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波
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現狀需要加強,可以從提升意識、完善體系、社會支持、主動規劃方面,完善生涯輔導實施路徑,對于學生就業、個人發展和社會資源配置均有較大意義。
近年來,隨著社會不斷的精細化發展,社會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正在逐年上升當中。由于人才需求的增多,高校持續進行擴招,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進而導致畢業生壓力增大,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就業率是衡量學校就業的重要依據,但很多高職院校盲目追求高就業率的同時,高職畢業生卻在就業崗位上表現出了較大的不穩定性,在就業后短期內高離職率問題突出,無形中加重了社會上的就業壓力。因此,如何指導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促進其順利就業、長遠發展,應該是職業教育工作者理應承擔的重大責任。這就迫切要求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工作。
一、職業生涯輔導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各個高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生涯指導教育,通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企加深合作等方法,職業生涯教育取得初步成效。但從研究來看仍普遍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大學生職業生涯意識仍然比較淡薄,對于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仍停留在形式上,不能充分的理解。究其原因,是由于在高中階段,學生對于文理科的選擇以及報考大學專業的選擇上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較大,普遍對于專業了解不深,只有很小部分的大學生能夠在選擇專業時考慮到自身的興趣和能力。入學以后,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輔導課程時,學生對此仍是一知半解,對于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也只能停留在形式上。
第二,高職院校在職業規劃教學方面的師資力量不足,課程設置不完善。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的課程主要由輔導員和負責學生工作的領導承擔,在專業理論指導和知識能力上有所欠缺,缺乏專職的指導老師。而普通的專業任課老師只能針對所負責的專業整體進行教育培養,沒有系統性的規劃和指導方案。授課時的授課學生也較多,無法進行個人化的指導和培養。
第三,缺乏政府和企業的共同推動和幫助。學生的職業生涯輔導本身就需要政府、高校、企業的合理推動。目前,政府缺乏相關的信息和法律和促進職業生涯輔導,而高校和企業的合作重心也在學生的頂崗實習和就業上,缺乏對于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和職業技能的培訓。
二、職業生涯輔導的實施路徑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存在的問題,職業生涯輔導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提升意識
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的開展,提升意識是基礎。一方面,相關決策者要將這項工作重視起來,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輔導屬于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部分,必須要建立并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體系。另一方面,要提升高校學生職業生涯意識,要通過生涯輔導引導學生塑造與市場發展相匹配的職業人格,使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輔導的意義。
(二)完善體系
1.科學完善的課程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輔導工作,必須要有完善而科學的輔導課程。職業生涯理論課應當重點從理論入手,讓職業生涯規劃這一概念深入學生的頭腦,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己有意識的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業指導課則應當側重實際操作,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計劃、擇業以及最終的就業,引導學生順利步入職業生涯。
2.個性化的咨詢輔導
每個個體的人生定位以及對于職業的選擇都因個體具體情況和自身的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切忌千篇一律。要針對不同的個體,提供針對性的咨詢輔導。高職院校大學生本身缺乏社會經驗,對于職業的定位和理解難免不深刻,這就需要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提供個性化的咨詢輔導,通過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輔導,幫助學生加深對于自身和職業的認知,建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除了個別咨詢外,也可針對大學生共有的問題,進行統一的咨詢。
3.科學客觀的職業測評
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有切合實際的自我觀念,對自身定位準確,這樣的職業生涯規劃才是適合自己的。但是,自我認識了解的過程是很復雜的過程,大部分個體對自我的能力、愛好、優缺點等都有自己經驗性的一些認識,這樣的自我認識很多時候并不客觀,并不完整。只有通過各種科學客觀的職業測評手段,才能幫助大學生更好的認知自己,建立完整客觀的自我認知,從而做出科學的生涯規劃。
