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規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水平逐步提高,小學教育得到了人們普遍的關注。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階段,思維仍然不夠成熟。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年不再身邊,因此缺少應有的關照。為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便需要在方法層面進行優化,幫助這些留守兒童更好地完成閱讀學習。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農村留守兒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方法,并列舉相關案例,以此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留守兒童;小學語文;教學措施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前往城市務工,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這些兒童所處的教學環境不佳,因此教師便需要盡可能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并通過多種方式,幫助他們完成閱讀任務。如此一來,他們的綜合能力必然會得到有效提升。
一教師理應不斷完善自我
想要提升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教師先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對于語文教師來說,理應在課余時間不斷累積基礎知識,完善自我,提升自身閱讀能力以及教學水平。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認真進行準備,選擇最為合適的方法,合理開展教學活動。同時還要將學生們的個人情況考慮進來,把握其中存在的差異,以此保證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特點,進而逐步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閱讀活動之中,以防教學脫節的問題出現。
二依靠情境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一)在教學階段進行情境導入
小學生經常會有思想拋錨的情況,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面對這一問題,教師便可以在教學的初期階段,為學生們設置教學情境,以此起到注意力吸引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課文《再見了,親人》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抗美援朝的相關視頻資料,以此讓學生們更為深刻地理解文中人們真切的感情,幫助學生們提升閱讀效果。
(二)在課文閱讀時進行情境導入
教材中的內容十分死板,但是人的思想卻很靈活。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不要強行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促使其產生思維定勢。而是要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基于自己的理解,提出相關問題。如此便能使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得到升華,并起到思維發展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秋景的文章講解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們展示相關圖片,并讓學生們輪流發言,描述自己心中秋景的樣子。不同學生提出的意見各不相同,從而能夠得到多種不同的描述,進而提升了閱讀效率。
(三)在課堂教學尾聲時進行情境導入
課堂教學的時間十分有限,因此在進入課堂教學的尾聲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引發學生無限的思考,從而使其想象力得到有效激發。一般來說,最為有效的方式便是提問,以此讓學生們在課后繼續思考,從而能夠起到興趣的激發效果,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
對于小學生來說,良好的習慣能使其終身受益,閱讀習慣亦是如此。通常情況下,學生自身的閱讀水平更多取決于自身的閱讀量。因此,教師可以定期開展一些閱讀活動,或者為學生們布置一些有趣的閱讀作業,促使學生們能夠積極參與到閱讀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所在。經過長期鍛煉之后,學生們便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每個學生自身知識基礎存在差異,生活經歷完全不一樣,因此彼此之間差異化非常大。對此,教師應充分把握學生閱讀水平的差異,制定有著較強針對性的方案。
例如,一些學生較為內向,教師可以為其推薦一些散文,使其慢慢欣賞;另一些學生較為活潑,教師可以為其推薦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以便有效吸引其注意力。通過針對性推薦,學生們都會逐步轉變對閱讀的看法,認真參與閱讀,從而體會閱讀的樂趣。
四注重家庭教育
小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對其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自身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強的特殊性。由于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通常都由爺爺奶奶進行照顧,因此這些學生們很少受到嚴格管教。在回到家中,并不會自主進行閱讀。為了改進這一情況,教師理應積極和學生家長展開交流,讓其意識到閱讀對于學生成長的意義。或許初期溝通時會存在一定困難,但在反復接觸之后,家長們便會真正明白閱讀的重要性,并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當學生們回到家中,引導其閱讀,促使其閱讀量持續提高。這樣一來,學生們的知識基礎將會更為牢固,同時閱讀水平也能大幅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的時候,為了確保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水平得到提升。教師理應在方法層面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其自身情況,以此提升教學的效率,進而增強這些特殊學生的實際水平。
參考文獻:
[1] 陽寒滔.試論小學語文教學與農村留守兒童積極人格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12):78-79.
[2] 張忠友.淺談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10):118-119.
[3] 易正榮.淺談新課標下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的措施[J].情感讀本,2017(2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