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燕民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擴大教育開放,同世界一流大學開展高水平合作和交流是高校走向國際化的重要舉措,也是高校發展的重要工作。總結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進一步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穩健發展。
關鍵詞: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強調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將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要求,它既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和國際知名度,也有利于開拓教師學生的學術視野,有利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一、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
目前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合作科研。通過參與項目的形式,了解與共享新的研究成果,推動科研人脈的有效拓展。二是短期交流。教師主要是短期講學、出國進修以及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學生交流主要通過公派出國、暑期學校以及國際比賽等形式。近年來,學生短期出國的項目層出不窮,學生出國出境的機會越來越多,選擇余地越來越大,給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合作辦學。通過簽署協議的方式執行共同培養模式,雙方互認學分和課程,提升合作成效。它是我國高校教育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制約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因素
(1)語言制約。無論是“請進來”還是“走出去”都無疑受到語言能力與水平的制約。由于我國長期重視英語教學,凡是愿意出國的教師和學生經過強化訓練,語言障礙相對比較容易克服。而對于到中國留學的外國人來說,語言障礙可能更大。很多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四年,也僅僅只能應付日常交流,很難用中文獨立完成一篇論文的寫作。
(2)政策制約。學校每年撥專款支持國際交流與合作,而且經費逐年在增長,我們花重金引進了國際知名的專家學者,但“請進來”以后的配套政策卻沒有跟上,他既沒有自己的專業團隊,也沒有自己的項目,感覺自己就是一“學術孤島”,從而導致“人在曹營心在漢”,結果就是合同期一到便匆匆離開。
(3)人才制約。國際交流的層次和水平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由于國際型人才的缺乏導致課程設置不能滿足國際交流的需要。學校乃至學院能夠進行雙語教學的老師少之又少,這無疑限制了國際交流的規模及水平,而對國外師生具有吸引力的課程因為沒有能力進行英文授課,而無緣國際課程。
(4)管理制約。第一,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水平落后嚴重影響老師們從事國際交流的積極性,甚至有些管理措施完全不利于國際學術交流。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財務不支持請款行為的發生,導致外事活動“誰邀請誰負責”,邀請來校的外教的所有開支均由主請人先行墊付,等活動結束以后再進行報銷。據了解,有的老師一次活動甚至需要墊付2~3萬元,墊付最多的甚至達到了5~6萬元,這種財務管理極為不合理,嚴重影響老師們進行國際交流的積極性;第二,人才管理。花了大量經費引進的外籍人才沒有歸屬到各教研室,不利于其從事教學科研活動,更難融入學科團隊,導致其沒有歸屬感,在教學活動中僅僅只滿足于教授完所授課程,課后與學生交流的機會非常少,甚至出現學生請教老師,而外教嚴格限制時間的問題,對學生極為不公平。這一方面是老師的問題,同時也反映出我們管理中的問題。
三、促進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對策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國際化水平。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取決于國際化人才。培育老中青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是當務之急。首先是挖掘現有教師的潛力,鼓勵青年教師出國研修,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提升其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其次通過對外招聘引進高層次的人才,增加國際人才在教師隊伍中的比例。
(2)搭建學術平臺,提升國際交流的層次與水平。鼓勵師生參加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拓寬學術視野,建立學術人脈。發揮學校優勢學科的團隊合力,打造富有專業特色的學術平臺,吸納國外一流學者,通過多元、立體富有深度與成效的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增強學術研究與國際一流學者的對話能力,逐漸擴大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
(3)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建立以信任為前提的國際交流平臺。以筆者所在的高校為例,國際交流部與學校財務部通力合作,打造國際交流的一體化服務平臺。師生可以在此平臺上預訂機票、火車票及住宿,甚至支付講課費等,行程結束確認后,商家直接將發票給學校財務部門,由學校財務部門和商家直接結算,無需師生進行借款、墊付、報銷等手續,實現真正的一站式服務。據筆者了解,國內個別高校推出了“差旅服務平臺”,在這方面已經遠遠走在了我們的前面,我們沒有理由止步不前,我們要做的只有迎頭趕上并超越他們。營造更加有利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軟環境。
(4)加強硬件設施的建設,創造條件“引進來”。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對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外籍教師和外籍專家的公寓設施嚴重不足,接受外國留學生所需的教學場所、住宿條件均不能滿足需求,以我校為例,外籍教師公寓不僅房型單一、設施簡陋而且服務水平低下,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開展。
(5)完善激勵機制,保障師生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積極性。第一,關于教師的激勵。對于“請進來”老師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并在年終考核時予以體現。對于“走出去”可以提供經費上的支持或獎勵。第二,關于學生的激勵。制定國際交流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對于家庭困難、有出國意愿且有培育前途的學生給予資金支持。
總之,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教育國際化的必由之路,需要各高校統籌規劃,各部門協調配合,積極營造有利于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良好氛圍,從而推動教育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董偉偉,朱樹偉.我國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問題與優化策略[J].科教論壇,2019(3).
[2]元文娟,等.新時代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時代金融,2018(11).
[3]丁凡.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探究[J].現代交際,2019(1).
[4]沐貝鋇.關于學生國際交流項目管理服務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智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