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琪
【摘 要】金融脫媒給大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致使其各項盈利指標發生變化。這不僅說明大型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會受到金融脫媒的影響,也表現出其盈利能力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為此,大型商業銀行必須加深對金融脫媒的分析,明確其對自身盈利能力造成的影響,巧妙的應用解決策略,更好地應對金融脫媒。
【關鍵詞】金融脫媒;大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
作為一種經濟現象,金融脫媒最早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金融脫媒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世界經濟的發展。如今,金融脫媒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我國的國民經濟自改革開放以后就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金融脫媒也正式出現在金融市場當中。總得來說,我國的金融市場并未發展至預定的目標,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雖然說經濟總量在擴大,但是投資融資渠道卻仍舊處于較為狹窄的狀態。致使資金的供求雙方無法得到滿足,因此金融脫媒在較短的時間內于我國金融市場當中發展起來。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也是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無論是規模還是能力,都在成倍的增長,傳統的商業銀行失去了在金融市場中的話語權,無論是吸收存款的能力還是存款來源均被不斷分割。但是資本市場的興起并不完全是弊端,可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資金選擇。因此,基于金融脫媒對大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進行的分析是發展宏觀經濟的關鍵環節。
一、我國金融脫媒的成因
(一)居民投資傾向的變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國制定的偉大目標,而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滿足,在此過程中人們開始追求其他方面的享受,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后,人們擁有了更多的閑散資金。與以往不同,人們不再以獲取存款利息為目的在銀行進行存放剩余資金,大多數人開始理財,借助保險、股票、債券等方式提高資產回報率,這說明人們擁有了一定的理財知識和理財觀念[1]。而金融市場也是在此種背景下不斷發展并壯大,通過創新金融工具、改革金融產品的方式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居民也可以自身的需求和喜好,選擇更合適的投資方式。此種背景下,金融脫媒現象應運而生。
(二)商業銀行面對嚴格的金融監管
傳統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和經營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代化的金融市場,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使得商業銀行的生存環境更為嚴峻,加之各項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商業銀行的金融活動受到了一定的管制。雖然,我國開始著手并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但是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管制并沒有得到放寬,無論是上線還是貸款利率下線仍就會受到嚴密的監控,此類管制給商業銀行的發展與建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的發展都面臨重重阻礙,致使商業銀行無法與其他企業一爭高下,從而催生了金融脫媒現象。
二、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盈利性影響途徑
(一)影響銀行凈利息
現有的金融脫媒主要分為以下兩種,分別是銀行資產方脫媒和銀行負債方脫媒。所謂銀行資產方脫媒,就是在社會融資總額當中,人民幣貸款的占比不斷下降,這說明金融脫媒給銀行的貸款業務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要想得到資金上的滿足,已經不必完全依賴于銀行系統,非銀行系統也可為個人和企業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作為銀行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貸款業務的利息收入不斷下降,同時,不斷萎縮的貸款業務一定會影響到銀行的利息和發展,所以說金融脫媒會直接影響甚至左右銀行的盈利能力[2]。如今,金融市場的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各大金融機構爭相推出新型的理財工具和理財產品,而居民的理財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不再將銀行作為唯一的投資領域,更多的將目光集中于其他領域當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銀行負債方脫媒。因為金融市場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發展與競爭,商業銀行的存款規模短時間內大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存款所帶來的利息收入并不是商業銀行的唯一來源,但是商業銀行開展的貸款業務必須依靠客戶存入的資金。因為缺乏存款業務的支持,貸款業務發展也會受到直接性的影響。總得來說,銀行的放貸資金規模和貸款業務都會因金融脫媒問題的出現而陷入不斷下滑的局面。
(二)影響資產結構
