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局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博弈結構的不平衡與規則的不公平,在中小企業的融資上有著很嚴重的博弈觀念缺失和缺少監督體制問題。本文重點對中小企業融資困局進行了分析,從引起三方主體以上博弈行為的具體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局;法經濟學分析
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在發展當中面臨最多的還是資金周轉問題,由于基礎薄弱,不能很好地執行企業目標計劃,以此降低了企業水平的企業數目特別的多,為了社會的繁榮發展,相關部門應該實行政策幫助中小企業融資,由此加快中小企業的發展,更好的建設經濟體制。目前現有的許多融資政策體制都是針對大型企業的,這些政策對于中小企業無疑是無用擺設,并不能適用,所以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象相關部門也有責任。本文主要是通過法經濟學來分析中小企業陷入融資困局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夠對于改善融資環境做出參考。
1.中小企業融資困局成因的法經濟學分析
我國目前的金融模式相對來說是有壟斷和高度的管制體系的,目前為了社會的平衡發展,我國的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放開口子,雖然保證了社會的安定,但是這也造成了很多金融業的巨頭壟斷整個市場。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很多金融企業把持資金流通,存款只能存在正規的金融機構,并且貸款方面也是這些企業壟斷把持,因為國家明確規定不允許地下貸款。正規金融企業在法律政策存在絕大部分的優勢,這也影響了民間投資群體的地位,也降低了中小企業通過民間融資的可能,正規金融機構、民間融資投資群體、中小企業形成了三方非對稱的博弈狀態。
2.從三方主體的博弈行為分別進行分析
2.1從正規金融機構(國有銀行)角度分析
在傳統的經濟理論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理論就是假設問題,假設“經濟人”有著全面的信息,并且能夠在這些信息綜合以后做出合理的判斷,這是很烏托邦的假設,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所有信息方面的不對等都會導致了解信息因素多的一方為了利益損害另一方的利益,這在經濟理論上被稱為道德風險。對于投放貸款的一方,資金能否收回,資金的安全性是放在第一位的大問題,很多時候由于信息因素的不對等,金融機構尋找合適的貸款人員也是很難的事情。我國的中小企業主要是以城鎮企業為主,而且最多的一部分還是小型企業,由于這些企業處在經濟產業鏈的底端,沒有自己的信用基礎,而且還大大缺失技術方面的能力,沒有穩定發展的保障,這些劣勢因素給企業的融資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且中小企業的特性決定了其需要的獨特融資條件,但是正規的金融機構由于其內部模式不能接受中小企業的這種融資要求。正規金融機構為了為了克服和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因素,他們會在自己的金融模式實行一系列的規定,例如讓借款借貸方提供自己的財產證明、抵押物并且還要簽訂完善的合同。但是這些看起來很詳細的借款方案卻成了中小企業和農村企業借款的門檻。很多中小企業沒有自己的資本,無法提供抵押,這是不被正規金融機構所接受的。在中小企業之外,正規金融機構的合作對象也有很多,例如很多大型企業,這些大型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早就有了自己的品牌認證和信譽度,正規金融機構不會擔心合作的資金保障問題,這樣長久以來,就形成了正規金融機構偏愛大型企業,不喜歡和中小企業合作的思想,最終壓縮了中小企業發展的格局。
2.2從民間融資出資人角度分析
以目前我國金融業的格局來說,擺在民間融資出資人面前的主要有三條路:第一條是將余款存進銀行,這一條路雖然看起來很順風順水,但是由于銀行利率的問題,收益不高,而且還容易錯過投資的風口浪尖。第二條是將余款投入股票市場,這條路收益很高,有一朝暴富的可能,但是風險也極大,如果不熟悉股票市場,也不是這方面的人才,在我國不健全的股票市場中很容易被吃干抹凈,這是很不建議走的一條路。第三條是將余款投入民間金融市場。走這一條路,擁有比銀行同期銀行的融資利率高好幾倍的融資利率,在高利率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大的收益。另外,這一條道路具有信息優勢,而且交易成本低。民間貸款的對象主要是親戚、朋友、鄰居、同事等,可以充分了解彼此的信用度、收入狀況、償還能力等,交易信息的收集成本較低。并且,民間融資的操作簡便,技術要求不高,靈活變化,交易成本非常低。歸根結底,民間融資的風險相對不大。由于雙方都是“熟人”,因此可以加深相互的理解,形成對風險有效的事前預防。另外,雙方接觸越低風險就越低,在有效的事情中可以形成預防和事后預防。當然,由于沒有法律規制的制約和有效的監視管理,民間的融資在實踐操作中,借貸的手續不合格,并且缺乏有效的風險對策,這在某種程度上隱藏著金融風險。因此,民間融資的出資者大部分都存在比銀行同期同時期的利率大幅高的投資收益。但是和股票市場相比它的投資風險較小,所以一般選擇第三條路。
2.3從中小型民營企業的角度分析
