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哂曦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的用電需求也在與日俱增,農村經濟獲得大幅發展的同時,相應的配套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卻不能很好的滿足相應要求。本文從農村電網系統的現狀出發,分析農網工程管理對于農網改造的重要意義和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電網;電力基礎設施;電力結構;改造;對策
農村的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電網的建設息息相關。為了大幅提高農村地區的用電使用質量,加快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滿足三農與日俱增的生產生活電力需求,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我國政府特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強農村電網的工程管理水平,推進農網的現代化改造進程,加快農網結構的優化轉型升級。
1、農網改造及運營的重要性
農網工程管理是農網改造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改造過程中,不僅應該堅持科學發展理念,統籌兼顧的從電網改造的整體目標入手,還應貫徹質量監管、工程監督等工作。農網工程管理對于農網改造及運營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1推進廣大農村地區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
當前,只有農村電網系統的工程管理工作做到實處,才能大力加強廣大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力供應設備,優化相關產業的電力使用情況,提供更優質的電力服務水平,將每個用電單位的“點”與整個農村電力系統網絡化趨勢的“面”有力結合,點面共進的將電力發展成果傳送到各家各戶,讓我國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更加便利,去除進行農村區域化產業經營的電力后顧之憂,有效的提升相關產業的運營效率,降低電路維護、維修成本,減少電路成本投入。
1.2可有效提升農村電網的安全運行水平
由于農網系統本身存在的項目涉及區域廣、改造施工難度大、電網體系繁瑣復雜等問題,整個農網系統的安全保障工作本就存在較大難度。只有不斷的加強農網的工程管理,完善農網現代化、科學化改造及運行進程,才能有效實現“居民用電安全、系統運轉安全、電力供應安全、設備養護安全”四個電網安全化要求。
1.3有利于保障農網系統高質量電能的供應
電力能源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供應能源,是當今社會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電網系統的清潔與否以及電能供應質量的優質與否,都是直接影響我國農網系統的發電工作、運電工作、供電工作能否得到高效實施的重要因素。在農網的改造及運營過程中,對農網進行科學的工程管理,不僅可以有效將電力傳輸過程中電能的浮動范圍控制在合理標準以內,保證供電的穩定性及可靠性,還可以降低電能傳輸誤差。
2、農網工程管理的改造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2.1整體管理體制結構松散,監管力度不夠
在農村電網系統的長期運行過程中,一直缺乏一個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不同的地區存在不同的問題,電網系統的運營標準不同,要求也不同,各個不同地區適用于不同的管理方法,這就使得在整體上對農村電網系統進行把握還存在較大難度。
2.2管理過程的規范化要求落實不到位
管理過程的規范化要求不夠,落實不到位,人員考核標準模糊不清,尤其是電網系統的基層工作單位,在實際工作中隨意性強,工程資料的存儲、保管工作也不到位,經常出現工作記錄遺失、損毀的現象,管理工作大多只是走個形式,沒有從上到下的深刻落實相關部門的規范化要求,沒有實現真正的科學管理。
2.3財務結算工作不到位,缺乏統一的結算標準
在電網系統中的財會體系中,工資結算和財務的結算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審計部門、監管部門以及供電部門各自記賬、各自管理,缺乏統一的管理標準,在對賬上經常出現較大差異。不僅如此,整個工程項目的改造過程,從最初的計劃,到項目的實施,再到后期的檢查及總結,整個過程都缺乏一個統一的財務計算指標依據,為電路系統的數據結構的存儲及記錄均帶來了較大難度。
2.4農網的整體結構依然薄弱
農網的基礎薄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總體管理水平距離國家電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部分縣級供電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開展的不好,一些制度沒有得到落實,而且人員的思想觀念有待轉變,素質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縣級區域的經濟發展相對迅速,電網的建設和改造還是滯后于農村經濟發展速度。
2.5農網改造與農民戶內整改不同步
在一些農村雖然農網的負荷能力、供電可靠性以及線損等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但是農戶內的配線卻沒有得到改善。接線相對混亂,導線已經嚴重老化,絕緣破損也十分嚴重,有的甚至使用膠質線和花線作為主線來供電,這樣一旦使用大容量的電氣設備,導線過熱而發生事故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3、推進農網工程管理合理改造的對策
3.1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應科學規劃設計,統一標準
各級供電單位要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用電需求情況及經濟發展趨勢做好深入細致調查研究,科學地做好統一規劃設計,避免重復建設,合理利用原有的電力設備,緊貼農村農民用電實際,立足長遠,留有裕度,滿足未來10-15年發展需要,保持農村電網的穩定性、堅強性、可靠性。也應按照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農網改造技術標準,標準要適當超前。
3.2建立健全動態的工程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一個動態的農網工程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事前管理。事前管理具體是指在農網改造工程開始運行之前,就應制定好充分的計劃安排,對施工的監管質量要求做好預測,合理分析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眾多突發性因素,并針對不同情況建立應急應對機制。(2)事中管理。事中控制的關鍵就是做到工程項目的實時、動態監管,完善問責機制,確保明確的職責劃分,由具體的監管人員負責不同的施工區域,按相關規章制度全面排查工作隱患及漏洞,完成嚴密的管控工作。(3)事后管理。事后管理是整個農網系統改造的關鍵,在項目完成之后,應對現場進行基本的全面二次排查,對所用材料進行登記歸檔,對工程各部分的細節參數進行錄入,總結施工經驗,為今后相關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3做好農網改造工作完成之后的項目驗收
在農網改造工作初步完成之后就是項目驗收環節,應該首先由施工單位進行自行檢查,自檢環節合格之后,再將項目完成報告提交給用電單位,由用電單位內部成立的專門工程驗收小組負責驗收檢查,按照事先確定的規范要求嚴加把關,對電網工程建設的每個細節都進行通電測試,并對登記材料信息與實地情況進行賬實核對,確保施工材料使用數量、機器設備的型號單位、電能的轉換參數均登記在案,并由專人對整個驗收工作進行記錄,確保后續的財務清理工作有據可依。
3.4加強農網改造的宣傳力度
農網改造的時要廣泛征求地方政府和廣大群眾的意見,通過多種渠道在民間進行宣傳,提高農村用戶對農網改造的正確認識,使其了解到進行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可以營造良好的建設氛圍。
4、結語
農村電網系統的工程管理是農網優化計劃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國電網體系不斷發展完善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電網的改造是一項艱巨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得方面較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造過程中要嚴格的進行安全生產管理,高度重視電網質量,在設計、設備選擇、技術支持、驗收等方面都有嚴格把關,切實把農網改造工程打造為安全工程。要建立起科學的理念,充分認識到農網的工程管理對于農網改造及運行中的重要性意義,并且嚴格落實相關對策措施,確保農網改造的順利完成,提升農村電網的運行、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高道峰.推進升級改造工程提高農網運行水平[J].農村電工,2011(06).
[2]陳健鵬,鄒峰.實施農網升級改造提高供電服務水平[J].農村電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