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爽
教育,作為人終身的伴侶,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說,教育對一個人的作用是根源上的,是一個人的人格基礎。古語說“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出生時都是一塊玉,只有精心的雕琢才能成為好的玉器,人要學,才知道。正因為教育對一個人有重大的意義,孟母在教子的道路上才會選擇三遷,歷史的長河中才會涌現出一批批影響深遠的文人墨客,所以,教育是一個人了解世界,懂得生存的唯一工具。因此,我們也深知教育是終身陪伴的。然而,凡事有好也有壞,好的教育可以幫助人成材,不好的教育則會毀人一生,所以說給學生什么樣的教育和怎樣教育學生,就是我們在從事教育事業中時刻關注的焦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以看出育人的過程是漫長且艱難的,在育人過程中,我認為應放在首位上的是德育,德育教育也是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猶記得初任教時,常常問自己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當看到學生身上有不良習慣、不良風氣,德育教育一次又一次地被我所重視,細想來德育教育其實就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而如何去培養呢?我們也在工作中一次次的實踐、探究,發現德育教育也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的教育訓練,從孩子的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從而提高他們的素質,讓孩子在懂得為人處事的同時,把這些道德落實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并達到最終的目的: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工作中其實不難發現小學德育工作貫穿于小學教育工作的始終,滲透在小學教育工作中的各個環節,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的思想狀態、生活習慣和對學習態度進行了解掌握并在學生身心發展的最合適時間里做出引導,讓學生在思想上和學習上得到均衡發展。
作為一名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培養我從不僅僅停留于學習上,我更注重他們習慣的養成。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我們要允許孩子們按照自己的天性去發展,并施以最恰當的引導,做他們人生發展道路上的指路人,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設想都會如愿以償,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性格、習慣,而構成性格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孩子們的生活環境與家庭教育因素的影響占主要部分,在長期的交流與接觸中也逐漸顯現出一些問題。由于我所在的學校地處農村,大多數孩子父母都在外務工,孩子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所照顧,家里的老人對正確教育孩子的認知比較缺失,只能給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起居上的照顧,由于隔代親有時很難掌握好給孩子愛的度,導致有的孩子從老人那里得到的愛過度,到最后演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就像毒藥侵蝕著花朵,這種愛也在毀掉孩子的人生,久而久之,孩子在群體中就會出現許多的問題,但在家長眼里卻誤以為他們將最完整的愛都給了孩子,這也是家長對教育孩子的一個誤區。曾經我所帶的班級里就有過這樣一個實例,小浩,是我從教之后接的第一個班里的孩子,是一個活潑好動的男生,也是班里年齡最大的,由于是我的第一批學生,所以我特別注重與他們的相處方式也一直在摸索最恰當的交流方式,課下也愿意融入孩子們的課間活動中。在一段時間的接觸里我發現,小浩在集體中不會謙讓別人,只要是他想要的東西,不論是通過搶還是打都必須要得到,這對于他和別的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最關鍵的是他從不認為這些行為是不對的,在一次交談中,他竟說出令我十分詫異的話:“媽媽和姥姥在家里從來不管我,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學校誰打我,我就打誰,打壞了媽媽賠!”要不是聽到從這么小的孩子嘴里如此輕而易舉地說出這樣一番話,我真不敢相信這么小的孩子竟會有如此可怕的想法,我清楚地認識到這就是孩子對外界生活所存在的錯誤認知,為了及時地將家長的錯誤引導以及孩子的盲目接受及時糾正過來,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改變家長教育觀念,取得家長配合
對于小浩身上所存在的問題,我特意進行了一次家訪。在小浩的家里并沒有看到孩子的姥姥,通過與小浩媽媽的交流中得知,由于爸爸媽媽工作都忙,平常孩子都是在姥姥家生活。言語中,不難發現,因為父母很少陪伴孩子,小浩又是獨生子,家里人一直對他有求必應,總想盡一切可能去給他最好的東西,但誤認為最好的給予就僅僅在吃穿住上,忽略了最應該注重的教育,而且不愿意放手讓孩子去接觸外界生活總想替他做一切事。溝通交流后,媽媽也感受到了我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同樣也認識到了自己曾經不在意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并表示愿意配合我去糾正自己的教育方法且時刻與我溝通孩子的成長變化。
二、放手,讓孩子體驗學校生活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放大孩子身上的優點,讓他們體會到被重視的快樂,這也是我幫助小浩糾正行為習慣所入手的地方。小浩個人衛生一直都是我們班級最好的,所以我任命他為衛生委員,起初在班里同學們并不服,大家都認為小浩的言行舉止實在不符合班干部的要求,我的認同與同學們的反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浩也突然間體會到在集體中被同學們否認的失落感,這時候,就需要作為“調解員”的我出來了,最終和同學們制定了一個規則,大家愿意觀察小浩兩周的時間,看看小浩會不會改正自己不好的習慣,成為同學之間的好榜樣,小浩也鼓足了勁兒,向大家做出了保證。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長期的培養以及自身的約束,在這個過程中,進展的并不是十分順利,但最終結果是好的,我也看到了一個好孩子的誕生,我想這就是做老師最大的快樂!
德育——育人之本,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孩子都需要被關愛,不要無限放大孩子成長道路所遇到的問題,要切實去從學生性格、年齡、環境出發,幫助他們成長,讓他們因有你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