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春花 楊勁靜 王營
隨著我國掀起了一陣陣創客運動的熱潮,創客教育也成為了教育領域的熱點。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習近平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思想政治教育要跟上形勢變化、更好發揮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將創客教育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養出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綜合型應用人才。
一、創客教育概述
(一)創客教育背景
“創客”本指勇于創新,努力將自己的創意變為現實的人。這個詞譯自英文單詞“Maker”,最初來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微觀裝配實驗室的實驗課題。2015年李克強總理視察深圳柴火空間時指出:“創客的奇思妙想和豐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和創造,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自此,“創客”與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聯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大力發展眾創空間的舉措。我國教育領域也在逐漸聚焦“創客”和創客教育,全國高校也都紛紛成立眾創空間,作為創客孵化和創客教育的重要平臺。以江蘇省為例,省內多家高校都設有創客空間,如東南大學的“東特創客匯”、南京郵電大學的 “E聯U盟創客驛站” 、蘇州理工學院的“香樟樹創客空間”以及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藍島創客空間”等等。一場以創客為主體,旨在推廣開放創新理念、推動大眾創造實踐的創客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地展開了。而創客運動直接推動了創客教育的發展。
(二)創客教育的含義
創客精神和教育的碰撞,出現了創客教育的概念。“創客教育”目前還沒有一個達成廣泛共識的定義,“創客教育”在每個創客或教師的眼中的都有著不同的內涵。筆者認為本文中的創客教育是一種廣義層面的,從人的素養或精神層面來理解。創客教育是創客與教育的結合,這種結合不是將創客運動簡單地疊加到教育領域中,而是將創客所體現的創客精神和創客文化滲透到教育中,創客教育的“創”是創意、創造、創新和創業,因此創客精神是創客教育的靈魂,創客教育是要培養具有在實踐活動中推陳出新的創新精神、勇于突破傳統教育桎梏的改造精神、以及聯合各方力量的合作精神的人。所以創客教育應是一種以培育大眾創客精神為導向的教育形態。
二、創客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從人類階級社會產生依賴就出現了,從古希臘城邦制度“公民”理念的傳播到當今的美國國民素質教育,從孔子的儒家教化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及“軍政訓政憲政”教育,差別只在于政治方向、教育內容和智慧底蘊的不同。
但隨著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習近平強調,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中國發展大勢是什么?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提出,創客運動在校園中盛極一時,勇于創新、熱衷實踐、樂于分享的創客文化越來越被大學生們所接受,并逐漸形成了“自主、創新、開放、靈活”的創客教育理念。這些理念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習生活方式、社群交往和就創業選擇,同時也深刻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創客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聯系
創客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對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道德修養、核心價值觀、法律素養為主要內容,而創客教育主要培訓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團隊協作能力,這本身就包含在廣義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素質更好地成長成才,更好地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要培養新時代創新型、綜合型應用人才,踐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必須將二者有機融合起來。
(二)創客教育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存在理論重于實踐,說教重于引導,教師單向的向學生灌輸,不易獲得學生的共鳴,收效甚微。而創客起始于學生興趣,重在實踐創造,并將成果進行分享,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全過程,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使用者、傳播者甚至是創造者。將創客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可以促使思政教育加入更多的實踐環節,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增強實效性。創客教育目的就在于培養用于、善于動手、樂于分享和協作的大學生。
三、創客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探析
(一)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創客教育能力
隨著國家環境的變化加快以及社會變革不斷向深層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應隨這種變化而不斷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扎根新時代沃土,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發展。為適應復雜環境的快速變化思政教師首先應樹立創新變革意識。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重視對創客素養的培養,思政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讓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社會發展相同步,努力接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所以思政教師必須成為一名學習型教師,積極學習創新,提升自身的創客素養。同時也需加大對思政教師創客教育能力的培訓力度,例如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創客工坊實踐等內容的培訓,強化教師對于創新、創造、創意、創業方面的學習。
(二)抓住課堂教育主陣地,拓寬課程目標,創新教學方法和載體
思想政治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如何將這個主陣地、主渠道,融入創客教育,提升思想政治課程的實效性?首先,思政課程的目標應融入創新創造能力,著眼創新型人才培養。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及“中國制造2025”大時代背景下,創新人才的培養仍然是我國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思政課程目標應融入凸顯更多有利于創新、創造力培養的具體要求。其次,課程改革創新是提高課程質量和效果的前提。過去的高校思政課,一些思政教師在課堂上處于絕對的統治地位,不能形成教師與學生之前平等雙向地互動,自上而下的知識輸出成為習慣。而在思政課堂上融入創客教育,從學生的興趣、情感、喜好、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意識出發,以學生為主體,選取一些創客項目作為思政課程的實踐內容,搭建豐富的實踐活動載體,其中還可以體現自由創造、開放共享、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與價值追求。再次,新時代下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豐富多樣,思政課程可以將新媒體新渠道新技術融入到課堂上,利用微博、微信、小視頻、慕課及VR技術展開課堂教學,讓單調的課堂“有意思”起來,讓學生從單純的信息接受者向知識的生產者和傳播者轉變,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增加思政課程的滲透性和實效性。
(三)加快眾創空間建設,打造創客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亞文化,在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校園文化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從校園文化的角度看,其核心層次——精神層的內容,包括學校的教育目標、教育理念、校風學風、學術道德,是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為實現創客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融合,應大力發展集創意、設計、制造于一體的眾創空間,發揮團學群體的作用,支持學生成立創客社團;并將創客活動、創新積分融入學生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參與創客活動,著力打造“創新、實踐、分享、成長”為核心的創客校園文化,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創造能力。
(作者單位: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