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礎,小學生處于良好學習習慣逐步養成,人格塑造逐步形成以及文學修養形成與提升的重要階段。文學修養的形成與提升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課堂學習,一是課外閱讀。社會、科技的進步給課外閱讀帶來了便利的途徑和寬闊的視野,這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技巧與能力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如何以多樣化的閱讀模式,培養小學生課外主動閱讀的愛好與興趣,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在閱讀中完成知識的學習與積累,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當思索并完成的教學方針。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學習的必然手段,特別是語文課的學習,更離不開閱讀。在我國,幾千年來,更是把學習直接定義為“讀書”,可見閱讀在學習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新的課程教學標準,以豐富語言積累為目的,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提出高度重視的要求。教育機構需要督促學生課內認真學習,給予正確的閱讀指導,確保學生能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課外加強閱讀,提供各類閱讀資源,培養良好閱讀習慣,以一個良好的學習姿態,積極積累語言詞匯,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
一、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小學生這個特殊年齡階段,對身邊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未來十分憧憬,對知識十分渴求。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中,老師可根據小學生這一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和成長需求,培養其學習和課外閱讀的興趣,讓其體會到課外閱讀的無窮樂趣,天長日久,就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好的求知態度,好的前進狀態,對于未來學業發展和身心成長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相關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比如,老師引導學生,帶著角色情感,以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多角度深層次地去體驗閱讀對象;尊重個人的閱讀感受,鼓勵全新角度對事物進行全新的認知;認可不一般的閱讀理解,接受學生對作品的質疑與批判;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發散性邏輯思維,更會激發出學生對閱讀的期待與渴望。老師也可以把自己的閱讀心得和其他學生的閱讀感想,與孩子們分享。讓不太喜歡閱讀,不太擅長閱讀的孩子們,慢慢地有了閱讀的憧憬,讓優秀的榜樣,發揮積極的影響。還可以通過評選“讀書小博士”“傳統文化小達人”等類似的讀書評選活動,對學生課外閱讀真誠地認可,適度地表揚,讓學生對于課外閱讀保持相應的熱度,激發閱讀的欲望與興趣。
二、營造閱讀環境
相較于年齡稍長或是成年的求知者,小學生的閱讀專注力會相對弱一些,更容易受到環境以及心理波動的影響。所以,他們更需要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這樣他們可以好好地靜下心來認真地閱讀。現在的學校,大多都有學校圖書室、電子圖書閱讀室等基礎設施。開展課外閱讀,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分類歸納,合理規劃,制定閱讀目錄,有目的、有步驟地推薦給學生閱讀。在課時的安排上,每個星期都安排一定量的閱讀課時,讓學生有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教學條件相對好一些的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大數據資源,把一些適合于小學生閱讀的好文章,通過公共網絡或是局域網絡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監督下,自行上網查詢閱讀。班級可設立圖書角,讓學生更加近距離地接觸課外讀物,學習新的知識。圖書的來源可以是多元化的,班費購買、學生自帶等方式都可以。在數量上,每個人不少于一本為好,越多越好。選舉專人管理,規范借閱制度。經濟條件允許的學生,老師可推薦一些適合的雜志報紙,讓學生適當訂閱。最好是幾個學生一起組團訂閱,每個同學盡可能訂閱與其他同學不相同的雜志報紙,這樣就可以相互交換著看,既做到節能環保,花最少的錢,讀最多的書,還能有效地促進同學間的情誼。老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名作美文,以QQ、微信、微博等方式分享給學生家長,以便學生閱讀,也可以鼓勵學生抄錄閱讀,開展品味朗讀、討論交流等沙龍活動。
三、傳授閱讀方法
自古以來,我們給學習的定義,都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知識點的學習,二是學習方法的學習。前者能幫我們很好地完成教育指標,后者更是可以讓我們終身受益。開展課外閱讀,老師可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存和學習經驗,教給學生一些自行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能夠利用這些閱讀方法,不斷閱讀,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我們目前使用的人教版語文課本,根據需要設置了很多課外閱讀內容,加上信息時代帶來的閱讀便利,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閱讀量是不少的。但由于缺乏一些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造成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不是很到位,閱讀視角的切入不是那么準確,對于閱讀內涵的提取,不是那么的精準與深入。鑒于此諸多弊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需要給予學生正確合理的閱讀方法加以引導,選擇合適的題材閱讀,選擇合理的角度切入,避免“瞎子摸象”,全面深入地閱讀,提取積極向上的文章內涵。寫讀后感就是一個不錯的閱讀方法,既能讓學生養成細讀深讀的習慣,還能很好地讓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也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并運用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加以引導。
四、強化閱讀管理
(一)科學篩選讀物
現在這個時代,社會開放,信息發達。小學生們可以接觸的信息面比以前多了,閱讀的方式也更加便利了。但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局限決定了他們對于讀物的甄別能力有限,很容易被一些不健康不利于身心成長的讀物所蒙蔽。所以,作為老師和家長,得在這一點上為他們把好關。我們可以主動向他們推薦一些好的課外讀物,并且教會他們怎么樣甄別課外讀物的好壞,如何選擇好的有利身心健康發展的課外讀物,如何根據自己年齡階段的特點選擇適合的課外讀物,比如小說詩歌、寓言童話等等。
(二)完成閱讀記錄
中國民間有句讀書俗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是讀書寫筆記的重要性。古人讀書,講究先把書讀厚,然后再把書讀薄。把書讀厚,就是寫讀書筆記,把內容讀寬讀深。把書讀薄,是對內容的提煉與提升。歷代大家,都對讀書筆記十分重視。比如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在讀書的時候,每每有所感悟,必在書上寫上兩句自己的見解與觀點。我們的小學生讀書,養成細讀詳記的習慣,對于文化知識的豐富,文化內涵的提升,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人類的記憶,遵循著一個曲線原理,在我們開始學習的同時,遺忘就已經呈先快后慢的狀態開始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寫讀書筆記的方法,加深我們的閱讀記憶。課外閱讀中,讀到的精美句子、名人名言都可以抄錄下來,以供自己作文引用或是模仿,既能加深理解,也能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提高作文水平。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獲取文學知識,鞏固課堂教學,提升文化素養以及開闊人生視角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閱讀樂趣的體驗,自主學習意識形態的培養,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和作文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展,需要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適當的監督管理并以科學可行的閱讀方法加以引導,才符合現代化的主流教學理念,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助力揚帆。
參考文獻
[1]管芳堃.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0).
[2]楊清華.探究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
[3]楊聯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的指導策略研究[J].同行,2016(13).
作者簡介:張明智,女,1973年生,江蘇揚州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