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關鍵詞]高校統戰工作;理念;方式方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技術的升級,物質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之對應的精神世界也潛移默化地更迭改變。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多層化、多維化初見端倪,尤其是在各種思潮的沖擊下,意識形態的偏激化、扁平化、庸俗化也顯見一斑。雖然主流積極向上,但是部分支流也呈現消極滯后。在這樣的新時代大背景下,高校作為知識分子云集,思想薈萃交織的密集區,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工作理念,創新方式方法,提升工作質量,做好統戰工作。同時,應當加強統一引導,促進多群和諧,凝聚整體力量,其效果及意義都是深遠而長久的。
一、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的新特點外在表現
(一)年齡的延展化
伴隨著我國的高考體制不斷地深化改革,對于考生年齡進行了寬泛化。現在的高校的人員組成,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年齡沒有明確的要求,從十幾歲到幾十歲的學生都有,從年齡的梯度值的角度來講相對于以前有所增加,對于年齡過小和年齡過大的學生的統戰工作,從難度上增加了很多。
(二)人員的多樣化
高校的師生的類型組成,也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伴隨著國家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高校教師中博士和博士后的數量不斷增加,國外留學學成歸來的高學歷人才尤其是世界較為著名的高校畢業的學子人數不斷增多,以及從不同國家學成歸國的學子人數比例也在不斷提高,不同的教育背景,為廣大的教師隊伍注入了生機活力,同時也帶來了良莠不齊的意識形態與價值取向。
(三)發展的國際化
伴隨著高校國際化辦學格局的拓展,學生中的“泊來引入”與“本土輸出”都在雙向走上“快車道”,多種思想的匯集與碰撞,日益彰顯,成為趨勢。
二、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的新特點內在成因
(一)教育的進步
教育的職責就在于講授知識,傳遞文明。對于社會中有受教育需要的個體提供更為人性化的教育機會。所以,年齡絕不是受教育的桎梏。任何有學習的渴求并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且達到對應高校招生要求的考生,都有權利接受高等教育。高校學生的年齡差距由以往的幾歲之差,變化為現在的幾十歲之差,不足為奇。
(二)社會的發展
生產力的發達,物質的豐富,經濟的提升,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教育,普及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更加完備、系統、科學。隨之而來,博士、博士后這樣的高等學歷的人才,數量越來越多。
(三)國際的融合
隨著世界各國科技的巨大進步,世界的空間距離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小,各國之間的交流不斷發展與深化,人才的培養與交流也是頻繁化與日常化。人才的輸出與引進,對于大多數國家與地區來講,整體數量都在穩步提升。
三、更新理念創新方式方法做好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的新舉措
(一)思想引領,人本關懷
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統一戰線作為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總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是我們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在統戰工作中,要貫徹思想引領,對于不同思想,善于加強引導,從小處入手,從細節抓起,用我黨的堅實的理論以及生動的建設成果,進行指導與引領[1]。在統一戰線的過程中,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考慮問題,時時處處體現人本關懷。在新時代高校的統戰工作中,面對新的特點,統戰工作更應該尊重不同的文化與多元的思想,在尊重的同時,進行引領與疏導,使其牢牢地圍繞在我黨的周圍。結合高校的人員實際,數量多,學歷高,背景廣,這些因素都需要在思想引領的基礎上,不斷加強人文關懷,實現用“心”工作,用“心”溝通,創“心”發展,扎實高效地開展統戰工作。
(二)與時俱進,搭載網絡
高校的統戰對象是老師和學生,這些高知群體,對于網絡的使用非常普遍并且熟練。通過網絡來“表達自己”往往是他們共同的特征。高校統戰工作要牢牢把握住網絡的陣地,主題網站的建設,微信等溝通軟件的運用以及微博的主題發布,都是網絡統戰的重要載體。在網絡的運用上,要與時俱進,熟練運用網言網語,貼心的欄目設置,動情的文字分享以及適時的理論宣傳,都要恰如其分,把握度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高校的師生由于學歷層次較高,知識面較廣,閱歷較為豐富,所以更要注重關于傾聽類欄目的設置,讓其傾訴心聲,釋放思想,暢所欲言,只有這樣才能留住人,又留住心,增強工作的“粘性”,更好地開展統戰工作。
(三)重點突出,久久為功
高校的統戰工作,雖然任務繁重,事務較多,但是工作中工作重點一定要突出。統一戰線,就是要實現價值的認同。在針對工作對象的表現展示,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思想的統一,價值的統一。工作規范化、活動品牌化、效果長久化,不斷提升統戰工作的效果的長效性,即久久為功。對于滿意程度較高、活動效果良好、利于品牌管理的工作,形成體系,固化下來,長期開展,久久為功。
新時代的高校統戰工作,雖然面臨著人員數量眾多,學歷層次較高,年齡梯度較大諸多的新挑戰,但是也并存著人員接受能力較強,整體素質較高的優勢。總之,不斷更新理念和創新方式方法,做好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意義重大且深遠。
基金項目:本文系華北理工大學2019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研究課題《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創新研究》(項目編號:ZD2019-0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敏.統戰文化視域下推進高校文化統戰工作的路徑研究[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2):81-86.
[2]施惠玲,彭繼裕.北京高校統戰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與實效性[J].北京教育(高教),2018,(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