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明
摘要: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同是會計系統的兩個分支,但管理會計的發展和被重視程度遠不及財務會計。目前發展的現狀是理論落后于實務,這主要表現于管理會計迄今仍沒有一套完整的能夠解釋、指導并可以應用于管理會計實踐的理論框架。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管理會計研究素來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視理論結構的研究,如對管理會計目標、假設、原則、方法等基本范疇及其內在聯系,迄今少有深入細致的系統研究,使得管理會計至今仍未形成一個嚴密的理論體系。深人研究并認真解決管理會計存在的問題是當務之急,本文將對此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管理會計;現狀;原因;缺陷;設想
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全球性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瞬息萬變,現代企業管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企業將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市場運行規則,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氣、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經營機制。要適應這種通過市場競爭來實現優勝劣汰的經營運行機制,就必須改善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優化決策,以盡可能少的耗費,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管理會計有著為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正確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的作用。因此,深人研究并認真解決管理會計存在的問題是當務之急,本文將對此進行一些探討。
一、在我國管理會計的現狀
管理會計是本世紀初伴隨著泰羅的科學管理的產生而產生的,并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在國外的企業中得到了推廣運用和發展。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運用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伴隨著管理會計理論開始的,其歷史并不長,而作為管理會計重要內容的中國式責任會計在企業中的推廣與應用卻已有40余年。所以,現在不少的企業運用了責任會計,如“邯鋼的'模擬市場核算'在兩個方面豐富了管理會計學的內容”,但大部分企業對全面預算、風險分析、差量分析、長期投資決策方法、企業員工業績評價等都知之甚少,企業會計人員仍缺乏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更談不上應用這些方法去參與經營管理。管理會計在中國并沒有引起多數企業的重視,仍然處于一種漂浮狀態。它表明驅使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動力明顯不足,管理會計深入民心并廣為應用任重道遠。
二、影響我國管理會計運行的原因
(一)會計工作的地位低下
一些會計人員和廠長經理認為,會計就是算賬、報賬,至于管理、經營決策,那是企業領導的事。財務會計工作一直是會計人員工作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管理會計則成了副業,有精力和條件的,就零打碎敲地搞一些,否則干脆拋在一邊。
(二)經營者的管理意識
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實行封建專制制度,等級觀念比較嚴重,由此而造成了領導者的“長官意志”。雖然管理會計利用各種信息,經過各種計算分析得出最優方案提供給領導者,但在這種“長官意志”前,有否作用不敢斷言。
(三)一些消極文化思想的影響
管理會計在評價業績時要求賞罰分明,但是許多經營者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響,難以做到“罰”字。這就使得管理會計在企業中作用事倍功半,從而影響它的推廣應用。
三、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存在的缺陷
(一)研究領域狹隘
傳統的管理會計僅局限于大量生產、工藝技術和產品成本都趨于穩定的產品,很少研究新產品的成本費用等存在的問題。一般管理會計只注重財務會計信息,加強企業內部成本控制。而現階段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要求管理會計不僅要重視企業內部信息,而且還應該注重市場信息。單純依靠企業內部的信息很難作出正確的評價和決策。
(二)理論基點不妥
現代企業管理是經營性管理而非生產性管理,企業經營管理應著眼于銷售。而管理會計卻將銷售作為一個常量,把銷售額的確定作為成本預測和控制、利潤規劃和控制以及資金規劃和控制的前提條件。這必將阻礙管理會計的應用。
(三)信息滯后性
由于管理會計的許多信息來自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報告,但是任何一期的會計報告正好在下一期中間呈報。由于這些信息的滯后使得其對管理者進行決策毫無用處,嚴重削弱了管理會計的作用。
(四)適應范圍狹窄
現代產品的一大趨勢就是更新換代加快。許多產品的壽命周期只有幾年,有些僅為一年或更短。許多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不僅靠產品的低成本生產,而且靠產品更新。而傳統的業績評價又始終以成本為中心。
四、對推廣管理會計應用的若干設想
(一)創造管理會計應用的外部環境, 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
企業的體制和會計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什么樣的企業體制就需要什么樣的會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必然要求管理會計的運用,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而長期以來由于我國政府職能的錯位,導致企業政企不分,責權不明,造成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低下,同時也阻礙了管理會計的應用。政府一方面直接控制了企業的人、財、物,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使得企業沒有獨立性和自由性,無法及時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來進行生產和經營活動;另一方面,又忽視甚至排斥企業自身的經濟責任和經濟利益,使得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既無壓力又無動力而喪失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使得管理會計的許多方法顯得毫無意義。我們認為,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首先應取消企業領導享受的行政級別待遇,也不再由政府指派,而改為到社會上去公開招聘,由市場產生和磨練出真正的企業家。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使企業能在這種環境中達到優勝劣汰。所以,要促進企業在管理中盡可能地應用管理會計技術與方法,必須不斷深化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的改革,進一步明晰產權,改進企業行政當局的獎懲制度,不斷完善市場機制,從而使每一個企業都能真正考慮依靠改進內部管理來保證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進一步加強管理會計教育,提高人員素質
雖然二十年來我國管理會計成績斐然,但要想使管理會計得到推廣應用,仍需加大對會計人員素質教育的力度。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員隊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會計理論到實踐的橋梁,才能促進管理會計的運用。就基礎教育而言,應在大中專院校、成人教育以及廣大經營管理人員、財會人員中進行廣泛的、深入持久的管理會計基礎教育,不但要讓這門課的知識深入人心,還要培養他們應用管理會計的能力。
雖然就目前來看,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推廣運用仍受到種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管理會計必將為大多數人所認可,在國有企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攬月,葉健.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思考[J].中國商論,2019(11).
[2]陳世忠,彭俊英.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基于政府會計改革的背景[J].會計之友,2019(12).
[3]夏勇明.關于政府會計制度轉換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 2019(11).
[4]陳思靜.我國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相關問題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9(11).
[5]趙興羅.我國政府預算改革四十年:回顧與展望[J].財政監督,2018(08).
[6]王光坤.部門預算管理與監督(上)[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