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法志 劉義滿 李寶喜 陳志偉 李秀麗 戢小梅


摘要: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國家為保障糧油安全和優質食用油有效供給而大力發展的新興木本油料植物之一。為有效規范油用牡丹生產、市場流通和服務,保障牡丹子、牡丹子油等產品的質量安全,促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深入分析了中國油用牡丹產業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了油用牡丹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同時總結分析了中國油用牡丹標準化體系建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構建油用牡丹標準化體系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需加快關鍵環節與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作用,整合產學研資源,建立油用牡丹標準化示范區,加快推進油用牡丹標準化進程。
關鍵詞: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木本油料;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S565.9?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20-010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0.025?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or oil peony
CHEN Fa-zhi,LIU Yi-man,LI Bao-xi,CHEN Zhi-wei,LI Xiu-li,JI Xiao-mei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Fruit Tree,Wuh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75,China)
Abstract: Oil peony (Paeonia suffruticosa) is one of the novelty arisen woody oil plants vigorously developed by the stat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grain and oil and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high-quality edible oil.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market circulation and service of peony oil,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peony seeds, peony seed oil and other product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oil peony in China were deeply analyz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oil peony was expound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oil peony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struct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or oil peony were put forward. It is necessary to speed up the formulation of key links and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s, bring into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leading enterprises, integrat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resources,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demonstration area for oil peony, and accelerate the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for oil peony.
Key words: oil peony (Paeonia suffruticosa); woody oil; standardization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芍藥科(Paeoniaceae)芍藥屬(Paeonia L.)牡丹組(Section Moutan DC.)植物中結子能力強、種子出油率高(大于或等于22%)、可加工食用油的種的統稱[1],集食用、藥用保健、觀賞等多種價值于一體,是國家為保障糧油安全和優質食用油有效供給而大力發展的新興木本油料之一。牡丹子油2011年被原國家衛生部批準為新資源食品(衛食新通字(2011)第9號)。2015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重點發展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到2020年將木本油料種植面積從現有的0.08億hm2發展到0.13億hm2,產出木本食用油150萬t左右。油用牡丹子的含油率達到24.12%~37.8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到85%~92%,尤其是多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18∶3)的含量達到32%~66%,遠遠高于目前的主要食用油如大豆油(6.00%~7.95%)、菜子油(0.3%~8.0%)、花生油(0.08%)、玉米油(0.51%)、葵花子油(0.01%)、油茶子油(0.54%)、橄欖油(0.73%)等[2]。