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麗娜
村莊是一本書,被房屋、河流、山脈、莊稼? ? 以及一切住在村莊的事物裝訂成冊。沒有標注頁碼,第一頁也可能是最后一頁。
書里記錄著房屋的位置、河流的走向、山脈的高度、莊稼的變化。還記錄著風的呵欠、雨的歌唱、貓爪踩過房瓦的細小響動。當然,人也是書里的文字,人的喜怒哀樂,穿衣吃飯構成了書中會流動的文字,這種文字別具一格。
每個人出生,就為書中增添一道風景,在書冊里,從某一年點綴到某一年。我認為我的出生就是一只小蝌蚪的誕生,村莊是我的大池塘,我擺動著尾巴從村東頭暢游到村西頭。
而一個人去世,不是天上星星的減少,而是書冊里空間的減少。原來,他占據一個羊圈那么大的地方,現在他瘦成一個字符,只夠擠進一個名字。那個雨天,李二丫從山坡上被人抬了回來。她的頭和身子都蒙在塑料布里,只露出一雙白嫩的腳,像是對人訴說她還未來得及綻放的青春。從此,我只記得李二丫這個名字,有關她的一切都漸漸模糊。村莊的書里藏著一只看不見的橡皮擦。
我慢慢長大,與村莊的孩子玩各式各樣簡單的游戲。傍晚時,我們在高屯的草垛邊玩藏貓貓。芬要回家吃飯了,我們跟蘭繼續玩。蘭也回家了,我們跟峰和萍玩。我回家時,看到芬端著飯碗坐在她家墻頭上吃飯。是一碗稀軟的苞米粥,黃得耀眼。芬挑了一筷子大醬拌進粥里,當著我的面吃得滿嘴香甜,鼻尖上還滾出幾粒圓滾滾的汗珠。
我抿著嘴唇,飛跑著回家,第一眼就往我家的飯鍋里瞅。果然是苞米粥,像鋪了半鍋金子,裊裊地冒著熱氣。我咧開嘴笑了。吃飯時母親端上一盤蘿卜干咸菜,就著苞米粥,我們一家八口人吃出村莊最響亮的聲響。我還伸出舌頭往碗邊舔去,把碗邊舔得干干凈凈。一家人看著我都忍不住笑了。
其實每家每戶都有這樣的聲響。村莊的書冊像個大棉布口袋,把每個窗口里流淌出的聲響都搜羅進去,然后排列組合。吃飯的聲音,走路的聲音,人扛著鋤頭走進莊稼地的聲音,牛拉犁豬打圈的聲音,都用不同的字符勾畫出來,使村莊的書冊豐富又多彩。
貪吃是孩子的天性。我們結伴去繅絲廠領冰棍。繅絲廠是我們村最大的廠,有幾千名職工,它構成了我們村莊書冊里最龐大的陣容,制造出數不清的喧嘩、故事和夢想。后來我才知道繅絲廠不算是我們村的,它是國有企業,只是用了我們村的地盤。但這有什么關系呢?只要能在廠子里領到冰棍,是夾著小豆的那種,我跟蘭子一人一根,在太陽底下走著,好半天抿上一口,那種感覺,嘖嘖,比吃十碗大醬拌苞米粥都舒爽。
我長大了,書里裝進我越來越多的聲音,還有我的思考和面對世事的疑惑。
讀初中時,祖母去世了。祖母去了雞冠山腳下的山坡上,她的名字卻留在了宗譜里。過年時父親說,給你祖母磕頭。我對著掛在墻上的一簾宗譜茫然半天:就給一個名字磕頭嗎?我的額頭碰到地面時,眼前忽然就浮現出祖母的臉了,她的眼睛亮晶晶的,面容分外慈祥地沖著我笑。我心頭一酸:這世間還到哪里去找尋疼愛我的祖母?
在我的家族,祖母是第一個留下名字的人。她教我懂得,人走了,名字留下來了,留在我們村莊的書冊里,留給別人讀。
讀初中那幾年,是我人生歷程中的一段幸福時光。整個鎮里的少年都在一所中學讀書,我因此知道在我們村子以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村子,它們都是一本書,書里有房屋、有河流、有山脈、有莊稼和密密麻麻的人。每個人都愿意從自己住的書里溜達出去,好奇地閱讀別人的書。
我的同桌波住在水庫邊。波每天騎自行車來學校,路上用一個小時。冰天雪地,波騎車到學校,長長的眼睫毛上掛一層霜。我看到他時就像看到一個從藍色童話世界里走出來的老人,他眨巴下眼睛,就能蹦出一條渾身披著銀鱗的鯉魚來。
波是這么對我們描述水庫的:水庫真大,繞著村子家家戶戶的門前流淌過去;在水庫邊走一遭,那些蹦出水面的鯉魚和鰱魚會看花你的眼睛。波的村莊原來是用藍色做底的。藍色,是天空的藍,是海洋的藍,是少年眼眸中純凈的藍,是一眼可以看透,再望一眼,又深邃無比的藍。
村莊的書沒有柵欄,也沒有上鎖,所以誰都可以從書里走出去,誰也都可以從外面走進來。波大學畢業后留在外省工作,他成了別的村莊的長居客。為了去看一次波說的水庫,我結識了波的哥哥。當我站在水庫邊,像把少年的一個夢輕輕拾綴起來,心里蕩起說不出的甜蜜和激動。波的哥哥想牽我的手,想了想又羞澀地放下了,我們把目光不由自主地投放到那片蔚藍的水域上。我果然看到水庫的邊界線在波的村莊曲曲折折地蜿蜒出去,像一個身影魁梧的老人緩緩伸出的有力雙臂。我沒有與波的哥哥走到一起,幾年以后他也成了別的村莊的長居客。
小蝌蚪有一天會長成大魚,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我像許多人一樣從村莊游到了城里。
家族的宗譜一直是四叔在管著。至四叔在宗譜上填上自己的妻子“黃秀花”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們的家族已經離開五位至親了。當然這還不算中年早逝的二姑。二姑入不得宗譜,但她在別的村子里,那本書里記錄著她的名字,多久都丟不了。
走得越遠,我越習慣翻書,翻閱村莊這本書。尤其當我坐車回城的時候,拋向窗外的目光就被村莊一切熟悉的事物纏繞,我一遍遍讀他們,想象著他們從前的樣子。
我逐漸懂得了懷舊和想念。當我睡在城市的床上,還是習慣一遍遍地把村莊的書冊翻開。我讀書里的房屋,讀書里的河流和童年藏貓貓時丟下的點點滴滴快樂的笑聲。這個時候我就離村莊近了,我分明是睡在村莊的大床上,頭頂是一輪黃燦燦的明月,灑下的銀輝是村莊給自己蒙上的面紗。狗胡亂叫了一通,睡了,烏鴉哇哇地從一棵樹落到另一棵樹上。村莊如同掉進一口深不可測的井里,只一心一意孕育一場香甜的睡眠。
那一夜,書的厚度達到了我們鄉村的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