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文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使銀行遭受了巨大的沖擊,馬云曾經說過:“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來改變銀行”,在這個形勢下,銀行必須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以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謀求穩健發展。
重視用戶體驗、互動式營銷與平臺開放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特征,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及時的回應,可以為用戶制定專屬支付服務方案。而目前銀行的經營理念與服務方式都與互聯網金融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加快銀行改革,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是當前銀行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沖擊
(一)傳統銀行業務受到威脅
在金融市場中,銀行自始至終都處于核心地位,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銀行遭受了重創,尤其是一些傳統業務,正逐漸被互聯網金融所侵蝕。當前,第三方支付在人們生活的不同領域都實現了深入的滲透,手機移動支付成為當前年輕人的主要支付方式。而P2P金融的出現在極大程度上簡化了人們投資、貸款的程序,這使銀行的貸款業務受到了很大沖擊。
(二)銀行利潤受影響
銀行利潤的最主要來源是存貸利差,受互聯網金融網絡借貸的影響,銀行的吸儲能力在不斷下降。第三方支付服務也在不斷“侵蝕”著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近年來,基金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而基金這一市場也在逐步被第三方支付企業所搶占,在極大程度上打擊了銀行的代銷業務。
二、在互聯網金融沖擊下的銀行改革策略
(一)顛覆傳統的經營理念
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銀行要想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要顛覆傳統的經營理念,改進以往的服務觀念,針對客戶群體的不同,讓客戶能夠自主地選擇金融服務,以提高客戶的滿意度。結合傳統優質金融產品的優勢,加快創新新興金融產品,與此同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優化金融服務資源的配置。
(二)構建電商服務平臺
大數據技術對各個行業的發展都起到了不可小覷的重要作用,金融行業也不例外。在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的今天,銀行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采取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措施對存款、貸款、支付、匯兌等金融業務進行鞏固和強化。銀行應當對數據的來源渠道進行全面的把握,構建專屬的業務平臺,在開展金融業務的過程中對信息流加以掌握。為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可以拓展電商業務,從而獲得更多的客戶數據。比如中國建設銀行在2012年推出了善融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銀行向電子商務方向進軍,并未完全是與電商企業、互聯網公司相競爭,銀行要將目光放得長遠,因為所有的電商從業者,都是銀行期待的客戶,銀行要做的是,在電商環境下,以電商的方式,為價值鏈的各方提供金融服務。
(三)轉變服務模式
轉變服務模式是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一個有效方式。銀行服務要以客戶體驗為中心,通過采取靈活的運作模式,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客戶的合理需求,使客戶體驗得到提升。銀行要對自身所具有的資源和優勢進行充分的利用與整合,與互聯網企業積極地開展合作,共同打造合作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在融資貸款中對客戶的行為數據以及網絡信用進行充分利用,從而減少成本,降低風險。比如中國建設銀行在2017年3月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尋雙方創新合作模式,順應“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的發展趨勢,實現強強聯合和優勢互補。
(四)重新塑造業務流程
重新塑造銀行業務流程需要從銀行組織結構的頂端著手,通過對服務流程進行重構與再造,銀行金融服務會不斷向高效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在重新構建銀行服務體系的時候,要對銀行業務的電子化、網絡化模式進行充分利用,通過構建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以提高銀行組織效率。業務流程得到塑造后,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業務的操作方式,簡化了銀行卡、貸款等業務的程序環節,從而使銀行服務更加便捷高效。此外,大企業不再是銀行唯一的目標客戶定位,應向中、小、微型企業擴展,對中、小、微型企業加大服務力度,在完善存款、貸款、支付等業務的基礎上,沖破部門分割的限制,加大對客戶信息的整合力度,全面分析客戶的消費習慣以及投資偏好,從而使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實現穩健發展。
三、結語
盡管互聯網金融呈現出非常好的發展態勢,為銀行帶來不小的沖擊,但互聯網金融并不能取代傳統的銀行。在當前階段,銀行應當對自身定位進行重新的審視,轉變以往的經營理念和服務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展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為客戶提供更為優質的金融服務,從而有效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促進自身的穩健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