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慶剛
【摘要】目前,教師普遍認為,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現在計算正確率下降,口算速度減慢等。以往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要求,如計算方法、技巧與速度等,現在很少提了。造成學生對計算的興趣減弱,而數學思維能力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為此,要加強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 計算能力
針對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差的現象,們經過深入的調查,發現了小學生計算教學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現在的小學生計算教學過于依賴于課堂情境教學創設;二是教師把算法多樣化變成了“形式化”;三是課堂練習時間沒有保證。
為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筆者認為,必須重新審視計算教學,糾正矯枉過正的做法,要繼承我國傳統計算教學的精髓,在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首先,教師應加強學生對口算和估算的訓練。口算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基本技能。小學四則運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準確度和熟練度的制約。因此,要加強口算的教學和訓練,切實打牢計算基礎。
小學口算的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基本口算和簡捷速算。作為筆算基礎的基本口算,如2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及相應的除法等,要求學生作到準確熟練、脫口而出。要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恒堅持訓練。教師每節課可根據教學內容課前可安排2—3分鐘時間進行口算訓練,或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有機滲透口算訓練。
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教學時,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估算訓練,明確估算的意義、掌握估算的技巧,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其次,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計算要經過觀察、比較、想象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其過程,便體現了思維過程的順與逆,思維水平的高與低。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課堂的,他們不僅有原有認知結構作基礎,還有自身的思維潛能作基礎,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之法。要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獨立思考,盡可能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計算遇阻時,再讓學生互相討論,老師盡量做問題的共同研究者參與學生的探討交流,最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嘗試所得。對于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要認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而更要看實質——數學思想方法怎么樣。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思考。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種算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更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與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劣,積累運算經驗。
第三,教師一定保證學生的適量練習。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計算教學的目標是多元的,其中重要的是,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學生才能學習掌握一定的高效、統一的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掌握住計算方法的合理、靈活與技巧,并在練習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興趣。
教師對學生加強適量的練習最重要的是課堂的練習,講后即練,便于鞏固知識,前些年我們就搞過當堂訓練,當堂達標的教學活動,記得那時的教學效果并不差。目前的數學課堂,教師在情境導入、算法多樣化上面花費的時間過長,造成學生課堂練習時間嚴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課鈴聲一響,教師才布置練習,導致練習不到位,所以我們首先要加強的就是課堂練習。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分配,要給學生練習留有足夠的時間。學生的練習是別人無法代替的,課堂教學如果不能實現“當堂訓練”,就會常吃“夾生飯”,不進行必要的課堂練習,要形成一定的計算力能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至少每節課留出5~8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并隨時隨反饋練習中的問題,教師及時進行糾正。當然,對學生的課堂練習,并不是越多越好,機械重復。教室一定要在保證有一定數量的前提下,從提高質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視練習內容的選擇。包括封閉性問題,半開放性、開放性問題等,以封閉性問題為主,開放性問題為輔。其次,練習形式多樣。計算教學不要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避免計算的單一、枯燥。從基本練習、針對練習、變式練習到拓展練習等層次要分明,難易程度適合學生。教材上的、教師、學生設計的題目都要有,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要注意練習的趣味性。在練習時添加一些新穎活動,諸如小競賽、小游戲等,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始終處于蓬勃狀態。
我們如今倡導的新理念下的小學計算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既要繼承傳統計算教學的扎實有效的做法,又要發揚新理念下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而使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做到扎實有效,并充分發展小學生的個性,培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