伙伴圍繞客戶價值挖掘,以API技術為連接手段,構建覆蓋各類場景的數字生態系統,實現數據高度共享和服務深度融合,全方位滿足數字生態系統客戶對金融服務以及非金融服務需求。開放銀行將為傳統銀行轉型發展創造新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一是大幅度提升傳統銀行的科技能力,積極應對新技術挑戰;二是提供更豐富便捷的金融產品,滿足日益增長的金融消費需求;三是將彌補傳統金融服務的空白和短板,極大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體驗;四是全面提升金融風險治理和風險防控能力,保障開放銀行戰略順利實施。
二、監管試點,趨勢確立
開放銀行監管標準在國外起步較早,英國和歐盟作為開放銀行規范制定的先行者,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深遠影響。英國于2016年3月正式對外發布了《開放銀行標準框架》,盟則制定了新的《支付服務指令》和《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在我國開放銀行仍處于發展初期,其監管標準也處于設計初期,近年來政府尤其強調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性,并大力推動擴大金融市場開放以及實施創新驅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國家戰略,從側面說明了以科技創新為主要手段的開放銀行大趨勢已經確立。為此,傳統銀行應明確自身定位,抓住開放銀行戰略機遇,并提前進行布局。
三、實施策略,揚長避短
傳統銀行由于自身定位、業務、資金、科技等方面的差異,實施開放銀行轉型的能力成熟度各不相同,需要結合業務發展現狀,選擇適合的轉型策略和建設模式,才能在開放銀行浪潮中脫穎而出。能力成熟度的高低決定了對開放生態控制能力的強弱,領先銀行實施開放銀行轉型通常采取三類策略或模式。
1、自建生態,搭臺唱戲
能力成熟度相對較高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依托其資金優勢、客戶資源優勢以及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通過自建或者投資孵化方式,建立并運營開放銀行平臺,利用自身資源吸引并賦能平臺眾多參與方,完成金融屬性較強的生態系統構建。
2、協作共建,鋪路搭橋
能力成熟度相對較好的大型城農商行及具備一定科技能力的民營銀行,同時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和區域性的股東及客戶資源優勢,采取與核心戰略合作伙伴協作共建開放銀行模式,一方面與核心戰略合作伙伴進行高度數據共享和服務融合,另一方面積極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幫助其他平臺參與方進行服務和場景對接,多方共同運營開放銀行平臺并維持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該類銀行利用開放銀行實施數字化轉型,在自身優勢的細分業務領域繼續做精、做專,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3、參與共享,另辟蹊徑
能力成熟度相對較低的中小城農商行,由于資金薄弱、風險承受能力低等局限性,作為參與者和平臺使用者加入實力較強的銀行或金融科技公司構建的開放生態系統,利用自身特定領域優勢和經營特色,通過與其他平臺參與方進行數據或服務互換直接創造收益,并從中發現新的商業機會。
四、實施框架,能力構建
1、行業治理
明確戰略定位。傳統銀行需要根據銀行發展戰略,基于自身資源和科技等方面能力和潛力,明確在開放銀行模式和全新的金融生態系統中的定位;培育科技文化,傳統銀行需要變革思維模式,對外樹立科技品牌效應,對內形成全員科技自驅力,將科技理念深度植入銀行企業文化內核。
2、平臺建設
建立轉型組織。設立專職的數字化轉型組織,消除束縛轉型的部門壁壘和機制障礙,確保該組織可以根據外部環境變化對行內資源進行高效決策和配置調整。發展科技人才;制定數字化轉型人才發展規劃,通過設置專門序列、職級等舉措加強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并健全評價考核和激勵機制;推進敏捷創新,應對開放銀行模式帶來的眾多金融及非金融服務場景需求,銀行需要通過推行敏捷開發模式和健全業務科技協同創新機制,縮短市場響應周期,技術商業運作,為最大化科技資源投入的價值回報,銀行應對傳統部門制下的信息科技管理模式實施技術商業化變革,實現科技資源管理精益化。
3、行外布局
重構產品業務,基于開放銀行生態系統客群和細分場景,對銀行產品創新機制和產品管理模式進行變革,實現快速靈活產品服務組合和個性化匹配;重塑客戶體驗。對開放銀行相關的渠道營銷、運營服務等流程進行客戶體驗提升專項再造,形成高效客戶服務模式,為不同價值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健全數據能力,數據共享是實施開放銀行轉型戰略的核心,而高級數據分析應用將有可能催生新的業務模式和運營決策模式,提升銀行價值創造能力;強化風險防范。開放銀行固然引入新的風險,但同時也倒逼銀行審視并完善包括數據安全保護在內的風險體系,確保在風險嚴控前提下開展開放銀行業務。
傳統銀行在實施開放銀行轉型過程中,首先應評估自身能力現狀,然后基于銀行發展戰略和開放銀行轉型戰略的需求,對自身能力進行系統化重構,并在重構過程中,不斷明確適合自身發展的策略模式、生態伙伴、對接平臺以及開放場景。
五、抓住機遇,提前布局
目前國內僅有部分領先銀行對開放銀行模式實施數字化轉型進行了實際性探索,傳統銀行尤其是成熟度可以快速提升的中小銀行應抓住當前戰略機遇。隨著技術標準和監管標準的逐步到位,開放銀行和開放金融數字生態將迎來突破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大勇.開放銀行重構整體價值鏈[N].中國保險報,2019-06-11(005).
[2]譚志斌.中小商業銀行的開放銀行發展策略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3):13-20.
[3]關晶,耿春俐.開放銀行的機遇與發展建議[J].新金融,2019(07):41-44.
作者簡介:趙增輝,男,漢,山東濟寧,研究生,華東交通大學,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