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銳康?郝天明
在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只有深入了解其基本理論,明確各項財務會計準則內容與常用工作方法,才能有效完成各項財務會計工作,保障其具有較高的工作質量。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將結合相關研究資料,重點針對財務會計理論、方法與準則進行簡要分析研究,以期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理論參考。
一、引言
本文以財務會計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究財務會計的理論、方法與準則,旨在幫助人們深化對財務會計的理解與認知,厘清財務會計的重要方法理論,準確把握基本準則內容及準則特點的同時,也可以為廣大財務工作人員實際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有效提高整體工作成效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
二、現代財務會計理論分析
(一)會計要素
在現代財務會計理論中,將資產與負債、收入與利潤、費用與所有者權益作為財務會計的基本要素。所有財務會計要素的展現均需要借助賬表形式,才能發揮其定期客觀反映企業實際財務情況、經營成果的作用,為企業經營目標的制定、決策決議等工作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隨著財務會計的持續發展,人力資源成本也被納入所有者權益內容范疇中,收入確認與報表使用者的范圍也正在不斷擴大。相關工作人員除采用傳統人工模式外,還可以靈活運用信息化的財務網絡平臺,自動收集整理更多財務會計信息數據,高效編制出內容準確、格式規范的財務信息報表。
(二)基本前提
財務會計間會計主體與會計分期,貨幣計量與持續經營作為其四大基本前提。其中獨立經濟實體也是財務會計主體,各獨立實體均需要保障其自身經營項目核算具有較高的獨立性。持續經營指的是企業經營狀態應當為可延續的,本文認為,未來需要按一定方法定期測試經營實體的延續性,當發現經營主體不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財務會計人員應立即在審計中予以披露并將其轉入清算會計階段。眼下一般將會計分期劃分成年度與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要求企業在規定會計分期內根據其核算習慣結賬出具報告。而考慮到企業及所在行業之間往往具有差異性,因此本文也認為日后還需允許企業自由選擇報告期間距離。貨幣計量則意味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計量時,需要使用貨幣單位,但在全球交易下,交易中涉及的幣種越來越多,因此財務會計人員也應重視加強貨幣計量管理。
(三)計量屬性
根據最新的會計準則要求,我國財務會計的計量屬性為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同時包括重置成本、現值與可變性凈值等計量屬性也被納入其中。但公允價值計量并非等同于完全真實的計量,事實上,在當前的財務會計實踐中也經常容易出現故意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編制虛假財務報告或是對企業利潤進行人為控制等情況。因此對于該會計計量屬性而言,在實際使用時財務人員首先需要保障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三、現代財務會計準則分析
(一)具體特點
我國財政部發布的2017版最新會計準則中,對過去會計準則進行了歸納總結,并通過結合新形勢下經濟發展需要,重新對債務重組與成本核算、財務報表的合并等內容進行了相應調整。與以往的會計準則相比,新財務會計準則所采用的財務會計觀念,不再以利益為導向,而是堅持以資產與負債及其勾稽關系為主,在保障會計核算精準可靠的同時,要求及時對損失、收入進行有效確認。因此新會計準則下的財務會計核算具有可靠性、相關性的特點。此外,我國積極將國際會計準則引入現代財務會計準則中,如要求將公允價值計量作為財務會計計量屬性,而準則在對應用公允價值計量方法進行情境描述時,對有序交易的應用情境進行了重點說明。與以往的會計準則相比,新財務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計量應用進行細化分層,并將過去清算活動等從公允價值計量范疇中刨除,使得我國財務會計準則更加貼合國際會計準則的內容與要求。
(二)實際影響
受到新會計準則的影響,企業財務信息披露需要高度重視保障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與精準,并且要求財務信息必須具備較高的時效性與相關性。例如根據新財務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在對大股東、中小股東的持股比例、表決權比例進行真實披露的同時,還需對企業間資金轉移情況、企業研發支出情況等一并進行真實披露。如果企業仍然繼續沿用傳統會計準則與財務信息披露方式,勢必會影響企業預算和成本管理之間的相關性,不利于全面優化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成效。不僅如此,傳統會計準則將實現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會計的根本目標,而新財務會計準則還將關注企業價值,實現利益相關者價值的最大化作為財務會計重要目標,受此影響,企業財務會計需要盡快向管理會計轉型。利用管理會計獲取更加全面、真實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在嚴格依照新會計準則要求下,靈活運用多樣化的現代信息技術,搭建財務會計信息化管理平臺,從而有效幫助相關工作人員更好地落實財務會計工作。
四、財務會計工作方法分析
(一)會計核算與分析法
在財務會計核算中,首先要求企業應當認真遵循最新會計準則的規定要求,對各會計科目進行科學設置。如設置預收賬款、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會計科目。以某旅行社為例,其在對所收門票款項進行會計處理時,需將其處理成:
借:銀行存款
貸:預收賬款
對于月末轉入的未結收入,旅行社在對其進行會計處理時,需將其處理成:
借:預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財務會計人員在核算工作中,還需要對企業發生各項經濟業務時產生的最初書面證明即原始憑證,如企業收款后所開具的收款收據等進行統一收集,通過利用原始憑證科學編制記賬憑證,將其作為登記賬簿的重要依據。最后結合賬簿記錄在對企業所有資產進行全面盤點、清查之后編制出最終的會計報表,以有效幫助財務會計人員完成核算工作。
財務會計人員應當在全面搜集整理與企業各項經濟業務活動有關的信息資料,同時結合所獲得的會計核算資料,全面分析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如作為債權人,銀行需要根據企業提交的財務會計報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償還能力等進行深入分析,由此判斷是否應當通過企業的貸款申請。而作為投資者,同樣需要根據企業財務會計報表中給出的歷年凈利潤率、營業收入、總負債金額等具體指標,分析判斷企業的股利支付等能力由此決定是否可以購買該公司股票。
(二)會計預測與決策法
財務會計預測指的就是財務會計人員需要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根據企業各項財務會計信息數據,在科學評估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經營成果的基礎上,預測一定時間段內企業經濟活動發展變化趨勢。財務會計人員需主動參考企業以往銷售情況、成本與利潤信息等,依托專業財務會計工具軟件,快速、精準地預測出之后某一期間企業銷售收入、成本與利潤變化等,由此使得企業領導及財務會計人員可以真實、全面掌握企業財務情況與綜合經濟效益。
在財務會計決策中,財務會計人員首先應當將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或是將企業成本降至最低作為財務會計決策目標。在對企業各項財務會計信息進行搜集整理與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各項備選方案,此后可通過運用專家會議法、線性規劃法等方式,再運用專門的工具軟件對各決策變量如企業銷售價格、銷售量等進行數學建模,同時詢問征求專家的專業意見,由此幫助企業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決議,篩選出最優方案,并要求相關財務會計人員根據方案要求進行認真執行即可。
五、結語
眼下我國新財務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以及財務會計前提等均進行了統一明確。相比于以往的會計準則,新財務會計準則間企業價值與利益相關者價值的最大化作為財務會計目標,要求財務信息必須具備真實完整性、可靠性、時效性與相關性。因此在實際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還需充分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認真遵循財務會計準則各項規定要求,合理選用相應的工作方法,由此使得財務會計工作能夠真正得到深入落實。
(作者單位:山西大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