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華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發展服務貿易已經成為了“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貿易的主要特點。雖說我國的服務產業較晚起步,但我們很快地就意識到了服務貿易和第三產業對于發展國民經濟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十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的。我們要牢牢把握此次機遇并且迎接挑戰。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逐步成熟的基礎上,加大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力度,以此增強我國服務貿易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使我國成為一個服務貿易強國。
一、“一帶一路”沿線合作伙伴的發展前景良好
“一帶一路” 被稱為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經濟長廊,線路發端于中國,貫通了中亞地區、東南亞和西亞延伸到了歐洲的部分地區。 “一帶一路”涉及的地區十分廣泛,不僅包括了世界強國,例如英國、德國和法國,還包括了南亞、西亞、非洲等這些發展中國家。許多服務業貿易大國參與到了“一帶一路”戰略的規劃當中,中國、德國、英國、法國這四個國家的貿易進出口總額就占世界的23%,這為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另一方面,實行“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進程的高速發展必然帶動國家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交通運輸業、通信業以及金融保險業等主要服務貿易領域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在眾多發展機遇的有利條件下,中國若與沿線國家可以建立友好的服務貿易往來,便能增加服務貿易出口額,從而縮小服務貿易逆差,實現中國服務貿易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一帶一路”成為調整服務貿易市場結構的重要契機
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能夠有效地改變這種市場格局,以降低中國服務貿易所承擔的市場風險。“一帶一路”的重點線路暢通中國經中亞、從俄羅斯至歐洲,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的通道。從其線路的縱深可以看出來,所涉及到的國家與地區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而這些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相對都比較落后,所以對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的需求也比較大; 許多發展中國家由于自身經濟能力不足,國內市場對資本的吸引力比較小,急需外國金融服務機構的進入; 所有發展中國家構成的整個市場對服務貿易的需求足以帶動中國服務貿易市場向該地區布局,分散當下中國服務貿易市場存在的風險,以調整中國服務貿易市場結構。
三、“一帶一路”為調整中國服務貿易結構帶來機遇
“一帶一路”是一個空間具有高度選擇性的戰略概念,對于沿線眾多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來說, 新興服務產業才剛起步,此類產業迫切需要技術、人力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服務支持。我國可以利用在相關行業上的優勢,打進這些市場,為中國的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市場布局,奠定中國新興服務貿易的堅實發展基礎。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資本,不僅如此,交通運輸設施方面、通訊網絡方面、生態能源體系方面的相關建設也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巨額的資本需求有利于中國的金融服務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積累國際金融服務出口的經驗,為我國國際金融服務產業鏈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一帶一路”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帶來的機遇
最近幾年,中國與新加坡、東盟和巴基斯坦等國家和組織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但是與歐盟、韓國與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相比簽訂的協定仍比較少。因此,中國的國際貿易地位不高。另一方面,服務貿易起步相比發達國家比較晚,因此中國在國際服務貿易格局中無法占據主導權。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是我國與沿線國家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主要原因。當前,中國正在建設自由貿易區多達20 個,涉及到3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經簽訂了 12 個自由貿易協定,尤其是服務貿易協定的簽訂,為我國服務貿易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利平臺。在一方面,雙邊服務貿易協定使得中國與“一帶一路”上的國家服務貿易往來更加地便利,以此增加了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 而另一方面,為構建開放型的經濟體制帶來良好機遇,這有利于提高中國國際競爭力,更重要的方面是提升了我國在全球經濟體的話語權和服務貿易主導權。
五、“一帶一路”政治制度代給中國的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相關的政治制度便接踵出臺。2015 年 3 月 28 日國家外交部、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其內容將會極大地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現代服務貿易長期發展。首先,基礎設施的聯通將會大幅度提升旅游可達性,特別是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借此改善交通條件會極大地吸引旅游客源,同時也將提升我國邊境省份和周邊國家之間的邊境旅游。其次,與“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簽署合作跳躍,將會很大程度簡化各國人民的簽證手續,這會提高各國游客的出入境數量。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的國家,所以必然會吸引大量游客入境旅游。致力于培育有絲綢之路特色的旅游路線,能夠推進特色服務貿易發展。同時,大量的人口流動也能夠帶動其他服務貿易部門的快速發展。(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