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仕永
【摘要】網絡背景下的教育發展呈現出教育信息化的形態,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融合是提升教學成效的關鍵,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過程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有效環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獲取、分析、處理、利用等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合格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關鍵詞】網絡背景 初中生 自主學習 策略
初中生正處于發展階段,身心逐漸發展成熟,已具有自主意識,可以有效地控制自我行為。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也是其自主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探究自主學習習慣養成前,應明確何為學生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學生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育教學理論規范的、可行的前提下,實現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強調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以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教學觀,更為側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成為真正獨立的人。
一、初中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的困境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是教改一直提倡的重要內容,各位專家學者在理論探索層面也給出了相關指導意見,一線教師也在為實現此目標而不斷地努力,但收效甚微。就初中生而言,養成自主學習習慣不僅對當下學習有很大好處,對于其以后的學習與發展也有著深遠影響。目前,初中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方面仍面臨著困境,一方面,這與我國存在的應試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學生長期接受著“分數至上”的錯誤觀念,導致學習具有很大的功利性。學生為了提高成績而學習,養成死記知識點和只背考點的習慣,而對自身能力提升的關注度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教師過于看重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素養的發展,沒有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致使學生對于自主學習毫無意識,更不會形成習慣。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良莠不齊的信息時刻充斥在學生的生活中,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弱,抵不住各種信息的誘惑。因此,在缺乏教師監督的情況下極易失去自主學習的意識,浪費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在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由此可見,初中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任重而道遠。
二、網絡背景下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
1.營造學習氛圍,激發自學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方面至關重要,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促使其自主學習,而興趣的激發與培養也需要適切的氛圍。在網絡背景下,營造良好、適宜的學習環境很有必要,多數初中生的自制力較弱,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且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而最好且最長久的堅持源于興趣。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將教學內容以一種具象、新穎、學生易于接受的表征方式加以呈現,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激起興趣、學會學習,并多組織小組合作討論,讓每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使其在交流與探究中碰撞思維的火花,感受自主學習的魅力。
2.以目標為導向,增強自我調控。信息網絡在豐富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的同時,也會為學生發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首先,學生要增強自我調節、控制的能力,盡可能地規避不重要因素的干擾。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確定的學習任務,因為只有目標明確,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把握好方向,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受其它不良因素的影響。其次,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學習計劃,自定學習步調,并且要將計劃每天堅持下去,鍛煉意志力,真正讓學習成為自己的事情,而教師在此過程中應進行側面監督,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傾向,輔助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
3.甄別有用信息,提升篩選能力。隨著信息網絡的深入發展,海量的信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課堂學習的內容畢竟是有限的,需要學生查找網絡資料作為課程學習的補充內容。因此,為了提升學習效率,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時,要具備精選信息的能力,選擇對自身學習有幫助的信息。就初中生而言,其雖已經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但教師還應為其提供甄別和篩選信息的標準,讓學生在精選信息時有據可依。在網絡背景下,學生不僅要學會運用網絡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還要學會甄別與處理信息,自主地完成這一系列過程。
三、結語
新課改在傳承我國教學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吸收了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提出了切合我國國情的課程改革新思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獨立且有生氣的個體,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和獨立的人。而學生只有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才能真正實現自主學習,進而提升學習成效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季德福.試論初中科學在信息化條件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 :176.
[2]祁亞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與策略[J].甘肅教育,2016,(05) :58.
[3]王巧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的意義及策略[J].甘肅教育,2016,(07)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