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王菊花 彭夢玲
摘 要:動物生理學是農業院校動物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首要途徑。然而以往在教材的編寫或選擇中,常強調其標準性和系統性,而忽視了教材對專業的適用性,不同專業共用同一本教材的現象較為普遍。該文分析了動物生理學教材對動物科學類專業的重要性,并從教材編寫中課程與專業實踐的聯系、立體化教材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動物生理學;專業基礎課;教材建設;理論聯系實際;立體化教材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0-0148-03
Abstract:Animal physiolog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 animal related specialtie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is the primary way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However,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s,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icity were often emphasized in the past,and connection between disciplines and profession was insufficient.It is common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s to share the same textbook.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animal phys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to animal science majors,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discipline connec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stereoscopic 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Animal physiology;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theoretical connec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Stereoscopic teaching materials
教材作為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文件,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高校教材既是教師學術和教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教學科研水平及成果的重要反映。教材中知識、觀點、邏輯和思維方式等,都直接影響著本科教學的質量,因而教材與人才、器材常被認為是高校的3大基本建設[1]。動物生理學是研究正常(健康)動物機能活動及其規律性的學科,是農業院校動物類專業(包括動物醫學、動物科學、動植物檢疫等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程,其教材建設在動物類專業建設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1 動物生理學教材建設和選用中存在的問題
動物生理學是各專業的基礎,更是為各專業服務的。作為專業基礎課,教材必須強調“厚基礎”和“廣適應”。在以往的教材建設中,通常存在結構龐大和定位模糊的問題,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求全,求大”,過于注重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使得教材的篇幅較大。但在學時有限的情況下,很難保證教學計劃的完成,沒能真正做到“厚基礎”。另外,由于同一本教材用于多個不同專業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往往輕視教材與專業之間的有機聯系,而未注重教材是否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忽視了教材的應用性和指導性,使得教材的定位不明確,很難做到“廣適應”。在當前“新農科”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構建適用性較強的教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 加強動物生理學教材建設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生理學教學團隊承擔了“動物生理學”安徽省級規劃教材建設項目,領銜主編了高等農林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動物生理學》[2],并作為副主編和參編,分別參加了普通高等教育農業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動物生理學實驗指導》[3]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動物生理學》[4]的編寫,作為副主譯參加了《Dukes家畜生理學》[5]的翻譯工作。通過教材建設,發揮教材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作用。
2.1 定位新農科,做到“厚基礎” 農業院校動物類專業的定位以培養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等各專業人才,而不是培養生理學工作者為出發點。因此,“厚基礎”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的放矢。一方面,教材內容應以基礎生理學為主,主要學習動物生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重點掌握機體的基本調節機制[6-7]。教材內容要反映動物生理活動的本質和規律,基礎理論要做到概念準確、基本知識要做到觀點正確,對基本問題的闡述要實事求是。另一方面,教材在深度和廣度上應有所控制。如動物生理學的知識包括細胞生理、血液生理、循環生理、呼吸生理、消化生理、泌尿生理、能量代謝與體溫、神經生理、肌肉生理、內分泌生理、生殖生理和泌乳生理。在筆者編寫的教材中,細胞生理中主要介紹物質轉運,涉及電生理、信號轉導的內容有所精簡;在內分泌生理中主要介紹各類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涉及激素作用機理的內容適度淡化;在神經生理中主要介紹反射弧的通路、中樞對機體的調節,而對中樞神經系統各部位的具體功能、腦的高級功能等則不再詳述[2]。
2.2 面向專業需要,做到“廣適應” 動物生理學是專業基礎課,教材的編寫和選用要以專業教學目標為導向,專業教學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樹立服務專業的理念,為專業教學和專業實踐服務。
