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
摘 要:以微信為應用平臺,進行移動學習資源設計。運用文獻調研法,在闡述相關概念的基礎上,總結國內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相關研究,充分闡釋了微信作為移動學習資源設計應用平臺的設計要求、設計原則以及設計策略,得出基于微信平臺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流程,并結合具體案例加以分析,表明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關鍵詞:微信;移動學習;學習資源
0 引言
信息時代,只有學會終身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拋棄。建立完善的終身學習體系,需要移動通信技術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支持,才能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順利實現終身學習目標。移動學習理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學習的需要,在現階段的遠程教育研究中,移動學習已經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1]。移動學習資源大多來自于互聯網,雖然資源形式多樣,但其質量良莠不齊,導致移動學習質量亟需提高,因此對移動學習資源進行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隨著微信的推廣及應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著眼于以微信為載體的移動學習。筆者在查閱大量文獻后發現,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研究主要集中在平臺建設、應用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例如,張濟先[2]在分析平臺需求和可行性的基礎上,對平臺界面、功能和數據庫等進行設計,最后進行了測試;張亞寧[3]介紹了高效英語學習的特點,分析了將微信與英語教學結合的可行性,并構建了一個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模式;申娟等[4]以“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微信公眾平臺為例,構建了適應成人的移動學習環境。雖然以微信為載體的移動學習研究進展良好,但其移動學習資源設計仍顯不足。本文以微信為載體進行移動學習資源設計,并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分析。
1 微信與移動學習
1.1 微信及其功能解析
2011年1月21日,騰訊公司推出了一款即時通訊軟件——微信(We Chat),它可以群聊,支持快速發送語音(多人語音通話)、文字、圖片以及視頻,還支持多個窗口在線視頻通話,并且還具有消息推送、公眾號以及朋友圈等功能,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目前已有超過10億用戶使用。在眾多用戶中,大多數是大學生群體,大學生主要通過公眾號了解社會動態、關注時政時事,通過語音和視頻等新媒體手段,及時交流傳遞信息。此外,微信還可以與QQ、手機聯系人一鍵綁定,極大方便了用戶交流。
微信軟件從推出到現在已有8年時間,目前全球使用微信的用戶已達10億人,涉及國家也有近兩百個,這足以說明微信的使用范圍之廣,影響之大。微信作為新時代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應用平臺,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工作、學習和生活。
1.2 移動學習與移動學習資源
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利用移動設備終端,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與以往傳統學習模式相比,移動學習具有以下特征:①移動學習改變了學習者的學習思維,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營造了更加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②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借助即時通訊工具,教師與學生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系,雖然不能像傳統課堂那樣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但是依托于微信平臺絲毫不會影響師生們的交流,學生既可以在微信上發送消息,隨時隨地向教師咨詢請教,也可以發送朋友圈與同學分享學習心得;③學習不再限制于固定的時間與空間,“拋棄”了傳統意義上的課程表。