4.豐富的實踐活動
職業生涯歸根到底要落實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只有充分真切了解各類職業的性質、利弊、需求等,才能據此做出更好的規劃。為此,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采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將學校的學習和社會上的工作結合起來,使高職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在平時的實習或者寒暑假的社會實踐中,更好更充分的了解社會工作的情況,為自我職業生涯的規劃可行性進行自我評估。
5.雄厚的師資力量
職業生涯輔導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須要有一支結構合理,專業素質過硬的教職隊伍,長期開展生涯輔導工作。這樣一支隊伍的建立,需要采用多種手段,可以篩選有強烈意愿和較高素養的教師進行培養,可以招聘專業對口的人才,也可以聘用校外專業人士、專家作為顧問,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輔導工作提供雄厚的師資力量,扮演好學生生涯輔導咨詢者、開發者、研究者的角色。
(三)社會支持
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目前我們的這項工作起步晚,更需要政府、學校、企業都切實的負起責任,提供盡可能的支持。首先,政府應該將學生的就業問題時刻放在心上,通過政策的傾斜,資金的扶持,大力支持生涯輔導工作,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學校方面,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社會各企業團體加強聯絡,建立全面的合作互惠關系,改善生涯輔導設施,培養生涯輔導人才。企業方面可以安排內部專業人才到學校進行宣講培訓,傳授真經,切實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水平。
(四)主動規劃
身為職業生涯輔導的對象,高職院校大學生自身也需要提升自我認識和專業能力,強化職業規劃意識,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
1.加強自我認知。大學生需要對自己有客觀、全面的了解,要了解“我是誰”,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水平,相信自己的能力,在生涯規劃的過程中,要揚長避短,選擇能夠發揮自己優勢的職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2.明確核心能力。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全面考慮內外環境的基礎上,考慮自身的性格、能力等特征,堅持以自身能力為核心,慎重的進行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身發展的路徑。
3.要與時俱進,隨機應變。社會是不斷發展前進的,個人發展的前提是不違背社會發展的方向。如果脫離社會自我設計,注定會被社會淘汰。因此,大學生要注意關注社會的發展,隨著社會的變化,在保持核心能力不變的同時,與時俱進,不能脫離社會這艘大船。
三、職業生涯輔導的意義
(一)有利于大學生順利就業
在目前的就業制度下,職業生涯輔導無疑對于大學生畢業后的順利實現就業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大學生能夠畢業后順利就業,從個人來講,關系到人生價值的實現,是個人社會發展的基礎;從社會方面來講,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經濟的發展;從高職院校來講,關系到了學校教育的結果。順利就業與社會的需求和個人的能力素質有很大的關系,但是職業生涯的輔導無疑在學校和社會之間給大學生搭建了橋梁,通過輔導,培養大學生的擇業、就業能力,提供準確的求職基本技巧,為大學生順利就業搭建了平穩的路徑。
(二)有利于大學生科學規劃自己
高職院校大學生處在身體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生活、學業和事業上的各種問題和矛盾縱橫交織,這個階段在學生在進入職業領域前的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常常面臨著“升學、就業、戀愛、家庭”等一系列的問題,常常不能很好的處理和平衡這些問題之間的關系。通過職業生涯輔導,幫助大學生客觀認識自我,更好的平衡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大學生在職業目標的選擇中,如果能夠將個人愛好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選擇一份契合自己天賦和興趣的職業,對個人人生發展至關重要。
(三)有利于社會資源合理配置
隨著現代社會的逐步發展,各行各業所需要的人才類型和結構也在不斷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面對供求不匹配的情況,一方面,大量的學生畢業后無用武之地,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另一方面,有些崗位又急需大量的人才,處于人才短缺的情況。這樣就會導致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在市場經濟的情況下,如何調配人力資源,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通過職業生涯輔導,學校的學生與社會企業能夠面對面的溝通,了解互相所需,社會企業了解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和使用情況,大學生了解社會企業的需求。這樣能夠使得工作安排科學、合理、有效,實現社會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實現國家現代化建設。(作者單位: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