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若宏 周建濤 周金坤



摘 要:農業規劃承載著宏觀決策、方向引領的使命要求。該文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規劃設計研究院建設為研究基礎,探索機構設立的功能定位以及組織要素。針對成果審核備案率較低,承擔大項目頻率低,管理服務職能弱化,聚合優勢不明顯以及缺乏工程資信等現狀問題,從強化管理辦法修訂,規范過程管理,強化品牌創制,提升服務水平,強化質量管控,提升行業影響等方面,提出了規劃設計機構良性運行的建設性發展措施,以期為規劃設計機構建設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規劃設計;組織要素;運行現狀;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 F1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0-0162-04
Abstract:Agricultural planning bears the mission requirements of macro decision-making and direction guidance. Based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elements of the institu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low record rate of results auditing,low frequency of undertaking large projects,weakening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functions,unobvious advantages of aggregation and lack of project creditworthines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development measures for the benign oper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revision of management methods,standardizing process management,strengthening brand creation,improving service level,strengthening quality control and enhancing industry impact.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ions in other units.
Key words:Planning and Design;Organizational Elements;Operation Status;Development Suggestions
在當前聚焦鄉村振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的時代背景下,對具有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指導性、方向性、宏觀性決策依據的農業發展規劃提出了更高要求[1-4]。目前,許多高校、科研院所等本著探索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科技成果轉化新途徑的宗旨,為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紛紛成立了規劃設計機構,承接了大量的、類型多樣的產業發展、農業園區、區域經濟發展等規劃,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是省屬的科研機構,擁有16個專業研究所(中心),各專業研究所依托人才、科技、平臺等資源優勢,承接了形式各樣的規劃咨詢任務。然而由于專業領域的跨度、編制人員的水平、服務主體的需求、項目任務的要求等差異,導致出現項目成果表達形式不標準、成果質量不高、成果應用性差等方面的突出問題[5-6],部分程度上影響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的科技聲譽。為此,為統籌配置規劃資源、規范成果標準、提高行業影響力,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在2017年成立了規劃設計研究院,旨在規劃業務量增加、規劃難度增加的雙重背景下[7],遵循市場發展規律,統籌協調科技資源,合理配置規劃要素,科學把握“三農”工作主線,貫徹農業發展方略,優化設計服務路徑,從而充分體現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的規劃咨詢特色和水平,高質量完成新時代賦予的規劃使命。
1 建設定位
規劃設計研究院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統一對外開展規劃編制的管理服務機構,統籌管理院內承接的各類規劃編制、咨詢設計、項目建議、可行性研究以及對外業務拓展等工作。擬通過組建“蘇農科”品牌規劃設計團隊、強化工程咨詢單位資質資源等措施,經過3~5年的資源整合、項目拓展、高質量成果把控、品牌打造的發展階段,力爭將規劃設計研究院打造成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的成果轉化平臺,打造成在江蘇省乃至全國農業規劃咨詢領域的知名品牌。
2 組織要素
規劃設計研究院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內設機構(非法人單位),掛靠成果轉化處,按照“1委+1院+多部”框架構建組織體系。