2.2.1 以專業需求為基礎,強化“適用性” 農業院校的動物生理學是動物類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為這些專業服務的。在當前在“新農科”戰略背景下,教材的適用性尤為重要。動物生理學教材除闡述基礎生理學的一般知識外,應以家畜(哺乳動物)生理學和禽類(鳥類)生理學的知識為教材的主要內容,著重探討畜、禽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及其規律性。同時,不同專業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例如,在動物科學(畜牧)專業,消化生理是畜禽營養需求的理論依據,能量代謝及體溫與飼養管理關系密切,內分泌生理、生殖生理和泌乳生理對畜禽的繁殖有重要的指導意義[8]。在筆者編寫的教材中,在這5部分進行詳細的介紹和知識拓展,有利于學生在后期專業課的學習中能全面領悟畜禽飼養和繁殖育種等課程的知識[2]。在動物醫學(獸醫)專業,動物生理學是把動物形態學與獸醫臨床各課程聯系起來的“橋梁學科”[9],筆者編寫教材時,在描述生理現象時適當延伸到臨床上常見的病理現象,將生理學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2]。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面向行業需求構建教材資源。
2.2.2 以行業發展為導向,突出“先進性” 教材的先進性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和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近些年,養殖行業發展迅速,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成果不斷涌現,行業的發展和新的需求也帶動了學科的發展,動物生理學的新理論、新觀點不斷出現。為使學生了解專業的最新發展狀況,教材要體現鮮明時代感,將經典內容與最新進展有機融合,保持適當的前瞻性,能滿足當前和今后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知識的需要。例如,在筆者編寫的教材中,適當體現畜禽生長、繁殖以及在維持和修復過程中對營養成分利用的新理論,可以為制訂飼養標準,合理飼喂畜禽提供科學依據;根據畜禽生殖活動的規律,可為試管受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術提供理論依據[2]。當然,對于新出現的一些尚不成熟,或有一定爭議的論點和方法也不宜過多介紹。
2.3 立足素質教育,培養雙創人才
2.3.1 注重“啟發性”,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教材的啟發性對于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創新創業教育不能靠一兩門創新創業課程,而是要貫穿在整個教育實踐中,融入每門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筆者在教材編寫中注重啟發性,在各章節中插入一些相關科學史話,如新知識的發現,實驗方法的建立,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的獲獎背景等,展示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與創新活動的關系[2]。通過這種途徑加強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筆者在教材編寫中,緊扣轉化生理學這一當前生理科學的核心理念,即在研究動物機體基本機理的同時,注重將生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動物生產和動物健康進行有效轉化[2]。在描述調節機制時,適當介紹畜牧生產上常用的相關調控手段,加強知識與生產實際的結合。在描述生理現象時,介紹生理至病理的演化,適當聯系臨床相關疾病以及治療,加強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10]。在各章節中插入一些經典案例,如畜牧生產實例,獸醫臨床病例等,提高教材的實用性[2]。通過這種途徑加強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3.2 提升“拓展性”,加強素質教育 通過信息技術拓展紙質教材的內容是近年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2種形式,一是前幾年常用的紙質書賦碼(1書1碼),憑賦碼訪問配套的全部數字資源;二是近年開始使用的二維碼技術,掃二維碼查看文字相關的數字資源。筆者在教材編寫中,首次在國內《動物生理學》教材中使用了二維碼技術,將一些科學進展、臨床病例、生產實例、復習思考題等內容建設為數字資源[2]。這樣學生通過智能手機掃描,即可獲得相關的數字資源,使教材的內容和傳遞的信息量具有延伸性。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增強了其主觀能動性,滿足學生的深度閱讀和自我學習的需求,促使學生拓展思維,開闊視野,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和長遠發展。此外,隨著科技的進展和教學活動的改革,必然需要對教材內容適時更新。而二維碼是“活碼”,其鏈接的網絡資源和內容可以根據需要適時改變,這為教材中所配套的數字資源內容的實時更新提供了便利[11]。
參考文獻
[1]王恬,閻燕.加強教材建設,助力人才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3(9):92-95.
[2]周杰.動物生理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8.
[3]倪迎冬.動物生理學實驗指導(第5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4]趙茹茜.動物生理學(第5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5]趙茹茜.Dukes家畜生理學(第12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6]朱大年.再談醫學院校生理學教材建設//中國生理學會第十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G].2012,3.
[7]李晨,羅自強.關于醫學生理學教材編寫的一些思考[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2,2(4):56-59.
[8]康愷,吳江.關于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課程群建設中《動物生理學》講授側重點的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2):88-89.
[9]王訊,黎德兵,宋薇,等.談執業獸醫師資格考試與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改革[J].黑龍江畜牧獸醫(綜合指導版),2012,(3下):40-41.
[10]閆莉,王婧.中美生理學教材的對比分析[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7,37(6):899-902.
[11]譚樹彬,關守平,劉建昌.針對關鍵知識點的專業課教材立體化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7:87-8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