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鑫
一、企業實施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
績效管理是決策者、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為了達到組織目標共同參與的績效計劃制定、績效輔導溝通、績效考核評價、績效結果應用、績效目標提升的持續循環過程。強調企業目標和各部門目標相一致,強調管理者和員工的共同參與。其目的是持續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管理質量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有效的績效管理有利于企業不斷提升各部門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利于集團戰略的實施和業務目標的實現,有利于企業持續改善管理和經營水平,達到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和經營績效的目的。
二、我國企業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績效管理工作存在誤解,考核部門孤掌難鳴
一是在企業績效管理實踐中,部分業務部門領導和員工,甚至公司決策領導對績效管理認識不到位,存在事不關己思想,對績效管理工作支持不夠,制約了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二是部分管理者在習慣了長期簡單粗放的管理方式下,對定期搜集考核數據,填報考核表格等工作存在抵制情緒;三是考核者往往不是被考核者的直線上級,不必對被考核者業績負責,導致績效考核的隨意性較強,從而對考核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
(二)管理人員頻繁調動,績效考核難成長效機制
因工作和管理需要,存在著管理人員的頻繁調動和更換的現象,造成的直接影響:一是新舊管理者在工作交接過程中,容易出現管理盲區和漏洞的出現,損害企業的利益;二是新任領導對新工作、新環境需要一段時期的適應和磨合,在這期間內會造成管理效率的下降;三是頻繁的調動使管理人員不能專心于管理的提升和企業的發展,更多的精力投放于位置的變更;四是管理人員的變更,特別是主要負責人崗位的變動,容易使管理人員不注重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民生投入,更關于于企業的短期經濟效應和政治功績。
(三)考核項目繁冗復雜,難以發揮考核引導作用
一是部分企業為績效管理而管理,缺乏戰略指引與文化支撐,方法華而不實,企業上下難以理解到企業發展發向和期望的行為;二是盲目追求考核項目的全面性,考核項目設置過多,指標缺少針對性,不能突出考核的重點,關鍵指標占比被攤薄,產生雞肋效應,弱化了績效管理的導向作用;三是指標的設定缺少科學性,考核過程不嚴謹,部分指標檢查采用抽查方式,定性指標憑借考核者主觀意向,定量指標缺少統一的標準,造成被考核者不能正視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并質疑績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考核的公正性;四是沒有突出不同單位、部門的考核重點,難以體現各部門在企業價值鏈中的定位和差異,影響考核結果的公正性。
(四)管控機制不健全,考核過程形式化
一是績效管理實施過程中,很多管理者對績效考核工作比較重視,但對績效管理流程和中間環節重視不夠,績效管理計劃制定不細,考核過程管控不嚴,致使績效管理工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二是績效管理工作缺少多部門的系統銜接,所有指標、流程均有考核部門獨家造就,考核流程、指標設定缺少科學性、系統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弱化了績效管理的整體管控水平;三是輕視和忽略績效中溝通的作用,考核者與被考核單位,管理部門與考核部門缺少有效的溝通,未形成有效的互動,績效管理中發現的問題不能有效的傳遞給決策者和管理者,從而使管理與實際相脫離,偏離企業戰略的發展方向;四是績效管理過于注重結果,忽略了過程控制,考核過于剛性,缺少因不可抗因素對指標影響的調整,影響被考核者執行的積極性;五是部分企業管理者忽視考核反饋信息的重要性,被考核者僅作為考核結果的接受者,不能從考核過程中發現問題,管理者只將考核結果作為薪酬兌現的標準,不注重從反饋信息中發現各單位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喪失了績效管理工作中績效考評的價值。
三、完善績效管理工作的應對措施
(一)做好績效管理推行前準備工作
在推行績效管理工作之前,企業決策者和管理者應充分認識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正視績效管理的激勵作用,形成上下統一的實施意見;企業應在內部營造出良好的績效管理氛圍,形成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績效管理環境;吸引相關人才,做好崗前培訓,組建適應企業管理和發展的專業化績效管理團隊。
(二)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
企業應在遠期目標和長期發展戰略的基礎上,設置反映多方面、多層次的績效管理體系,將戰略目標層層分解并落實到各個管理層級和部門;根據管理需求搭建組織結構,建立具有針對性、職責明確的績效體系,設立簡潔高效的工作流程,根據企業發展需要科學編制績效計劃,定期實施評估考核與激勵,及時形成評價報告。
(三)制定合理的績效考評計劃
企業應根據愿景目標和長期戰略,在綜合考慮績效評價期間內外部環境等因素影響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年度目標和預算,按照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分解的程序,編制績效計劃和激勵計劃;績效計劃應從企業實際出發,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落實到所屬單位、各崗位人員,形成全方位的績效計劃執行責任體系,讓每名員工清楚的明白什么時間需要完成什么。
(四)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評標準
為了保證企業績效考核工作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企業應在經營管理工作中對績效管理工作的內容和目的有足夠的認識,結合企業的現實需要,制定客觀的績效考核工作目標。同時,還要根據工作難易程度設定考核標準,保證企業績效考核工作能夠得到全面有效的開展,明確考核引導方向,提高績效考核工作的針對性,滿足企業績效考核工作的實際需要,充分激發各崗位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建立定期的績效評價制度
企業應結合經營管理實際需要,在具體的績效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定期績效考評機制,根據計劃的執行情況定期實施績效評價與激勵,按照計劃約定,對被評價對象的績效表現進行系統、全面、公正、客觀的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實施相應的激勵約定;建立績效公開與非公開相結合的績效反饋制度,及時向被考核者反饋考評結果,幫助了解工作進展,確定需改善的內容的過程,尋找差距,提出改進建議及措施,保證績效管理工作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六)定期編制績效評價報告
績效評價報告的正確運用是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企業應建立定期或根據工作需要編制績效評價與激勵管理報告制度,績效評價和激勵管理結果的如實反映,有助于企業通過考核結果發現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管理上的差距,從而有針對性的對薄弱環節進行改善和加強,補齊短板;績效結果公平的顯示出各崗位員工對公司做出的貢獻大小,由此對員工的薪酬、崗位進行調整,調整其從事更加適合的崗位,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價值。
四、結語
有效的績效管理工作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實現戰略目標的有效工具,它要求企業管理者與員工在目標制定和實現上達成共識,并最大程度地完成擬定目標。企業在推行績效管理上,應結合自身實際,清楚地認識到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觀念認識著手,不斷完善,建立一套適宜于企業發展的績效管理體系,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能源棗莊礦業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