移動學習資源是開發者根據教學目標, 通過資源開發工具而開發, 其所開發的資源能夠在移動終端呈現并運行,而且能夠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移動學習資源是移動學習的基礎, 學習資源設計是否合理, 是否依據學習者特征而設計, 以及能否滿足學習者學習偏好, 是決定移動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5]。移動學習資源具有多種形式, 主要分為3種:①文本信息, 這種形式的學習資源最為常見, 實用性強, 但信息量小, 對學習者的吸引力不足;②在線學習資源, 需要學習者在無線網絡環境下, 通過APP或掃描二維碼進行在線觀看, 這些資源往往存儲在本地或遠程服務器上;③離線資源, 學習者提前下載或轉存學習資源到移動終端, 不需要在網絡環境下就可觀看和學習, 其缺點是互動性差, 無法與教師和同伴及時溝通交流[6]。
2 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
2.1 學習資源分析
2.1.1 學習者需求特征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用戶都能隨時隨地利用iPad、智能手機等移動工具登錄微信。用戶的工作、年齡、背景等各不相同,造成他們的認知結構有所差異,他們對某一概念、事物的理解也會不同。微信用戶在利用移動學習資源時所采取的方法,以及對資源的理解程度不同,需求也會有所差異,具體表現為:
(1)對信息類型的需求。在當前移動互聯網中,微信用戶獲取較多的是消息型資源和知識型資源。微信用戶多利用碎片化時間搜索對自己有幫助或者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資源,而這些信息資源主要是關于生活科普類的信息或是一些娛樂八卦類的信息,此外就是一些有助于自己學習的信息資源。總體而言,微信用戶對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務類、時政八卦類等消息型信息資源以及科學技能類知識型信息資源等。
(2)對微信界面友好性需求。微信用戶涉及各行各業,有科技工作者、體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員等。將微信交流界面設計得既美觀大方,又簡潔易用,能夠滿足不同行業人員的審美與使用友好性需求。
(3)資源準確性需求。微信用戶在使用微信獲取信息資源時,并不在意是否為該資源所涉及的全部信息,而是該資源是否為所需的準確信息。沒有實際作用的信息資源,對于微信用戶而言,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空間。
2.1.2 學習資源特征
人們在進行移動學習時,在不同的時間段內,學習資源在不斷變化,學習者所處的空間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微信用戶利用零碎時間進行移動學習,以實時獲取更加準確、實用的信息資源,比如新聞資訊類實時消息,以及能解決當前問題的相關知識等。以微信為載體的移動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有效且快捷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可通過微信實現資源實時瀏覽,并及時交互。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資源特點如下:
(1)學習資源新媒體化。新媒體往往基于傳統信息技術, 在互聯網背景下呈現出個性化、分享化、互動化的內容。移動學習資源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文本、圖片、音視頻等, 并且這些內容可以自適應于微信。
(2)學習資源社群化。微信中的學習群體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成員通過分享學習資源、交流學習感悟等方式, 鼓勵“人人為師”[7]。在構建學習資源時, 可以充分發揮每個社群成員的智慧, 共同開發學習資源。
(3)學習資源分享化。分享是網絡環境下用戶存在的普遍現象, 好友在看到不錯的文章、有趣的內容時會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借助于分享, 學習者可以建立關系、表達自我。互聯網環境下分享的快速化和便捷性, 使得學習資源的傳播范圍更廣、速度更快。
(4)學習資源交互化。及時評價有助于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因此良好的交互非常重要。分享、點贊、評論等互聯網時代新的交互方式, 讓學習者交互更加靈活多樣。
2.2 設計原則
2.2.1 知識組塊最小化
移動學習一般發生在碎片化時間內,學習內容比較零散,并且移動學習資源具有“微小”、“移動化”的特點,因此,以微信為載體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要做到“微”且“精”,可以對學習內容進行劃分,每一塊稱為最小知識組塊[8]。知識組塊劃分要清晰、合理,而且要注意各組塊之間的連接。
2.2.2 交互界面簡潔化
交互界面設計,如微信界面設計、微信消息編輯與發送、微信公眾號導航設計等要做到友好、簡潔。資源類型設計可以參考學習者選擇,例如短視頻優于圖表、圖表優于文字。
2.2.3 學習體驗愉悅化
微信是開放、自由的,學習資源的選擇也是開放、自由的。因此,在進行學習資源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建設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要注意避免頻繁的學習資源推送和機械化的交流互動。