已有的研究表明,α-亞麻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合成DHA的前體,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食物攝入,α-亞麻酸具有益智、保護視力、抑制血栓形成、抗過敏、降壓降脂、抑制血小板和癌癥發生等多種重要的生物學功能[3]。此外,牡丹子油還含有皂甙、丹皮酚、巖藻甾醇、多糖、角鯊烯等營養物質,屬于高檔食用油[4]。油用牡丹耐干旱瘠薄,適合在丘陵、山地及林下種植,不與糧爭地,且經濟受益期長,兼具綠化、美化和生態價值,大力發展油用牡丹產業,對促進貧困地區精準脫貧、美麗鄉村建設,改善國民食用油消費結構,滿足人們對高品質食用油的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油用牡丹的標準化是按照“簡化、統一、協調、優選”的原則,針對油用牡丹產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部活動,在整合油用牡丹現有的科研成果、技術規范及生產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構建包括種植地環境、良種選育、種苗繁育、建園、栽培管理、采收、加工、包裝及流通等生產全過程的標準化體系,并實施和推廣應用,從而使生產、管理、質量實現規范化、科學化和標準化,實現從“林地到餐桌”的標準化管理和質量安全,以期獲得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5]。
目前,中國油用牡丹產業尚處于發展培育期,與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相比,牡丹作為新興木本油料發展只有短短8年時間,產業規模較小,生產實踐和科研實踐積累均不足,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良種選育、高產栽培及牡丹子油加工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技術體系,關于油用牡丹標準化報道較少,已制定的標準數量少,尚未形成標準化體系。因此,為促進油用牡丹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提升產業發展水平與質量,亟需謀劃構建油用牡丹標準化體系,以期推動油用牡丹產業從數量資源擴張階段升級到質量、數量和效益全面增長的階段,最終實現生產集約化、優質化,管理規范化、標準化,產品質量綠色化、生態有機化的目標。
1? 油用牡丹產業發展現狀
2011年以來,中國油用牡丹產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以企業投資經營為主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截至2017年,全國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已達到20萬hm2以上,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山西、陜西、河北、甘肅、寧夏、安徽、湖北、重慶、四川、湖南、江蘇、云南、貴州等15個省區,其中種植規模在2萬hm2以上的有山東、河南、河北、陜西、山西、安徽5個省,主要集中在山區種植,作為精準扶貧產業,已投產面積達6萬hm2,年產牡丹子約5萬t。已初步培植形成山西潞安智華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菏澤堯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國色天香油用牡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神農豐源湖北國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其中山西潞安智華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油用牡丹種植規模達到2萬hm2。在油用牡丹加工方面,已初步開發出牡丹花茶、牡丹鮮花餅、牡丹花酒、牡丹子油、牡丹日化產品等五大類產品,全國有牡丹子油加工企業20多家,年產牡丹子油約0.5萬t,但普遍規模偏小,加工工藝以物理壓榨、亞臨界萃取為主,科技創新不足,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明顯,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競爭力弱,尚未形成有影響力的品牌。此外,牡丹子加工剩余物(餅粕、果殼、種皮)的開發利用嚴重不足,無配套成型技術,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總體而言,中國油用牡丹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①油用牡丹單位面積產量不高,經營管理普遍較粗放,標準化程度低;②油用牡丹產業尚處于培育發展期,相比油茶、核桃、油橄欖等大宗木本油料,產業發展遠遠不夠,產業總體規模還偏小、弱,尚未形成穩定的消費市場;③科技創新滯后,對產業的科技支撐不夠,在種植方面缺乏高產優質良種,尚未形成豐產栽培技術體系,在加工方面關于油用牡丹醫藥保健功能的挖掘利用深度和廣度遠遠不夠,缺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產品;④政府扶持和政策保障機制尚未形成。
2? 油用牡丹標準化的重要意義
油料產品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油脂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其質量安全關系到中國食用植物油脂與蛋白供給安全和油料產業健康發展,在國家食物安全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6]。國家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先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2006年)和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09年),2017年國務院頒布《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國辦發〔2017〕60號),明確提出加大力度推進營養型優質食用農產品生產,將“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在同類農產品中總體占比提高至80%以上。提出食品加工工藝營養化改造路徑,集成降低營養損耗和避免有毒有害物質產生的技術體系,研究不同貯運條件對食物營養物質等的影響,控制食物貯運過程中的營養損失。油用牡丹作為新型木本油料,面對競爭激烈的食用油消費市場,必須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實現標準化,建立油用牡丹標準化體系,提供安全健康、綠色生態的產品,產業才能培植壯大、可持續健康發展。