上述分析已經說明,金融脫媒現象的出現,直接影響到了銀行的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存貸款業務發生變化,銀行的資產結構也無法維持原有的形態。眾所周知,銀行的總資產由以下幾個類型組成,分別為現金、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發放貸款款項、墊款款項等,但是因為銀行資產結構發生了變化,上述款項在銀行總資產中的占比都會有所下降。而金融債券卻已其相反,比重大幅上升。不斷下降的貸款比重,雖然給銀行發展帶來了影響,但是降低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有利于維護銀行的運行秩序。另外,銀行為了更好地應對金融脫媒現象,而通過運用轉債和刺激債的方式來代替原有的資金來源,此種措施的本質是利用附屬資金來彌補銀行存貸款業務的空白。優化自身的資產結構,盤活資金存量,使得銀行獲取利潤的能力不會受到過大的影響。
三、大型商業銀行應對金融脫媒的建議
(一)堅持發展傳統業務
存貸款業務不僅是大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其最為重要的業務,金融脫媒的出現,給大型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其利息收入短時間內大幅下降。商業銀行為了更好地應對金融脫媒的影響,不斷加大金融產品和金融業務的創新力度,但是實際創新的過程中決不可放棄傳統業務。這是因為存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基礎,也是各項業務順利開展的核心。如果沒有存貸款業務的支撐,無法順利開展新型的業務模式,無論是利潤轉型還是盈利模式的轉型,都離不開存貸款業務的支持,因此大型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絕不可放棄傳統業務。盈利模式的轉型不僅是大型商業銀行應對金融脫媒現象的主要舉措,也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這并不代表大型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可以被忽略。 簡單的說,大型商業銀行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過度盲目的追求非利息收入,而是要基于國情和自身發展現狀,想辦法提升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維護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之間的平衡性。
(二)積極拓展中間業務
因為,金融脫媒問題的影響,存貸款的利息收入大幅下降,無法在起到支持大型商業銀行擴大營業利潤目標的作用[3]。為此,大型商業銀行必須意識到存著貸款差利息收入發生的改變,積極拓寬經營渠道,增加收入來源。如今,市場經濟正處于轉型與變革的關鍵時期,人們的意識和需求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對于信用中介而言,更多的考慮到了多樣化和細節化的特征。原有的銀行業務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金融需求,必須做出創新性的改變,而大型商業銀行也要基于客戶的需求拓寬中間業務。拓寬中間業務不僅有利于增加大型商業銀行的資金流入,還可在金融脫媒的背景下為其帶來穩定的資本。另外,不斷拓寬的中間業務可實現整合資源的目標,提升大型商業銀行的經營水平和經營能力,以便其更好地應對金融脫媒的沖擊,逐漸消除金融脫媒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說中間業務的發展與拓寬是一個必然經歷的過程,也是銀行用于彌補利息收入降低問題的重要舉措。
實際拓寬中間業務的過程中,大型商業銀行必須系統地分析中間業務并對其形成正確的認知,提高對中間業務的重視,將其放置于與存貸款業務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其為商業銀行的發展與建設貢獻力量。金融脫媒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大型商業銀行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并尋求與其他金融機構或者行業的合作,尤其是要提高對金融產品的重視,加大開發力度,推出新型的金融產品。雖然說要對中間業務進行有效的拓寬,但是絕不可脫離實際,仍舊要從實際出發做好管理,以免發生違法違規問題。只有中間業務價格體系朝向更加規范的方向發展,才能為大型商業銀行新產品競爭力的提升提供助力,從而改善因金融脫媒影響而帶來的盈利水平下降的問題。對于商業銀行已有的客戶要注重客戶關系的維護,時刻關注客戶的資金動態、需求變化,及時通過多樣化服務滿足客戶的多樣性需求,留住客戶,提高客戶的忠誠度。
綜上所述,金融脫媒的發生不僅給大型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帶來了影響,還改變了銀行的資產結構。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金融脫媒現象確實可以起到深化大型商業銀行盈利指標水平的作用。總之,應辯證的看待金融脫媒的影響和作用,深入挖掘金融脫媒的潛在價值。這要求大型商業銀行加深對金融脫媒現象的了解,掌握金融脫媒的實質,從而依據自身的發展狀況和盈利能力,制定更具針對化的對策與建議。在此過程中,大型商業銀行不僅要加大業務的開發力度,還要重視管理工作,著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激發金融脫媒的正向價值,為自身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也使大型商業銀行以更好的狀態參與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擺脫金融脫媒帶來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郭淵.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12):116-118.
[2]楊寧.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性影響的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5-10.
[3]胡文濤,張理,李響軍.商業銀行金融創新與盈利能力的非線性關系研究——基于我國上市商業銀行面板數據的門檻模型分析[J].金融監管研究,2018,81(09):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