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劍威
【摘要】信息技術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廣泛應用,對于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產生了重大影響。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能力在信息化社會中尤為重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積極作用,有助于逐漸實現學生信息實踐的培養由傳統意義上的“認知性”教育向“建構性”教育的轉變。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生 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促使教育方法和學習方式實現了革命性變革。尤其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革新,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信息技術具有極其豐富的表現形式,正確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更有力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為指導,在信息化環境下研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自主學習是廣大學者和一線教師較為認可的一種學生學習方式,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改倡導的教育理念之一。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是指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實際基礎,制定適切的學習目標,自定學習步調,形成個性化的學習計劃,進而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時空和學習方法,且能夠隨時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監測,并以監測的結果為依據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為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大量的、碎片化的信息良莠不齊,因此,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自主選擇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做到以問題為導向,以目標為重要抓手,明確學習方向,在汲取廣博知識的同時培養終身發展所需具備的能力。學生終究要走向社會,要成為自主成長的人,而這種能力的養成對于其以后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具備淵博知識的人,更需要具備高素質、強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二、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1.激起學習興趣,調動自學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關鍵,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缺少興趣,自主性就會減弱,不僅無法現實自主學習,反而會對學習產生阻礙。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雖然以生為本的理念喊得響亮,但落地的實施成效卻與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師迫于學生學業成績的壓力,往往會采用直接講授的方式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而學生仍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種教學方式會極大地壓制學生的自主性。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開始利用多媒體技術搭建網絡平臺,以便學生可以進行在線交流與檢測自學情況。此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造真實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對課程內容學習的興趣,使其在與同學交流談論的過程中增強主動性,進而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2.補足課堂學習時間,滿足個性化需求。對于學生而言,智力發展與素質提升同樣重要,而要想在有限的課堂上同時達成這兩大目標是存在巨大難度的,一是因為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二是因為不同學生的發展情況是存在差異的。在實際的教學中,為了保證教學進度,教師關注的更多是班級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而無法兼顧到每一名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網絡平臺的搭建可以將基礎性知識的傳遞在課前完成,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學習,并及時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效,有效地延伸課堂學習時間,這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節省出更多的時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不同的學生對待同一個內容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學生理解能力較弱,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消化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自主地進行補足,及時做到查缺補漏,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3.結合項目驅動方式,實現自主學習。隨著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一些新型教學模式涌現出來,如慕課學習、翻轉課堂,等等。這些新型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旨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種方式改變了以往被動式的教學模式,革新了教學方法,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成為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將課堂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其在交流與探究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使其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三、結語
隨著教育技術的進步,教育方法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已無法適應學生的發展,而只有正確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變以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才能使其逐漸形成以后發展所需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林麗欽.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英語自學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8,(16) :356.
[2]刁慶.信息技術對初中生數學自主學習的效應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