3? 油用牡丹標準化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3.1? 油用牡丹標準化現狀
3.1.1? 油用牡丹標準制定? 牡丹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名花,但牡丹作為木本油料始于2011年,研究起步晚,基礎薄弱。通過查閱數字標準館和相關資料,油用牡丹第一部標準的頒布于2014年,截至2018年中國正式發布的油用牡丹標準13部(表1),其中行業標準3部、地方標準9部、企業標準1部,在較短的時間內油用牡丹標準化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
3.1.2? 油用牡丹標準化基地建設? 油用牡丹標準化基地是油用牡丹系列技術標準實施和完善的試驗基地,同時也是油用牡丹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示范和輻射窗口,既有利于標準的實施,又能發現標準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標準的及時修訂和不斷完善。目前,中國油用牡丹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標準化基地數量和面積較少,標準化示范基地水平不高。近年來,龍頭企業在油用牡丹標準化基地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先后建成2個國家級油用牡丹標準化示范區。2014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復首個油用牡丹標準化示范基地“國家油用牡丹綜合標準化示范區”,由山東省菏澤市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擔,建成油用牡丹種植標準化生產基地333.3 hm2,采取公司+標準+基地+農戶的模式推廣1萬hm2,建成國內首條牡丹子油生產線,起草行業標準“牡丹籽油LS/T 3242-2014”,參與《油用牡丹技術規程》系列地方標準編制,示范帶動效益顯著,促進了山東省乃至全國油用牡丹產業發展。2017年,山西省潞安集團建設的“國家油用牡丹產業一體化標準化示范區”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驗收,在山西省9個市58個縣推廣種植油用牡丹2萬hm2,育苗0.133萬hm2,育苗存量16億株以上,已占全國油用牡丹育苗總量的50%以上,實現了機械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繁育優質種苗,解決了優質種苗短缺的瓶頸問題;投資6 000萬元建設高品質牡丹子油生產示范線,預計年產牡丹子油200 t;起草制定行業標準“牡丹籽餅(粕)LS/T 3310—2017”,獲批牡丹子油行業標準的修訂。潞安集團油用牡丹標準化示范基地的建成,促進了油用牡丹產業一體化、質量升級和標準化。
3.2? 油用牡丹標準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3.2.1? 現有油用牡丹標準不完整、缺乏系統性和配套性? 從總體來看,中國油用牡丹標準化工作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與產業發展階段相適應,尚未構建完整的標準化體系。從已發布的油用牡丹標準看,總體數量較少,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也僅有3部,絕大部分為地方標準,標準層級相對較低。山東省、河南省的油用牡丹產業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各有4、3部標準發布。從標準的內容看,其中種苗繁育標準5部、栽培標準5部、牡丹子油標準2部,基本涵蓋育苗、栽培和加工3個方面,但一些關鍵環節標準的缺乏,關于產品質量標準少,尚未形成較完整標準化體系。目前,主要缺乏3個關鍵環節的標準,一是缺乏良種選育和采種種子園的標準;二是缺乏油用牡丹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種植技術規程;三是加工用的牡丹子質量、牡丹子采后處理等標準缺乏,此外油用牡丹重要產品花和花茶的質量標準缺乏。
3.2.2? 油用牡丹標準滯后? 由于油用牡丹產業起步晚,標準化工作缺乏統籌規劃,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還處于自發和分散狀態,造成了現有標準數量少,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出現標準與市場需求的脫節現象,使得油茶標準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①由于油用牡丹生長周期長,產業起步晚,地域性強,標準制定研究所需時間長,跟不上市場變化的需要,難以滿足產業發展和提質升級的需要;②油用牡丹關鍵環節標準的缺乏影響了生產和市場交易,油用牡丹重要產品花、花茶的技術和市場已成熟,油用牡丹子交易流通量大,但尚無相應的質量標準,造成生產盲目和質量良莠不齊;③標準研究和科技創新滯后,目前國內開展油用牡丹標準研究單位少、分散,需要由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產學研部門協作,加強油用牡丹標準研究、制定和實施推廣。
4? 油用牡丹標準化體系構建及對策
4.1? 油用牡丹標準化體系構建內容