2.1 咨詢委員會 咨詢委員會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相關院領導牽頭,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相關專業研究所負責人、咨詢專家等人員組成,主要負責重大規劃類項目決策、編制標準制定、技術咨詢服務、規劃成果評價等。
2.2 規劃設計研究院 規劃設計研究院由院長、常務副院長、副院長、管理及專業人員組成,下設綜合辦公室。主要職能:一是組織協調各規劃部的任務編制、成果咨詢、預審,以及其他相關事項的統籌協調工作;二是依托人才優勢,組建“蘇農科”品牌規劃設計團隊;三是開展規劃設計資質申請、維護與品牌培育等工作;四是協助各規劃部開展各類規劃咨詢項目的招投標和合同簽訂等對外工作;五是多途徑拓寬業務范圍和渠道,爭取多種類型的項目任務,尤其是百萬元以上的重大任務。
2.3 規劃部 根據現有規劃咨詢機構分布,設置區域農業、休閑農業、果蔬產業、農產品加工、畜牧養殖、農業企業等6個規劃部,在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統一組織協調下,根據任務要求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產業強鎮、農業園區、科技園區、產業發展等方面編制規劃設計方案、技術咨詢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工作。
2.4 利益分配機制 (1)原有任務利益分配:各規劃部現有或自主承接的項目任務,在規劃設計研究院備案后,按照既定方案的任務目標實施,任務成果利益分配由各規劃部按照《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管理辦法》的相關政策執行,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則上不參與分配。(2)委派任務利益分配: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接的規劃咨詢業務,根據任務要求委派1個或多個規劃部共同完成,在任務成果利益分配中,規劃設計研究院按項目任務經費額度大小提取一定比例的運行服務費,用于任務成果完成評價為優秀的團隊的業績獎勵,以激勵各規劃部對項目完成質量的重視,保障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高質量運行,其他經費按照《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管理辦法》的相關政策執行。
2.5 管理機制 規劃設計研究院為單位統一對外開展規劃咨詢管理機構。為強化統籌管理,強化項目質量:一是要求各規劃部所需進行的各類招投標文件、任務合同簽訂、項目成果提交均需在規劃設計研究院建檔備案;二是要求項目成果采取預提交制度,在定稿前規劃設計研究院組織咨詢委員會相關領域專家對成果預評把關;三是要求項目設計實施首席專家制,“誰承擔誰編制,誰編制誰負責”,各專業研究所為6個規劃部的編制責任主體,需對項目成果進行全程質量把控。
3 存在的問題
3.1 管理職能未充分顯現,聚合優勢不突出 為進一步規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規劃咨詢管理工作,提高規劃編制能力和水平,制定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規劃設計管理辦法》,要求各規劃部承接的規劃咨詢等任務,從招投標、合同簽訂、設計方案、項目文本、圖紙等材料均應在規劃設計研究院備案。從圖2可知,截止2019年7月,各單位在項目合同方面基本響應了管理辦法,共收到規劃合同備案35件,其中農業經濟研究所備案18件,占據備案總數的51.43%,其次是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休閑所,分別備案8件和4件,占據22.86%和11.42%,循環農業中心備案3件,資環所和蔬菜所各1件。
從圖3可知,作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規劃大部的休閑農業規劃部,自2017年至今,合同備案率僅僅為26.67%。經統計,不愿備案的主要原因是對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成立宗旨理解不到位,認為兩者存在競爭關系。其次認為規劃成果的保密性不適宜備案。
從圖4可知,承接的項目任務多在10~30萬之間,10~20萬,20~30萬均有14個,各占據總個數的40%,30萬以上的僅有3個,占據8.58%,5~10萬和5萬以下的各有2個,共占11.42%。總體來看,規劃金額偏小,30萬以上項目少之甚少。究其原因,撇開農業產業規劃的市場行情外,工程單位資信評價也是其任務合同金額低的原因之一。
從備案整體情況來看,各規劃部僅在招投標和合同簽訂需要蓋院章的情況下備案,而招投標后的結果以及前后期材料均未備案。辦法中要求的項目成果預提交制度,也由于成果保密、認識誤區等原因未執行,難以對項目成果進行總體把關,導致各規劃部項目成果質量層次不齊,不僅增加管理難度,也難以體現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的資源整合優勢和規劃咨詢水平。
3.2 缺乏工程單位咨詢資質,影響業務拓展 根據《工程咨詢單位資信評價標準》,甲級資信申請需要單位有12個咨詢工程師,乙級資信需要有6個咨詢工程師。據統計,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持有注冊咨詢工程師證件的有6人,且5人的注冊證書由于注冊待遇、繼續教育、項目承擔等原因,未掛靠在規劃設計研究院,導致無法滿足單位資信申報條件,不僅影響單位的資信擔保,也無法承接需要資信證明的招投標項目。
4 發展舉措
