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梁?查建平?滕凱

摘 要:以商業銀行創新能力與盈利能力的關系為研究對象,本文以我國商業銀行近十年的數據為基礎,本文闡述了影響商業銀行創新能力里對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商業銀行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盈利能力,而且特別是近幾年,商業銀行能夠抓住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通過其倒逼商業銀行改革,使其在非利息收入方面有了較大的提升。
關鍵詞: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盈利能力
一、理論基礎
1.主要概念
(1)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概念
扣除凈利息收入后的營業收入為非利息收入,這里的營業收入指扣除銀行非營業收入后的總收入。不包括營業外收入的主要原因是,營業外收入本質上是偶然的、不可控的,與銀行經營沒有直接關系。因此,這一部分應排除在相關的定量研究之外。一般來說,我國商業銀行對非利息收入的界定大多采用上述方法。數據采集方便,統計口徑清晰,接受程度廣。
(2)銀行總資產收益率的定義
總資產收益率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的另一個非常有用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另一個指標。
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
商業銀行總資產收益率指標集中它反映了銀行資產效率與資本利用效率的聯系。當商業銀行的總資產是固定的狀況中,根據資產總回報指數能夠了解商業銀行利潤的穩固與持久性,從而了解商業銀行將要面對的風險。
2.主要理論
(1)范圍經濟理論
同一單位或企業生產的各式各樣的產品所獲得的收益稱為范圍經濟。Heggestad C 1972曾提出過,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生產成本曲線經常呈現下滑情況,而收益范圍經濟度高于零,表明會有一部分的范圍經濟,所獲經濟收益會有所增長。與之相異的,如果遇到平均成本沒有變化,或者越來越高,范圍經濟低于零,那么就會出現范圍不經濟的情況。按照范圍經濟的程度,企業單位要判斷是否有必要必須使用管理多樣化模式。
(2)經營多元化理論
多元化經營不僅是一種產品或一個行業,也是一種跨產品、跨行業的擴張動態進程。多元化有著能夠充分揮發分散資產結構理論風險作用,也就是說多元化為不是獨立的綜合效應,這是一個高度相關的整體效應。
二、研究設計與模型構建
1.樣本選擇
依據中國十年來商業銀行的大數據得知,從總資產收益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等指標中選取相應的指標,商業銀行存貸比以及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等各方面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情況進行分析說明。
2.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為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市價盈利比率、營業利潤率等。本文借鑒劉忠璐和林章悅的研究成果,選取總資產收益率(roa)作為表示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
(2)核心解釋變量:銀行創新能力。文章運用非利息收入來表達銀行的創新能力。銀行傳統業務收入是利息收入,而非利息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銀行創新能力的發展程度,因此選取該指標。
(3)控制變量:根據邢天才、劉忠璐等人對銀行盈利的研究,選取以下控制變量:流動性水平(商業銀行存貸比ldr)、風險水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npl)。其他指標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等與流動性水平具有較強的共線性,因此排除。
3.模型構建
本文從盈利能力的角度分析非利息收入占比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設定模型如下:
ROA=β0+β1*NIR+β2*LDR+β3*NPL+μ
模型中被解釋變量為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主要解釋變量為銀行創新能力,控制變量為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商業銀行風險水平。βi為待估參數,μ為隨機干擾項。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通過對以上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進行數據擬合,同時假設βi=0,得到以下結果。
圖 實證分析結果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在消除了風險水平、流動性水平等控制變量的影響下,銀行創新能力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具有較強的正相關影響。總體的擬合優度R2接近1,因此具有極好的擬合優度,同時總體P值為0.035<0.05,因此可以在顯著水平為0.05的條件下拒絕原假設,即在95%的置信區間上存在以下等式:
ROA=0.0068NIR-0.0019 LDR-0.0027 NPL+0.0159
從回歸結果來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具有正向的影響。近幾年,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銀行業一度面臨相對尷尬的窘境,但隨著商業銀行自身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對各類營收比例的調整,同時對非利息收入重視程度的提高,使得商業銀行的總資產收益率不斷增長。換句話說就是跟隨商業銀行利息以為收入比例的逐漸增長,商業銀行收入成效也在逐漸改善提高。同時控制變量不良貸款率和存貸比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具有負面的影響,即隨著不良貸款率的不斷增加,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斷受限,同時商業銀行存貸比越大,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亦呈下降趨勢。前者符合我們的預期,即不良貸款率越高,則商業銀行能收回的有效貸款越少,就會使得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而后者表明,商業銀行存貸比的增加使得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這與我們的傳統觀點相悖,究其原因,我做以下猜想:商業銀行存貸比的增加使其可用于其他創收業務的現金流減少,同時不良貸款率的提高也對貸款增加帶來的收益做了一定的沖擊,最終出現兩者存在負相關的關系。
