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鵬 趙月喬 汪仁林
近年來,供電企業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輸變電價改革、大用戶直接交易、經濟下行壓力對供電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對公司業務、財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營銷業務和財務一體化融合是公司進一步管理提升的必然要求。國網銅陵供電公司在管理實踐中,財務主動延伸至業務前端,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協同運作,保障營財業務全過程監管,確保業務流程規范,業務內容合法合規,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增強了可持續發展能力,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一、存在的問題
(一)國家政策變化影響公司整體效益提升。
近幾年,大用戶直接交易業務已對公司經營產生較大影響,隨著國家新一輪電力改革的有序開展,售電側改革及輸變電價改革的穩步推進,電網企業需要對現有資源及管理模式進行整合,優化資源配置,以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隨著銅陵城市轉型和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公司售電量增速不斷下滑,統計數據表明,2013-2018 年公司售電量增長持續低迷,部分年度甚至出現負增長,電網經營發展面臨挑戰越來越大,對管理精益化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實現營財融合,可以提高公司電價、收入、資金管理等方面管理水平,從而提升公司綜合發展水平。
(二)公司自身發展存在瓶頸。
電價調整、電量波動、資金回收管理,對公司業績增長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電價管理方面,需要強化營財融合,保持營財信息互通,同時財務也加強對營銷的電價調整工作指導;在電量管理方面,營財融合可以及時獲取政府、用電客戶生產經營信息,為購售電量預測提供依據;在資金管理方面,通過賬戶管理、營財對賬,可以有效規避資金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信息標準不一致制約公司發展。
公司各專業管理都有自身的信息標準和管理要求,其側重點也不盡一致,部門之間、單位之間重局部、輕整體、各自為陣的局面依然存在,規模效益和協同效應難以全面發揮。部分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非標準化,存在差異,專業間信息標準不統一。
二、解決措施
為推動營銷與財務業務深度融合,我們以內部控制建設為契機,以風險管理為導向,成立營財一體化建設工作小組,對營財業務的組織架構和主要工作流程進行了全面梳理,查找管理薄弱環節和重大風險點,制定具體的業務優化方案和風險管理措施,統一規范業務管理規則和賬務核算規則,按照業務種類的不同,從核算管理、資金管理、稅務管理及報表管理四個維度推進“營財一體化”全過程融合,逐步實現營銷與財務業務的協同運作和流程貫通。
(一)制定工作方案,推進營財一體化全面建設。明確各部門及相關項目組職責,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具體時間要求與工作標準,以及各階段時間節點以及工作成效等。
(二)構建組織體系,保障營財一體化建設工作。成立了由公司總經理、總會計師為正副組長的營財一體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協調營財一體化建設工作。同時成立由財務、營銷、科信等部門及技術支撐單位組成的工作組。
(三)優化業務與財務控制流程,實現營財協同運作。一是統一賬務核算規則,實現營銷業務與會計核算數據協同。二是優化電費收退業務流程,實現電費收退與到賬確認協同。三是規范電費發票管理流程,實現發票、賬務與納稅申報協同。四是表表集成開發應用,實現營銷統計與財務報表數據協同。
(四)創建四維管理模式,深化營財全過程融合。一是核算管理營財一體化,實現“三流”(業務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集成統一。二是資金管理營財一體化,防范資金安全風險。三是稅務管理營財一體化,減少稅務管理風險。四是報表管理營財一體化,保證報表數據準確性。
三、應用成效
實施營財融合建設,給國網銅陵供電公司帶來巨大變化,公司實現的管理、經濟、社會效益也因此得到顯著提升。
(一)管理效益
實施營財融合工作以來,公司營銷部門與財務部門的溝通、協同更加順暢,打破了過去那種橫亙在部門間的壁壘。在公司全體員工中形成了“只有業財深度融合,才能推動公司更好更快發展”的理念。
(二)經濟效益
一是經營指標顯著提高,隨著營財業務的進一步理順,公司的整體經營情況也進一步提高。二是電費回收效率大幅提升,電費資金回收周期進一步加快,每月回收周期從2011年38天縮短至30天。
(三)社會效益
一是助力光伏扶貧項目。二是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三是“互聯網+”提升客戶體驗。公司積極拓展繳費渠道,除保持與銀行及社會化代收機構已有的長期聯絡,進一步發展更加便捷的線上繳費渠道。
(作者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銅陵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