4.1 強化管理辦法運行,規范過程管理 管理辦法是規劃設計機構科學配置本單位規劃資源,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規劃質量的主要抓手。為推動規劃設計管理辦法的運行,需要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糾正各規劃部自認為的同質競爭誤區。會同財務、知識產權等職能部門,在充分吸納規劃部訴求的前提下,共同優化完善管理辦法,辦法中重點明確:一是明確用章管理。為進一步體現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規劃水平,要求規劃類項目僅能蓋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院章,從而強化備案和預提交制度;二是拓展備案內容。為防止各規劃部僅針對規劃備案的用語規避,備案內容拓展至咨詢、服務、設計、方案、報告等方面。同時明確未備案的項目不能參與績效分配;三是明確項目成果預提交制度。為保證各類規劃成果,體現水平和特色,要求規劃成果在提交前,需前期進行預提交流程,由規劃咨詢專家進行預評,并修訂后方可提交。
4.2 強化品牌創制,提高服務水平 規劃設計機構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單位,行業競爭的核心以及機構管理戰略與水平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針對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運行現狀,以及發展目標,首先要組建高水平、高效率的“蘇農科”品牌團隊,團隊注重跨學科交融交流、技能互補、服務高端,圍繞共同的項目目標,編制高質量的規劃成果,不僅促進規劃理念的創制與傳播,也為占領行業制高點打下基礎,推動項目談判成交,提升“蘇農科”品牌知名度。
4.3 強化質量管控,提升行業影響 規劃成果質量是體現一個規劃設計機構編制水平的主要手段。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成立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主要目的即是編制高水平規劃成果,彰顯科技特色。其中單位資信是評價一個單位規劃編制水平的重要指標,強化和規范注冊咨詢工程師隊伍是資信申請的必要條件之一[8]。為進一步滿足資信條件:一是提高注冊待遇,提高單位內部擁有資格證書的咨詢工程師回單位注冊的積極性;二是鼓勵從事規劃設計工作的科技人員考取注冊咨詢工程師資格;三是拓展發展思路,尋求外力合作,與有資質的規劃平臺合作,以拓展業務范圍,爭創大項目,提高行業影響力。
5 結論
為強化資源要素科學配置的背景下成立的規劃設計研究院,有利于促進資源優勢的最大化、農業產業的層次化、品牌形象的立體化[9]。實踐證明,江蘇農業科學院成立2年的規劃設計研究院,實行頂層設計、科學配置、精準服務、多措并舉,在管理服務、業務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規劃業務領域不僅滿足江蘇省現代農業的發展,服務足跡已跨出省外,其中對接編制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現代農牧業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3)》、《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峰堆鄉農業產業扶貧規劃》等精準扶貧規劃[10],均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認可。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成立,對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支持鄉村振興、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宏觀決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顧莉萍,毛翔飛,付海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農業規劃優化[J].戰略與決策,2017(2):23-25.
[2]張艷偉,高春雨,余婧婧,等.中國傳統農業規劃實踐與啟示[J].農業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1):135-141,162.
[3]羅其友,高明杰,張萌,等.新時期區域農業規劃若干問題思考[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11):1-6.
[4]趙躍龍.我國農業規劃的發展趨勢及主要內容[J].農村實用工程技術,2004,(4):48-49.
[5]張劍華.探究區域農業規劃發展策略[J].中國農業信息,2017(6):8-9.
[6]黃海榮.農業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22):31-32.
[7]李岫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農業規劃優化[J].經營管理,2018(4):54-55.
[8]黃川.淺談工程咨詢業現狀及注冊咨詢工程師的作用[J].科技創業,2007(4):102-103.
[9]段景田,劉玉國.加快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幾點建議[J].農場經濟管理,2018(9):22-23.
[10]徐勝,周金坤,周建濤.精準扶貧戰略背景下高海拔地區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9,38(2):35-38.
(責編:楊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