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7]。農產品生產周期長、只有一次且不可逆轉,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應充分考慮生產過程要素和生物生產特性,能有效指導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8]。油用牡丹作為新興木本油料,其產業起步晚,生產周期比一般農作物更長,其標準化體系構建應以牡丹子油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以《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提出的“三品一標”為標準,按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3個等級,構建包括生產環境標準、生產投入品(農藥、肥料)種植技術規程、產品質量安全和檢測標準四個層面的標準體系,從產前、產中、產后3個環節建立全程質量安全控制體系(表2),產前重點建立種子、種苗質量標準,產中著重完善產地環境與規范投入品及構建豐產栽培技術,產后著重提高牡丹子油產品質量及構建配套檢測技術,從而確保牡丹子油產品質量安全。
4.2? 油用牡丹標準化工作對策
4.2.1? 加快關鍵環節的標準制定與修訂,逐步構建油用牡丹標準化體系? 首先,針對中國油用牡丹良種選育、油用牡丹子質量、牡丹花茶等關鍵環節標準缺乏的情況,要盡快制定良種選育標準、牡丹子質量和牡丹花茶標準,根據最新頒布的GB 2716-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盡快修訂牡丹子油標準,充實和完善油用牡丹標準化體系,規范和指導油用牡丹良種選育,加快良種選育進程,規范和指導油用牡丹子、花生產、流通和加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其次,油用牡丹相較其他行業標準,通用性差,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因此,在制定標準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區域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以服務產業和提升產業為出發點,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根本目標,以《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提出的“三品一標”為標準,圍繞油用牡丹高產品種選育、良種壯苗培育、高產栽培技術、牡丹子油精深加工等方面,突出油用牡丹產品質量安全,積極采用最新的技術成果,研制出一批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環境友好、質量安全的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構建較為完善的油用牡丹標準化體系,重點制定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相配套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產技術規程和名優產品地方標準。
4.2.2? 行業協會牽頭,產學研協同,合力推進油用牡丹標準化進程? 油用牡丹標準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且具有明顯的社會公益性質。同時,油用牡丹標準制修訂所需時間長,涉及生產環節多,關系到多個部門和社會各方利益,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直接影響著油用牡丹的標準制定修訂和標準化實施。中國經濟林協會牡丹產業分會已于2018年5月17日正式成立,協會成立對加強行業規范經營、行業自律具有重要意義,為油用牡丹標準化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油用牡丹標準化工作由行業協會牽頭,整合產學研資源,積極爭取財政、科技、林業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合力推進油茶標準化。
4.2.3? 發揮龍頭企業主體作用,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輻射帶動產業提檔升級? 中國油用牡丹產業以企業投資經營為主體,相較油茶、核桃等傳統木本油料,種植相對集中,其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更高。因此,油用牡丹標準化工作需充分發揮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尤其是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目前,中國僅有2個油用牡丹標準化示范基地,要進一步加大油用牡丹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選擇區位條件優、發展基礎好、技術力量強的油用牡丹核心產區,采用“良地+良種+良法”的經營策略,按照“產業鏈、產業帶、產業群”的建設思想,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設片、點、線結合的油用牡丹標準化示范基地。在基地經營管理過程中,做到對油用牡丹產地環境、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處理、牡丹子油加工等全過程推行標準化生產,促進示范區建設與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質量認證的有效結合,從而輻射帶動產業提檔升級。
參考文獻:
[1] 李育才.中國油用牡丹工程的戰略思考[J].中國工程科學,2014, 16(10):58-63.
[2] 楊春英,劉學銘,陳智毅.15種植物油脂肪酸的氣相色譜—質譜分析[J].食品科學,2013,34(6):211-214.
[3] 李翼新,張? 超,易小玲.α-亞麻酸研究進展[J].食品與油脂,2006(2):10-12.
[4] LATIF S,ANWAR F. Aqueous enzymatic sesame oil and protein extraction[J].Food chemistry,2011,125(2):679-684.
[5] 張洪程,高? 輝,嚴宏生,等.農業標準化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8-22.
[6] 周海燕,丁小霞,李培武,等.我國油料標準化發展現狀及展望[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6):31-35.
[7] 張建新,李? 鑫,張靈光,等.農業標準體系范圍與建設思考[J].中國標準化,2004(2):53-56,58.
[8] 關? 新.遼寧省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