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波
【摘 要】科學的用地和養地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前提,由于現階段可用的土地面積有限,想要合理利用土地開展各項經營工作就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了解土地的使用價值,制定土地綜合整治方案。關注于整治工作的創新優化,確保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從空間布局、美觀性問題以及土地利用價值的提升問題三個方面來對如何優化土地綜合整治模式進行簡要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新常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創新模式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土地的綜合利用問題,基于我國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方面的基本要求,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迫在眉睫。為了保證土地整治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工作人員還應當結合當地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明確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一、土地整治工作應注重空間布局問題
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下,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需要結合區域范圍內的土地總面積以及農村的建筑物布局情況進行分析,保證土地整治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1、農業布局
土地綜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區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通過對土地的整理、復墾、開發,推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從而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因此,整治工作的目標是為了推動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基于此,在整治工作中,首先應當結合現有的農田布局情況來分析,研究如何讓整體布局更加美觀,讓土地資源更具有實用性。這還需要結合農業種植情況來對農田的生態功能進行劃分,提高農業景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保護農田中的生物棲息地。這也有助于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比如在水稻田中開展魚類養殖工作,通過這種方法來有效拓寬農業經濟發展渠道。
2、居住問題
農村的土地資源主要有兩個用途,其一是農作物種植,其二就是農民居住。因此,在實際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創新研究工作時,還需要將工作重點放在農民居住方面。在居住問題的建設上,不能只注重于房屋建設工作,還需要關注于道路的修繕、基礎設施的完善等等,這是提高人們生活幸福指數的關鍵環節。這方面的整治工作涉及到資金的投入問題,而許多農村在建設過程中的可用資金較少,因此,這還需要當地政府部門給予相應的支持和幫助。
二、土地整治工作應注重美觀性問題
在土地整治工作過程中需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分別是實用性和美觀性。在美觀性的角度上,可以延伸出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1、第三產業
在新常態背景下,經濟發展不再單獨依靠農業種植工作,服務業和旅游業的產業結構比重有所增加。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創新模式就可以從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出發,在土地建設過程中融入當地的文化特色、農村生活習慣特點等等。通過這種方法打造出農村觀光休閑旅游區,來推動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同時,農業產業結構也應當更加規范化、多樣化。在這個環節當中,農村可以結合種植產業中的特色適當建設觀光休閑農業設施,推進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效融合,拓展農業產業功能,發展生態觀光、生產體驗、休閑旅游等新興業態。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這是推動我國現代化農業建設工作發展步伐的基礎前提,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具體的整治過程中,還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和環境因素來分析,研究適合種植的農作物產品,發展農業的龍頭企業,進行集約化種植和處理工作。從而讓生產種植工作更加科學化,全面提高農業種植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2、環境保護
在傳統的農村用地過程中,許多地區都沒有意識到養地工作的重要性,且沒有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問題。焚燒秸稈、農作物連作模式等情況頻發。這不符合新時期我國的基本發展策略,嚴重時還會引發土地荒漠化、鹽堿化的問題,降低土壤肥力,影響土地的使用價值。基于此,在新常態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應當以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為基礎,優化種植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的監督管理機制規范農民的種植行為。將工作重點放在對土地現存問題的解決方面,并應當分析出引發該問題的主要因素,找尋土地整治與土地生態修復契合點。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土地整治工作實施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力和沖擊力,此外,工作人員應當在整治工作中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研究如何解決土壤肥力下降和環境惡化的問題。基于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在這個環節可以利用網絡渠道與其他地區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土地綜合整治的工作經驗,積極研究科學的創新模式。
三、新常態下科學提升土地的利用價值
在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當中,城市及農村在使用土地資源時,必須要研究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充分發揮土地的利用價值。比如,在農村土地上建設高層樓房,節約土地資源。在這個問題上,本文主要從耕地質量和農田增產兩個角度來分析。
1、耕地質量
糧食數量和質量安全保障型整治模式是現階段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當中的一種常見方式,其在提升耕地質量等級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首先需要分析出當地耕地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有針對性的制定解決方案。基于我國農業種植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專業種植設備的不斷引進,土壤結構當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處理,現階段的土壤肥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和土壤結構。各地區的農村在具體的整改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當地地質結構存在的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規范自身的種植工作行為,目的是合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進而推動耕種工作的有序開展。
2、農田增產
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其主要體現在資源的分類和氣候環境的差異性上。針對于一些貧困農村,想要在新常態下進行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就必須要將工作重點放在精準扶貧與農業增產增效兩方面上。精準扶貧需要由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扶貧政策,讓有勞動能力和文化知識的群眾在具體的工作上發揮自身的優勢。同時,為了讓高技術、高素質的人才投身于農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全面提高整治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解決農村的發展問題。就必須要通過福利待遇提高人才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并通過思想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開展土地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基于大多數農村都具有地廣人稀的特點,沒有高樓大廈,能夠讓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獲得充足的光照。因此,在創新土地綜合整治模式時,可以從農田增產方面進行仔細的研究。合理設置農田位置和面積大小,關注于農田附近的水資源情況,空氣質量情況以及交通情況,這是影響農田增產情況的決定性因素,需要各個農村的種植人員引起重視。
四、結論
農村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農業生產經營以及農民的居住問題,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正在進行優化升級,農業產業也必須要結合當地的特色研究如何拓寬產業結構。比如,設置農村觀光休閑旅游區,這就必須要從農田布局,新農村建設等角度展開整治工作。同時,在農業種植方面,應當合理利用耕地面積,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研究提高耕地質量的方法,從而全面構建土地整治新格局。
【參考文獻】
[1]施振斌,冉娜.新常態下江蘇省耕地保護與土地綜合整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230-231.
[2]張愛明,楊星星.新常態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問題及化解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7(26):36-37.
[3]楊浩.新常態下農村精準扶貧創新模式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