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金霞 戰衣銘 李寅


【摘要】教育部提出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的五個對接,其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五個對接中最基礎、最關鍵的一環。研究中職護理專業內科護理課程內容與護理職業標準對接的有效途徑;提出內科護理教學內容應涵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中內科護理部分是基礎;與醫院護理部建立密切的聯系,定期函詢或與內科護理專家座談,是調整教學內容符合臨床崗位需求最有效的途徑;教師是推動課程內容與行業要求對接的重要保證;實習學生臨床護理知識反饋是我們獲取臨床新進展的源泉。
【關鍵詞】內科護理 課程內容 護理職業標準 對接 途徑
2011年,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職教成(2011)9號中明確提出五個對接,其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五個對接中最基礎、最關鍵的一環。
課程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因素。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使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與國家職業標準企業的用人標準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系,避免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用人需求脫節。
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之中,合理編制課程教學內容,從實踐層面真正實現課程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任務對接。
在新理念、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迅速發展的護理行業,護理課程教學內容與護理職業標準仍然欠缺有效對接,教學內容滯后現象突出。
本文研究中職護理專業內科護理課程內容與護理職業標準對接的有效途徑。
一、護理職業標準
護士執業資格屬于專業技術職業資格中的準入類,其設定依據為《護士條例》(國務院令第517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辦法》(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2010年第74號)。不同于技能人員職業資格中的水平評價類,職業能力評價依據為國家發布的行業職業標準,護理職業沒有國家發布的職業標準。
本研究中的護士職業標準界定依據為《護士條例》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辦法》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和護理初級(士)崗位能力。
《護士條例》第二條指出,護士,是指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辦法》第二條指出,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評價申請護士執業資格者是否具備執業所必須的護理專業知識與工作能力的考試。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試行)》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國家標準,是考試命題的依據,其內容和范圍體現了執業護士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完成護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包括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科目。
二、課程內容與護理職業標準、行業要求對接的有效途徑
1.內科護理教學內容應涵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中內科護理內容
學生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從事護理職業的前提,護士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是檢驗教學質量、學生能力的金標準,教學內容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內容對接是基礎。
我校中職護理專業《內科護理》選用教材為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2015年2月出版。
內科護理教研室認真比對《內科護理》課程內容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結果如下:慢性便秘病人的護理、營養不良病人的護理、麻疹病人的護理、水痘病人的護理、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護理、猩紅熱病人的護理、流行性腦脊髓膜病人的護理,屬于護考大綱涵蓋內容,但課程內容中沒有。
內科護理教研室討論決定護考輔導過程中補充講授。
2.臨床內科護理專家函詢和訪談,調整課程內容
醫學護理行業是社會中理論技術發展快速的行業,教學標準的制定周期,教材的出版周期,決定了某些課程內容會滯后于行業發展。因此與醫院護理部建立密切的聯系,定期函詢或與內科護理專家座談,是調整教學內容符合臨床崗位需求最有效的途徑。
三年制中職護理專業未獨立開設傳染病護理學,只在《內科護理》課程教學內容中設置第十章傳染病病人的護理教學內容,但在教學中我們充分認識到學生學習傳染病病人護理的重要性。征詢煙臺市傳染病醫院20位工齡15年以上的臨床護理一線護理骨干、護士長,請護理專家結合傳染病護理臨床工作經驗和山東地區傳染病發病情況,對傳染病教學內容提出寶貴建議,促進我們了解課程教學需求,改進教學內容。
發放問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
第一部分:對現有教學內容的建議
問卷結果統計采用Likert4級評分,非常必要、必要、一般必要、不必要分別賦值4、3、2、1分。總賦值=項目賦值選項人數。算術平均值在3.50~4.00的課程為非常必要開設課程;平均值在3.00~3.50的課程為有必要開設課程;平均值在2.00~3.00的課程為一般必要開設課程;平均值在1.00~2.00的課程為不必要開設課程。
《內科護理》大綱中,第六節、第七節、第九節為選學內容,根據專家建議,教學中調整第七節為必學內容。
第二部分:請專家就傳染病護理教學中還應該補充哪些教學內容以滿足新踏上工作崗位護士的工作需要,提出建議。結果如下:
內科護理教研室采取:1、2、3、8項是護考大綱要求,在護考輔導中作為重點內容講授,4、5、6為今年有發生流行性的傳染病,補充講授。其他采取授課中拓展和提供資料提綱學生自學等形式補充。
3.教師是推動課程內容與行業要求對接的重要保證
教師終生學習,不斷成長是教育質量的保證。我校建立完善專業教師臨床實踐長效機制,做到安排有計劃性、延續性,教師有主動性、積極性、目的性,實踐有反饋、有記錄、有研討,既要產生有形收獲,如新技術、新方法、新用具、典型案例,又要產生無形收獲:理念轉變。為教師搭建與臨床聯系的橋梁,組織教師參加臨床學術報告、專題討論會等。
4.學生臨床知識反饋是教師獲取臨床新進展的源泉
建立實習學生與專業教師結對制度,任課教師組織建立任課班級以課代表為中心由優秀學生組成的5~10學習小組,應用現代QQ、微信等通訊平臺、實習周記等形式,教師進行業務指導,解疑答惑,并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和反饋,教師從學生中獲取臨床護理新知識、新技術等。
通過這些方式,形成課程教學內容與護理行業要求有效對接途徑。而教學內容與護理行業要求對接是動態過程,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其目標是提高畢業生職業能力,適應崗位需求。
參考文獻:
[1]王瑞亮.倉儲與配送理論和實務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的研究[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2014,(1):6.
[2]萬國邦.高職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實現路徑[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