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P2P網貸不僅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一直以來,也被認為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之一。然而,在經歷了數年飛速發展之后,由于行業監管不力,以及網貸平臺自身風控的缺失,網貸行業成為金融系統性風險爆發的重災區。本文首先闡述了在金融強監管形勢下P2P行業面臨的困境,接著對近年來其監管政策進行了梳理和解讀,最后進一步對P2P行業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
一、引言
P2P網絡貸款,作為全新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從誕生之日起便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從最初的互金雙雄“P2P與眾籌”,到近些年,學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研究仍集中在P2P與數字貨幣。但是另一方面,P2P行業從誕生起,平臺爆雷、跑路倒閉事件一直沒有間斷,尤其2018年以來,更是迎來了金融強監管時期。P2P將何去何從?
二、P2P行業目前存在的困境
目前,P2P行業在內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發展遭遇嚴重挫折。現通過以下數據進行說明。
(一)據未央網及網貸之家數據,自從2015年以來,平臺以每月88家平臺的速度增長,但每月有更多的問題平臺停業(90家),同時還帶來數百億資產的損失。P2P截止2019年7月底,誕生了6617家,停業及問題平臺5830家,正常經營僅有787家。
(二)平臺爆雷事件不斷,有些影響堪稱巨大。如E租寶事件,未兌付或損失金額達到380億元,涉及89.54萬人;再如2017年的善林金融事件,損失20.5億元,涉及3萬人。
(三)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數據,截至目前,行業借貸余額三個月連續下降,每月新增出借人由2017年9月的114.2萬下降到2018年9月的18.8萬,降幅巨大。
三、P2P行業監管政策及法規梳理
(一)2014年至2018年,互聯網金融頻頻在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累計已達五次。
(二)2015年7月,《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問世,該文件由央行會同十部委聯合發布,定義了互聯網金融的含義,以及監管方向,意義深遠,因此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基本法”。
(三)2016年8月-2017年9月,由原銀監會發布的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備案、資金存管、信息披露三部指引文件(統稱為“一法三指引”)相繼落地,P2P網貸行業的法規體系初步建立。
(四)2017年-2018年8月,P2P網絡借貸風險整改驗收及合規檢查的兩部文件相繼發布。文件要求,全部P2P網貸平臺要在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相關主管部門要求,該項檢查將在該年(2018年)年底前結束。
四、P2P行業監管政策、法規解讀
首先,2014年至2018年,互聯網金融已經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五次。從2014、15年兩年的關鍵詞“促進健康發展”,到2017、2018年的“警惕風險,健全監管”可看出,高層實際上對P2P的監管傾向是非常明確的,即鼓勵其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大管控。尤其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將互聯網金融與影子銀行等重大問題相提并論,并明確了要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就要使其與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絕緣。這表明為了打贏化解風險攻堅戰,必須將其中最要緊的一環,即作為互聯網金融風險主要構成的網貸風險,加大管控力度。
其次,2018年的政府報告對于互聯網金融的表述由警惕到健全,不難看出,政策傾向已經發生明顯轉變。其實在2015年,政府對于互聯網發展的政策基調便已經確定,到目前來看,并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指導意見》中,提出鼓勵要確保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具體來說,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產品以及服務的創新發展,是鼓勵的。言下之意便是保證健康發展,就要做到防范風險。總之,對于互聯網金融創新帶來的積極作用,政策是給予充分肯定的。
五、P2P網貸行業還有發展前景嗎
金融的根本問題,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克服信息的不對稱。在互聯網金融 中,借貸雙方之間的匹配,可以不依靠銀行等金融中介,而是互聯網直接匹配。互聯網金融業態的代表P2P網絡借貸,正是基于互聯網平臺、依托“大智移云”等前沿技術,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信息不對稱程度,并且使互聯網金融交易所引致的巨大利益更加具備普惠性。
P2P行業對于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對于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起到了明顯的作用。據權威數據,2007-2018年,P2P行業累計滿足了2500萬借款人、7.2萬億的資金需求。其中,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大量融資。另一方面,對于消費金融發展、進而擴大內需方面,功不可沒。據估計,P2P行業提供的消費金融貸款達到4000億的規模,700多萬人因此滿足了消費需求。此外,截至2018年6月,貸款余額接近1.32萬億,大約只占我國信貸總規模的二百分之一,中國小微企業融資、個人消費貸的金融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待開發市場空間很大。
但是,P2P網貸平臺自誕生便沒有恪守其本分——即金融信息中介,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而是在中國金融市場剛兌成風的大環境下,不得不承擔信用中介的角色。由于受到征信體系不完善、風控管理弱等原因的制約,P2P網貸平臺作為信用中介,其運營風險遠遠大于銀行等傳統金融信用中介。由于中介定位模糊,P2P平臺就成為爆發金融系統性風險的高危領域,而這正是高層進行強監管最關鍵原因。
綜上所述,在未來,隨著合規檢查的完成,P2P行業將趨于合規化、健全化。行業將進一步集中化,平臺數量將進一步減少。但是P2P作為一種金融業態自有其內在生命力,那些合規經營、恪守信息中介本位的P2P平臺,將作為傳統金融業的重要補充,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
(作者單位:山西華澳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