2.2.4 資源設計動態化
在進行學習資源設計時,要嚴格遵循照動態化原則,這樣可以方便學習者隨時隨地對學習內容進行修改、編輯,確保學習內容的靈活性、先進性與準確性。
2.3 設計策略
在進行以微信為載體的學習資源設計時,需在微信環境下進行設計,以確保學習資源在微信平臺能夠以更合理的方式出現;同時需注意媒體設計,應選擇合理的學習資源內容。
2.3.1 內容設計
在進行移動學習時,學習者的注意力相對分散,比較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從學習設計角度分析發現,短小、精悍、實用性強的學習組塊更加適用于移動學習。因此,在進行學習內容設計時,需注意:一是要確保隱性連續的結構,二是要確保學習內容的單一性和相對完整性。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發現,微信用戶比較容易接受的學習內容是能夠解決生活中難題的知識,并且學習內容要短小、簡潔[9]。
2.3.2 媒體設計
媒體設計要能夠體現出移動學習資源的特點,目的是讓用戶接收到以最佳形式呈現的移動學習資源。具體而言,媒體呈現方式應注意文本、圖表、音視頻等媒體呈現形式,以及它們的格式、大小等設計應恰當。
2.4 設計流程
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共包括以下5個流程:
(1)移動支持設備分析。這一流程主要包括學習者對各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使用率、微信使用率、微信朋友圈瀏覽頻率以及學習者是否關注某學習課程的微信公眾號等。
(2)移動學習者分析。該流程主要考慮學習者是否熟悉微信功能,是否會使用微信進行移動學習,以及是否容易接受使用微信進行移動學習等。
(3)移動學習需求分析。該流程主要實現學習目標分析、學習特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以及學習策略分析,主要為開發移動學習資源提供依據。
(4)移動學習內容選擇。該流程根據移動學習與移動學習資源的特點,對移動學習內容進行分解,對分解后的知識組塊進行梳理,為移動學習資源開發作準備。
(5)移動學習資源設計。該流程主要是方式和設計呈現。將前期分解好的知識組塊進行分類編輯,并設置好微信平臺,確定微信界面的交互形式,將整理好的移動學習資源整合到微信中。同時還要搞好學習資源反饋與評價,并不斷加以優化,達到最優學習效果。
2.5 設計案例
為了便于理解設計流程,本文以圖像處理軟件Adobe Photoshop(以下簡稱PS)中的“一寸照片的制作”為例。前期準備階段,即上文設計流程的第(1)、(2)、(3)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了解學習者對于微信的使用情況,包括學習者是否使用微信進行學習,是否能夠熟練使用微信各功能等;二是了解學習者對于PS的掌握情況,如是否能夠熟練運用各快捷方式進行操作,是否能夠進行圖片的摳圖操作等,以及本節知識點的學習目標是學會制作一寸照片。
學習內容選擇,即第(4)步,對學習內容進行設計,內容設計要適應學習者的基礎水平特征。最后得出結果,制作者將設計好的學習資源發布到微信公眾號上,讓學習者進入搜索界面查找該課程公眾號并關注,從該公眾號中找到學習資源,學習者可以給編輯發送“一寸照片的制作”或“一寸照片”關鍵詞,編輯會自動回復該課程,學習者點擊即可觀看。
3 結語
本文結合移動學習特點,以微信為載體,設計和開發移動學習資源,重點闡釋了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平臺設計要求、設計原則、設計策略,以及移動學習資源設計流程,并結合具體案例進行了分析,表明整個設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移動學習資源設計流程還不夠健全、沒有進行實際案例分析等,有待進一步改進。
參考文獻:
[1] 楊建民. 基于微博的微型學習資源共建研究[D]. 開封:河南大學,2012.
[2] 張濟先. 基于Android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 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9(3):38-39.
[3] 張亞寧. 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19,6(25):115-116,124.
[4] 申娟,齊陽. 微信在成人移動學習中的研究與實踐——以“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73-77.
[5][6] 馬清. 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J].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1):104-106.
[7] 李懷亮. 移動學習社群模式在中職電子商務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 電腦與電信,2016(8):34-36.
[8] 吳燕琴. 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9] 張長樂. 微信社區化網絡人際傳播的建構[D]. 合肥:安徽大學,2013.
(責任編輯:孫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