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娟
【摘要】加強鄉鎮農民現代農藝技術培訓是國家推進新農村建設、扶植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對現代農藝技術培訓的意義、培訓展開的不足之處以及相應解決措施的簡單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工作者提供一點思考。
【關鍵詞】鄉鎮農民 現代農藝 技術培訓
一、前言
農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始終被放在大力建設經濟的重要位置上。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化地促進農村發展的方式方法逐步為人們所關注并認同。而如何將科學的理論融入到生活實際中去,發揮其最大的效用值,依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農民現代農藝技術培訓就是國家大力推行一項科學的惠農的工作,它能夠幫助農民獲取科學的農業知識和先進的農業技術,大力提高農業建設,促進農民素質的全面提高,從而完成農業高速平穩發展、農民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目標。但結合農藝技術培訓工作展開的實際情況來看,這項工作還有需要亟待改善之處,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二、加強鄉鎮農民現代農藝技術培訓的意義
1.有利于農民素質的提高。一直以來,國家在推進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都在強調以人為本,而做好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始終是農村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強農民現代農藝技術的培訓工作,能夠擴充農民的知識儲備、獲取科學的知識理念、激發農民內在的潛能,使得現代農民朝著全能方向進步。越來越多的鄉鎮政府已經意識到開展農民現代農藝技術培訓的重要性,設立專項建設資金、投入專業培訓人員,以期全面提高農民的專業素質和社會競爭力,幫助農民科學種植、有序種植,在農業種植中取得成績,提升當地的農副產品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使得也可以讓農民在農業工作中獲得內心滿足感和榮譽感,精神得到充實。
2.有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鄉鎮農民現代農藝技術培訓不僅能夠提高鄉鎮農民的素質,還能夠促進現代化農業的全面推進。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因此,農作物種植的種類始終受到地理條件和氣候的限制。而農藝培訓的能夠向農民們傳授科學的種植知識和種植技術,有效地克服地域的局限,全面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推進現代化農業螺旋上升式發展。袁隆平團隊在迪拜成功種植出本土水稻就是技術克服地理局限的最佳案例,也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成功典范。
三、農民現代農藝技術培訓的現狀
1.農民的素質有明顯提升。隨著現代化社會進程的加快,大家對科學的重視程度也是越來越高。大部分農民們也意識到,單純地依靠經驗進行種植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獲得的農作物產量難以有所突破。于是,他們樂意并主動的接受現代農藝技術培訓,在培訓中了解了現代農業生產的基本結構,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種植技術,眼界也有所開闊,綜合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2.現代農藝培訓還存在許多不足。鄉鎮政府不夠重視。因對現代農藝技術培訓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的了解和研究還不夠透徹,部分鄉鎮政府沒有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沒有將培訓落實到實處,沒有結合當地生活實際確定培訓內容。
培訓的方式過于單一,方法不夠新穎。部分鄉鎮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優勢,依然采用單一的面授課的形式對農民進行培訓,大部分從事種植業的農民,文化水平并不高,培訓教師不依靠任何的輔助措施,張口就把成套的理論灌輸給農民,那些專業術語就足夠讓農民云里霧里、不知所云了。這種形式并沒有完成開展農藝培訓的目標,反而降低了農民們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四、加強鄉鎮農民現代農藝技術培訓的策略
1.完善培訓運行機制,激發學習熱情。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訓機制,讓現代農藝技術培訓不是一件“三分鐘熱度”的產物,而是實實在在為農民服務的惠農工作。還可以適當的建立激勵項目,通過優惠政策、扶助項目吸引農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2.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現代農藝技術培訓教師是農藝技術培訓的引導者,他們對農民傾心相授是農藝培訓工作落實到實處的重要保障。因此,地方鎮政府應當重視培訓教師的工資待遇和工作福利,大力提高他們的工作舒適度,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獎懲并用,以此激發教師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促使培訓師傾囊相授。
3.現代化的培訓方式。教師在進行培訓時,講到專業性較強的知識,應當考慮農民的接受程度,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把晦澀的知識淺顯易懂化,便于農民理解并運用。并且還要考慮到農民的學習時間,農忙季節大家是沒有時間進行學習的,這時就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形式,擺脫了學習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五、結論
綜上可知,盡管農民現代技術培訓深受國家重視,國家也積極推進鄉鎮農民農藝技術培訓的開展,但是由于培訓機制還不夠完善、農民對該培訓內容和作用不夠了解、培訓手段較為單一等原因,農藝培訓的展開之路還很長。
參考文獻:
[1]姜春云.以生態文明引領農業、農村發展[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1,(4):5.
[2]陳宗麗.農民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201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