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喜
會計行業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理論和實務兩個部分,二者相互區別相互聯系。會計從業者一般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但是會計行業的一些基本知識、會計準則是進行其他復雜會計作業的基礎,所以要求會計相關從業者既要掌握會計理論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要兼顧會計實務的基本操作。會計理論從業者主要是會計規則的制定者與會計準則研究者還包括會計專業的科研工作者。會計實務從業者包括各類企業、行政單位等地的財務工作人員。本文主要討論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實用性有何不同,期望給同行提出有價值的信息。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組織形式的變更,會計理論也不斷變化。現階段股份制公司占大多數,這就意味著所有企業或者個人都可以購買某公司的股份,最后取得公司的分紅或者營業額分配。在公司或個人參股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即每個參股的企業或者個人都應該有一定的規則購買和取得資本分配,在此過程中形成確定的權益分配規則,這就促進了會計理論的形成。
會計理論的制定需要考慮多種要素,它們之間不僅相互聯系也相互制約,這些要素之間需要形成確定的可計量的比例關系,這種比例關系需要會計準則研究人員經過無數次實踐、調整與總結才能得到,所以會計理論的發展離不開會計實務。
二、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定義與作用
會計實務的別稱又叫做會計做賬,顧名思義,指的就是會計進行賬務處理的工作,一般值的是從收到各種會計憑證開始填報會計憑證到最后編制會計報表的整個過程。
會計理論就是會計從業者進行會計實務所依據的基礎的會計準則,其以經濟學原理為基礎,表現了會計從業者制作報表過程中的數據的運行規律。會計理論主要有會計、會計準則、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及歷史發展、會計環境等等。會計理論的特點為普適性、指導性和穩定性。
會計理論的微觀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會計理論是制定會計規范的準則,其覆蓋面比較廣,涉及到會計領域的方方面面,可以協調各種會計準則之間的關系。其次,會計理論可以引導會計從業人員對會計規范進行延申,并且引導其更加靈活地運用會計準則與會計規范,促進解決會計實務的速率。最后,會計理論是精簡的深度會計知識與會計內容,可以加深會計會計從業人員及社會各界對會計實務的理解,促進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對會計專業進行研究。
會計理論有一部分內容主要是研究會計歷史、會計分析、審計歷史、會計制度研究等等,是純學術方面的研究。這部分會計理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方面對會計實務具有指導作用,可以將過去的經驗傳遞給現在的研究人員,并且可以用來解釋一些會計實務。
會計實務以會計理論為基礎,將書面上的會計理論付諸實踐,解決企業賬務問題。其主要包括會計方法、會計核算、審計等等。會計實務的特點是實踐性、特殊性與可變性。
三、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實用性分析
會計被分為兩個部分即理論部分與實務部分,在工作中也就被分為兩種社會形態。一方為會計理論陣營,主要包括高等院校、各國財政、稅務研究部門與私人機構等等。另一方為會計實務陣營,主要包括各大公司、行政單位、審計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等等。會計理論陣營與會計實務陣營的工作不盡相同,但是存在交叉,只不過各陣營的主次不同。例如,會計理論陣營主要研究、制定并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會計準則、規范、制度,但是研究和制定的前提是必須對整個會計操作流程及標準進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出現了新的企業組織形式或者新的業務交流形式時,但是不要求會計理論研究者清楚會計賬面地具體操作知識。會計實務陣營要求會計從業人員掌握既定地會計準則與會計基本原理,并且熟悉會計行業地準則、規范并在其允許范圍內進行賬面操作,但是不要求其具有高深的會計理論,只用學習現有的會計知識。
職業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是從事會計行業首先要取得上崗資格證書,這方面就涉及到會計理論。從會計從業方面來看,不同級別的會計職位入門需要不同的實踐能力,但是實踐理論是入門必備的知識儲備,這代表在從業方面會計實務的實用性比較強。從科研方面來看,會計研究者是以現有的會計理論為基礎,根據企業的實際組織情況、市場交易情況在基礎上推陳出新,所以在科研領域,會計理論的實用性較強。
四、結語
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相輔相成,會計理論是會計實務的準則,會計實務是會計理論的實踐。想要對會計系統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必須掌握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將兩者相結合
(作者單位:山東省軍區濟南第一退休干部休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