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智
我國高職院校每年有數以萬計的畢業生涌向市場,但由于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和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使得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難以順利從事物流工作,以至物流人才嚴重短缺。因此,要首先分析物流企業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數量、能力、綜合素質方面的需求特點,其次從需求脫節、方法傳統、手段單一、實踐性不足等方面分析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現狀及問題,最后基于真實應用提出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措施。
一、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
物流是一個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遍及社會各行各業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影響著整個產業鏈的良好、快速運行。物流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物流從業人員,物流專業人才的缺乏成為制約物流業發展的瓶頸。據統計,物流人才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12類緊缺人才之一。高職院校培養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成為促進物流業發展的主力軍。因此,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以企業崗位的需求為基礎,確定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作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點,將崗位需求化為教學目標、職業技能融入教學內容,形成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模式等必須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積極構建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二、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脫節
大多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脫節的傾向,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因為物流實訓設備不足和實訓場地有限,只能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學層面上,其學習內容與職業實踐的關系是間接的,有的甚至是脫軌的。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差,很難以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實踐中去,無法達到職業標準和崗位的需求,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高職院校教學更多地沿襲了學歷教育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偏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更是匱乏。“講授式”教學方法雖然可有效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從頭至尾的“滿堂灌”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三)教學設施設備滯后
物流專業的實踐性極強,需要有相應的硬件和軟件設施,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學設施比較薄弱,缺少應有的實訓場所和實訓軟件,這樣的教學必然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填鴨式的灌輸方式,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影響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四)社會實踐力度不夠
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重學校本位、輕社會實踐是整個教育的體制性問題,物流管理專業亦有這樣的傾向。一方面,大多數高職院校對校企合作認識不到位,更傾向于學校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注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和學校評估的需要,而忽視了企業一方的發展及利益訴求。另一方面,企業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作為校企合作的首要目標乃至唯一價值所在,缺乏可持續的合作意識,不關注物流人才的培養流程。
三、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建議
為適應物流市場的發展訴求和人才需要,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應以學生為中心,以真實應用為先導,堅持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崗位技能為重點,在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與實踐,以期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物流教育大眾化的需要。
(一)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崗位技能為重點
崗位職業能力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依據,應堅持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崗位技能為重點,根據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和人才發展訴求,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內容體系,實踐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創新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結構應符合能力要求本位思想,增大技能培養所占課時比例,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系統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二)提升教學設施水平
教學設施是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場所,是學生提高實踐技能的載體,教學場所既要有數量較多的常規設施,又要有一定數量的先進設施,盡可能與物流行業技術發展水平保持同步,教學設施的建設要充分體現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將教學與實訓有機結合,以實訓教室或模擬實驗室建設為主。例如要建立有現代化“多媒體教室”的實訓教室、物流實驗室,配備有“自動分揀機”“條形碼識別機”等設備的物流管理模擬配送實驗室,用于物流倉儲、配送各環節的實踐性教學。
(三)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實現“畢業即就業”
借助校企合作平臺,了解企業用人要求和用人規律,在此基礎上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以企業用人要求制定的課程標準,通過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能夠獲取較為扎實的專業技能,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取得顯著優勢,具有良好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采用訂單式培養、創建校外實訓基地等方式,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利用社會資源共同辦學,做到資源共享,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協作機制。
總之,高職院校要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做到專業教學和市場需求相契合,把握就業形勢的變化,并在培養方案、教學設施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作出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為學生開辟寬闊的就業之路。
(作者單位: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