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劍
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高素質的康復治療人才,提升康復治療師勝任力勢在必行。對于康復治療師來說,同理心是他們必須的勝任力之一,本研究從同理心在康復治療工作中的價值和意義出發,通過制定同理心提升的有效措施及方案,探索提升康復治療師勝任力水平和康復治療工作服務質量的有效舉措。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對于高素質康復治療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大。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康復人才隊伍就必須不斷提升康復治療師的勝任力水平。勝任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麥克萊蘭提出,其核心要點是對績優者和一般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的、可以測量的各種特質的總和。對于康復治療師來說,同理心是一種重要的勝任力。
同理心是羅杰斯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認為同理心是一種能使他能進入和生活于案主的情感和態度中的能力。同理對于治療性的護患關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理心在護理工作中有利于奠定良好護理關系,滿足患者個體化需求,提升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在醫患相處和溝通的過程中,同理心是醫護人員一項必備的素質。但醫務人員必須將同理心和同情心區分開來。
具有較強的同理心可以使康復治療師具有以下優點:
首先有助于康復治療師建立對殘疾人的合理認識。有研究發現大多數殘疾人存在孤獨、焦慮、自卑等也理問題。殘疾人經常對自身的社交能為產生懷疑,常感覺不如別人,有強烈的自卑感,嚴重者甚至對自身存在的價值感產生懷疑(Miyahara&Piek,2006)。因此不少殘疾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與社會隔離、焦慮、自卑等情況,因此社會上也存在這一定的對殘疾人的排斥心理。作為殘疾人康復的重要支持力量,康復治療師必須關愛服務對象。但這種關愛不同于同情心,不是單純地把殘疾人看成可憐的、無助的。殘疾人對于他人居高臨下的同情是非常排斥反感的,這不利于康復治療師和患者的溝通。此外同情心會導致康復治療師對殘疾人自我成長、自我康復能力的忽視,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康復治療工作的開展。同理心的核心是理解和尊重,是進入服務對象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感受,而不是先入為主地認為他們是自私的、孤僻的、難以溝通的。同時又能平等地看待他們,不將其視為異類。
其次有助于康復治療師換位思考,提升他們的服務質量。殘疾人由于其生理上的缺陷導致心理狀態異于健全人,主要表現為:敏感多疑、怨天尤人同時又渴望關注。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康復治療師必須了解他們的性格和態度,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于康復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也更容易理性處理。
要有效提升康復治療師的同理心水平首先要通過調研明確目前存在的問題。由于目前我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比較缺乏,因此基層康復治療師又不少是從中醫、護理等其他崗位轉崗而來,缺乏對康復治療工作所需知識、技能和態度的了解。因此必須要對目前康復治療師的現有狀況進行了解,包括專業背景、學歷層次、年齡結構等內容。只有對上述內容有了清晰地了解后才能有效制定培訓與提升方案。
在培訓方法上應減少純知識和理論的講解。知識理論固然重要,但對于康復治療師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了解掌握同理心的概念和理論,而是將同理心遷移到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因此在培訓中可以以案例教學、角色扮演、情景模擬、體驗式團體輔導等方式來促進康復治療師對同理心的認同和內化。通常認為同理心具有以下四個特征:換位思考,不輕易下結論,理解他人的情緒,將同理心表達出來。換位思考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例如培訓者扮演治療師,而治療師則扮演患者,通過培訓者的表現讓治療師反思自己的語言和行為給患者造成的影響。不輕易下結論可以結合案例教學,以實際工作中的案例啟發康復治療師全面地、辯證地、客觀地看人、看問題。理解他人的情緒可以通過體驗式團體輔導的小游戲來教育,各種有趣的拓展和互動游戲,幫助治療師在饒有趣味的競技中不斷提升對他們情緒的覺察和感知能力,從而成為一個高情商的康復治療師。同理的表達可以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讓治療師學會如何在工作中及時正確地讓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種內在品質,因此難以通過外在表現直接觀察。因此需要研究者編制客觀可靠的測量工具。從目前國內研究成果來看,只有測量護士護理工作中同理心水平的 問卷,一方面康復治療師的工作與護理工作有較大差異,另一方面,已有的問卷多采用自評的方式,忽視患者的評價。對于醫務人員的同理心水平,患者是最有發言權的。只有制定出有可靠信度和效度并能夠 反應患者訴求的測量工具,才能更有效地評估康復治療師同理心培訓的成果和不足,不斷加以改進。
同理心的培養不應局限于專題的教育培訓,同理心在性格特點中居于較為深層次的位置,因此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影響也是與之相適應的一種教育方式。例如對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來說,構建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就是一種同理心培養的有效途徑。同理心為主題的宣傳板報、手抄報、辯論賽、演講比賽等都能積極推動學生對同理心的理解和重視,這不僅有利于未來的崗位發展,對學生在校期間處理同學矛盾、適應宿舍生活也具有積極的意義。通過暑期等節假日開展導醫導診、社區服務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樹立同理心。在現代的信息化社會,利用移動終端推送同理心及人文素養培養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更方便地接觸到類似資料也是一種有效方法。總而言之,同理心的培養不是記住幾個概念或者明白幾種理論,而是要讓康復治療師將學到的內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在平時的工作中自覺采用同理心的思維去理解病患。
同理心往往體現在人際交往中,因此同理心的培養和鍛煉也需要結合人際交往的技巧。例如要培養康復治療師的人際敏感性。患者的情緒變化要能及時觀察出來。如果根本沒辦法覺察別人的情緒,那么同理更加無從談起。在培訓中可以采取兩兩互相觀察的方式,提高康復治療師對患者的情緒敏感性。而情緒往往和需要相聯系的,因此僅僅觀察到情緒并不足以理解患者的內心。還要能分析出患者產生積極的情緒是因為某種需要得到了滿足,是哪一種需要?如何在下一次康復過程中繼續通過滿足這種需求來促進患者的積極投入。分析患者負面情緒背后的需求缺失也是一樣的道理。在分析需求的過程中強調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患者,你會有什么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這可以進一步促進同理心的培養。理解了患者的情緒和需求只是解決了輸入端的問題,還要積極促進輸出端的改進,即鍛煉康復治療師的表達同理心的能力。《增廣賢文》中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于遭遇創傷和打擊,內心脆弱的患者及其家屬來說,恰當的表達更加必要。同理心的表達通常以尊重對方的感受為前提,遵循事實——感受——事實的順序。例如患者對康復感到無望而準備放棄。康復治療師可以以: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身體上有很多不適,康復暫時效果不是很好,出現一些負面情緒也是正常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患者的行為:我雖然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準備放棄康復的行為我認為是不可取的。這樣患者會覺得治療師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感受,更容易接受他們的意見。
在醫療服務中應提高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水平早已在達成了共識,同理心也是醫務人員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康復治療師只有具備了高度的同理心才有可能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具有人文關懷的康復治療服務。(作者單位: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基金項目: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職業教育研究理想課題(重點資助)《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以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為例(XHZDZZ2019010)》;常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勝任力的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