四、政策建議
1.企業多元化促進產品創新
現在在中國約有70%以上的非利息收入業務是由手續費和傭金收入組成,其原因多為附加值較低,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銀行在管理方面有必要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以保持業務回報率較低的狀況。我們可以詳細地從下面兩個方向入手:
首先要認識到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運用支付結算、代理結算以外的非利息收入業務策略,著重努力向證券行業延伸、增加保險等金融領域方向發展。當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其他組成部分的收入仍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尤其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具有巨大的資源優勢和制度優勢。因此,在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業務中,我們應該整合自身實力,重點開發一些附加值較高的產品。
再者銀行要推陳出新,著力開展新的產品,要有自己的產品特色,突出品牌形象,形成特色產業化經營。當前,銀行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優勢。這就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的各項優勢、所有制結構、產權結構、組織管理水平等相關要素,運用企業規模優勢,我們應該采取差異化發展戰略道路。
2.找準中間產品定位拓展推廣渠道
好的產品要讓客戶都知道,讓他們充分了解產品的特點及利益,在對銀行利息收入中的其他產品上改革創新,隨即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市場控制方案,在銀行業務發展中,要注意這一環節的戰略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詳細地從下面兩個方向入手:
一是按照本地的地域面貌,精準定位目標市場。企業營銷中最棘手的狀況是實現準確地對客戶群體進行分層化,基于大數據平臺的網絡信息篩選與定位,對客戶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設立的客戶檔案清晰明了,其次運用工具對數據實施分化。
二是,銀行要根據每個地方的位置不同之處的地區經濟因素特點,對本地市場業務發展現狀的思考,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營銷方案。
3.合理的成本控制和便捷的服務體驗
合理的成本控制,基于銀行客戶及相關營銷模式上,為了降低非利息收入擴張的成本,著重推進非利息收入業務與成本支出控制的并行發展。
第一,要設立綜合成本管理體系,重點對基層銀行網點進行成本控制。預先建立銀行的成本控制行為,以達到目標、計劃、行動和戰略成本支出點。
第二,要讓顧客體會到便捷的服務,推動銀行業績良性增長。一要加大自助設備在分支機構和基層網絡的布局,二要增強電子渠道服務建設。
4.加強員工專業服務促進時效性利用
從社會穩定的需要及銀行全面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必須要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可在以下三方面做出具體努力:
一是建立和科學的改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及升遷制度。一方面為員工搭建平臺,做到同事間內部互助學習,在思想政治方面更要著重培訓?;鶎涌蛻艚浝砗途C合理財人員是銀行業務的主力軍,因此在培訓方面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以便更好地服務客戶群體,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為客戶提供貼心的服務。
二是不斷理順和優化員工薪水制度?;诠焦脑瓌t上,適當地進行差異化獎勵,其間職工工資正常上調,把工資和福利待遇控制在適當范圍內,這樣會讓職工有自我發展的認識。除此之外,適當的加薪制度也會讓年輕、有能力、才華的優秀員工加入進來,投入全部精力為銀行服務。
最后,推動企業時效性。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業務是有時限的,在各種業務工作的圓滿結束時,重視對及時性的控制。一旦業務進展延遲,次日業務的成交率應該會減少很多。所以,銀行應該在基于改善制度上,對員工的日常工作態度嚴格要求,發揚員工精神,在員工日常工作細節中強調及時性概念。
參考文獻:
[1]李娜.非利息收入對國有商業銀行績效影響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7.
[2]劉忠璐,林章悅.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16(09):61-72.
[3]朱宏泉,周麗,余江.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管理評論,2011,23(06):23-30.
[4]宋敬敬.城市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對盈利能力影響的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12):228-229.
[5]朱明星.商業銀行創新能力對銀行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3(06):25-32.
[6]劉伯鑫.淺談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創新發展的影響[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0):142-143.
[7]曾穎.基于熵值法的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價比較研究[J].金融經濟,2019(16):97-99.
[8]劉石小橋.論金融創新對國內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9(14):310-313.
[9]范志國,林德發.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影響分析——基于16家商業銀行經驗數據的實證檢驗[J].西部金融,2019(06):9-15+29.
[10]尹向東.銀行創新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8(05):7-9.
作者簡介:張梁(1997.05- ),男,漢族,山東省青島萊西市人,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