其主要有三個融資道:第一條是來自銀行的貸款,第二條是從股票市場獲得資金,第三條是從民間金融市場獲得緊急資金。走第一路,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性和特殊性的成本和風險,還有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競爭,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的民間融資受資者受到正規金融機關的歧視,到處吃閉門羹。通過在正規的金融機構中貸款,有著不高的成功率,還存在很大的成本。所以第一條路基本上不能通行。走第二條路,股票市場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一貫高風險,以高額增值插拔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國在這方面還不成熟,所以第二條路也走不通。在第三條道路上,貸款的利率非常高,但由于在熟人之間存在,交易的收集成本非常低,借貸的門檻低,借貸條件比較寬松,成功率很高,而且民間融資的操作簡便,技術要求不高,靈活且變化較多。交易成本很低。因此,很多民間融資接收者選擇了第三條道路。
3.從引起三方主體以上博弈行為的具體原因進行分析
3.1博弈結構不均衡,博弈規則不公平
現有金融市場的博弈規則是不對稱、不公平的,主要表現在現有博弈規則非常有利于正規金融機構,而不利于中小企業、民間金融組織和個人。為了社會的平衡發展,我國的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放開口子,雖然保證了社會的安定,但是這也造成了很多金融業的巨頭壟斷整個市場。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很多金融企業把持資金流通,存款只能存在正規的金融機構,并且貸款方面也是這些企業壟斷把持,因為國家明確規定不允許地下貸款。正規金融企業在法律政策存在絕大部分的優勢,這也影響了民間投資群體的地位,也降低了中小企業通過民間融資的可能,正規金融機構、民間融資投資群體、中小企業形成了三方非對稱的博弈狀態。正規金融機構“兩頭通吃”,存款只能存于正規金融機構,貸款也是正規金融機構只此一家。
3.2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所謂信息的不對稱性,是指在市場的交易過程中,由于獲取信息的成本大,因此信息的數量少,真實性低,信息量少的一方處于劣勢,所有信息方面的不對等都會導致了解信息因素多的一方為了利益損害另一方的利益,這在經濟理論上被稱為道德風險。對于投放貸款的一方,資金能否收回,資金的安全性是放在第一位的大問題,很多時候由于信息因素的不對等,金融機構尋找合適的貸款人員也是很難的事情。我國的中小企業主要是以城鎮企業為主,而且最多的一部分還是小型企業,由于這些企業處在經濟產業鏈的底端,沒有自己的信用基礎,而且還大大缺失技術方面的能力,沒有穩定發展的保障,這些劣勢因素給企業的融資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3.3缺乏合作博弈觀念
在經濟活動中,人們的協助比人們之間的競爭,前者對人們的利益最大。這個結論的深層理論的根源是個人主義的決定,團體理性優于個人理性。“理性選擇”這種個人主義立場,在各個方面都無法選擇對整體最有效的決策制定,從而造成雙方共同損害的結果,最終影響了社會的整體福利。合作協議的成立,通過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有效地照顧公平和效率,使各方面部分擺脫個人主義立場,從而可以對自己和整體做出更有效的決定。因此,合作比非合作更有效率。現在正規的金融機構拘泥于傳統的思維,只知道幫扶大中型企業,不懂革新的融資方式,忽視民營中小企業這大肥肉。
3.4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我國目前的金融行業對于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監督機制還不夠健全,這種現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民銀行法》和《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上面都沒有明確的表現出對中小型企業融資的問題,致使有效監督幫扶機制的缺失。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對于民間融資如何審批、以及審批的標準依據等問題的法律制度不夠詳細,這些中小企業面對的融資困局尚無法在法律層面上解決。而且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還缺乏對民間融資內部的監管制度,例如對民間融資治理結構、對其信息方面的披露和民間中小企業信用制度的建設,沒有政府部門對其進行外部的監管,這些民間融資監管制度的不健全,也是民間融資處于困局的主要原因。
如果想要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局,相關部門必須準守經濟公平安全、適度的干預及整體效率的原則。其具體的實行手段有:加強銀行和企業的協作互動、激勵銀行對本地企業實行貸款及優惠政策、樹立中小企業的信譽度,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監察體制建設。
4.結語
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局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打破的,因為我國當下的金融行業限制和中小企業本身的特質,打破常規過于困難,在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出臺政策,中小企業也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信譽度,并且在經營中積累原始資本,只有不斷地奮斗才能走出目前的融資困局。
【參考文獻】
[1]張珉.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基于法經濟學視角的分析[J]. 經濟視野,2016(6):142-144.
[2]文靜.民間融資法律規制研究[A].蘇州大學碩士專業學位論文[D].蘇州:蘇州大學,2010.
作者簡介:陳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