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市場對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各高校需要引入國際化教學理念,革新本校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規劃,以適應市場的發展需要。對此,本文特針對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意義、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并提出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的創建策略,希望能夠提出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一、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意義
(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要
隨著全球經濟及技術的快速發展,國際金融市場和商品市場也得以迅速擴張,信息化技術也讓市場距離變得越來越近,市場交易更是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跨國經營及全球并購活動也愈加頻繁。在這樣的經濟全球化浪潮下,對我國投融資活動、市場經營活動等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需要有專業的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來應對相應的經濟活動,并規避經濟風險、尋求發展機遇。而作為孕育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重要陣地,高校需要迎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要求,培養通曉國際會計事務,具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財務管理專業化人才。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需要
現如今,國際化、全球化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我國財務部針對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中更是對如何建設國際一流會計人才隊伍提出了發展目標及規劃要求,明確指出要在我國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大方向,培養適應國際競爭力、熟練掌握財務管理綜合技能、通曉國際財務規則,并能夠參與國際事務的財務管理高端國際化人才。
(三)現代財務管理專業的建設需要
我國教育部于1998年將“財務管理”正式列為本科專業學科。隨著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各高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模在不斷的擴大。現如今,伴隨經濟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不斷推進,現代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也應順應時代將國際化人才培養納入專業建設任務當中。
二、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
(一)培養現狀
第一,逐步制定并完善人才培養目標。現如今,我國許多高校開始將國際化納入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當中,并將國際化確立為該專業的辦學特色,例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都開始將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突出“國際化”、“國際視野”等要求;第二,開設國際化課程。為了順應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國際化的時代要求,我國許多高校開始開設一定比例的雙語課程,包括中英文交替教學、使用外文教材等,而且在課程體系設計上也增開了許多國際化課程內容,例如國際經濟學、國際財務管理、國際會計等,以使學生能夠接受到更多國際化的教育教學知識;第三,組建國際化師資隊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師團隊,面對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規劃要求,許多高校開始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師資隊伍組建策略,一方面聘請國外優秀的學者來校開展科研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則派出本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到國外學習進修;第四,采用國際化教學手段。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高校在培養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過程中會引進國際化的教學手段,例如財務金融實驗室、網上教學、國外財經案例教學等,以提高該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二)存在的問題
由于目前我國財務管理專業開設時間較短,與國際化接軌也處于試水階段,故而在人才培養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來看:第一,培養目標定位過高。當前我國多數高校在培養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上的定位過高且過于廣泛,這與我國當前本科教育所處環境現狀并不相符,尤其現在我國本科教育已經越來越“大眾化”,從教育教學理念上就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的定位,而對比之下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多為高級專業人才,兩種教學理念存在沖突性,往往容易顧此失彼;第二,并未建立系統的國際化課程體系。目前我國各大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國際化人才培養仍然是各自為政的境況,并未建立系統的國際化課程體系,部分高校雖然已經開設了一定數量的國際化課程,但是課程內容呈現出碎片化堆積狀態,雖然課程名目較多,但是課程內容不系統、重復、遺漏等問題較為常見,這樣也很容易導致國際化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第三,缺乏科學的國際化人才質量評價體系。目前我國針對財務管理國際化人才質量評價還多數停留在主觀評價,缺乏客觀的指標性評價,而且針對人才培養方面也缺乏過程性監管,從而使得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質量難以有效把控。
三、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一)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針對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要避免“高大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精準目標定位,在教學設計上也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而非純粹的理論教學。而且,在課程設計及教學方法運用上需要強調實踐教學及實訓操作,以進一步迎合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求,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
(二)建立健全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綜合考慮教學方案、教學方法、師資力量、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以建立健全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的課程體系。對此,高校在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方面需要首先完善其課程體系,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課程設置。各高校可以在原有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基礎上嵌入國際財務管理等級考試的相關課程(例如IFM和SIFM課程),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國際化教學的基本要求,更可以為學生未來參加這些國際性等級考試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高校要將財務管理專業培養方案與國際財務管理等級考試要求進行對接,并圍繞考試標準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進行相應調整,以更好的體現國際化特色;第三,教學師資力量。教師的觀念和態度會直接影響國際化課程體系的實施效果,對此,高校在繼續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我國高校與國際名校之間針對財務管理的合作科研工作,積極開展院際、校際國際交流與合作,或加強與國際財務管理協會等的合作,以構建國際化教學模式。
(三)引入國際化職業資格考試培訓體系
目前在國際上針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職業資格考試有很多,例如CFA、CMA、CFM、CWM等,這些職業資格考試往往能夠反映出當前國際財務管理方向最新的發展態勢,對國內各高校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具有指導作用。對此,我國高校根據自身辦學條件及辦學要求,引入相匹配的職業資格考試培訓體系,以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有效對接,并在學習內容上與國際化接軌,提高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的實踐性和操作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經濟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的推動下,我國高校應積極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教育理念及教學經驗,通過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健全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引入國際化職業資格考試培訓體系等,以努力培養適應國際發展需要的國際化財務管理專業人才。(作者單位:廣西外國語學院)
【課題項目】廣西區級教改課題,職業認證驅動下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研究——基于IFM視域,2017JGA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