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梓敬
【摘要】薩克斯《La peque a Czardas》(小查爾達斯舞曲)整首作品曲風絢爛多變化,技巧性在整首作品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作品中如何將技術與藝術結合,如何將作品中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是每個學習、演奏這首作品的人應該考慮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薩克斯演奏學習與理論學習的經驗從作品的技巧與情感相結合來進行研究。
【關鍵詞】薩克斯;《La peque a Czardas》;(小查爾達斯舞曲);技巧與情感
【中圖分類號】J631.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之后,薩克斯成為家喻戶曉的西洋樂器之一,受到廣大中國音樂愛好者的喜歡。大部分國人對薩克斯的認識來源于流行音樂,由于薩克斯獨特的音色而認識這個樂器。薩克斯的曲目龐大,不僅有流行作品,更有許多經典的來自于古典主義時期的優秀作品。《La peque a Czardas》(小查爾達斯舞曲)便是一首非常經典的作品。這首小查爾達斯舞曲表現力極強,是由西班牙著名音樂家佩德羅·伊圖拉爾德創作,是作者一生創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之一。這首音樂作品雖然屬于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但是在作品中表現出現代主義的風格特點。通過樂器薩克斯演繹,基于匈牙利民間舞曲《查爾達斯舞曲的》基調進行,作品曲風特度、絢爛的技巧演繹,使這首作品從節奏到風格都有著獨特的魅力。
一、作曲家以及作品簡介
佩德羅·依圖拉于1929 年出生于西班牙北部,著名的薩克斯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和指揮家。九歲,佩德羅便開始跟隨他的父親學習音樂,小時候的音樂學習為以后的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的作品幾乎涵蓋了各種音風格,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爵士樂等等,他為薩克斯創作了各類音樂作品,獨奏、合奏、四重奏等等。。創作的對象也涵蓋了薩克斯獨奏、薩克斯四重奏、小型室內樂、管弦樂等。他所創作《小查爾達什舞曲》和《希臘組曲》是薩克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全世界的各類大型的比賽、音樂會必備演奏曲目之一。
“查爾達斯”是一種民族民間音樂舞蹈,起源于18世紀,通過查爾達斯舞曲能感受到匈牙利人民生活的場景,查爾達斯舞曲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點,那就是速度變化,在樂曲開始之時,速度一般較慢表現出悲傷柔情的感覺,接下來會采用一種旋律激昂輕快的節奏繼續音樂,形成鮮明對比。薩克斯管《小查爾達斯舞曲》創作于1950年,首演之后受到廣大薩克斯學習者的喜愛,被眾多管樂團、交響樂團爭相演奏,整首音樂作品爵士風格濃厚,得到業內專業人士的喜愛與認可。
二、演奏技巧的分析
《小查爾達斯舞曲》是典型的復三部曲式結構,由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三個主要段落組成,加上引子與尾聲。呈示部由簡單的a-a-b-a四句樂段組成,展開部較為單一,由量具體的單一部結構再現部是呈示部的變化再現。在演奏作品時,可以注意這樣幾個方面。
(一)處理好音色與音準的關系
薩克斯以其獨特的音色深受廣大愛好者喜歡,演奏者在演奏時需要用呼吸控制好音色,良好的音色與音準有這密不可分的關系,薩克斯作為吹管樂器在演奏時要達到非常精準的音高實際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需要演奏者在練習中對音準的關注,通過適當的調整呼吸與口型在音準在音樂的流動中達到最佳。特別在有強弱對比的音樂中,要處理好音準需要時刻關注嘴型對哨片形成的壓力,通過手指按鍵、嘴型、呼吸等控制好音樂與音準的關系。
(二)超高音的運用
在這首作品的再現部中,主題樂句用了高一個八度的音域來演繹,在整首音樂作品中,也出現了一些超高音的處理。每件樂器都有自己適合的音域范圍,超過適合的音域,處理不好會出現刺耳、難聽的效果。薩克斯演奏超高音是合理的氣息運用非常重要,音樂薩克斯的聲音通過氣息吹響哨片產生管體震動而發出聲音。另外熟練的掌握演奏時的指法也是超高音完美演繹的重要條件,只有掌握了熟練的指法,才能讓高音的銜接順暢自然。超高音在演奏時有不確定性,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一個音一個音的練習,也可以根據音階的上行來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演繹出了教好的超高音,可以將嘴型位置進行記憶,經過不斷地練習在演奏中可也可以達到良好的超高音音樂以及音色效果。
(三)滑音的運用
薩克斯的滑音產生于吹奏時嘴型與喉腔的松緊的變化而產生,加上手指緩慢有變卦的按鍵而形成的演奏技巧。在吹管樂器中,滑音的處理比拉弦樂器要難的多,拉弦樂器僅通過手指在弦上的滑動就能產生。在薩克斯作品中的滑音也可以簡單的分成上滑音與下滑音,還可以根據滑音的度數分為大滑音與小滑音,在這首音樂作品中,運用較多的是大滑音,在演奏時通過對喉腔的處理讓呼吸的氣體產生變化,使得氣柱從不豐滿到豐滿,按鍵的手指由猶豫不飽滿到飽滿而產生滑音。滑音在樂曲中有著獨特的音色魅力。
三、作品中的情感表達
《小查爾達斯舞曲》的創作,作者家在匈牙利民間舞曲“Lassau”與“Friss”兩個主題因素元素中得到靈感,Lassau是富有歌唱性的慢速的音樂作品,一般描寫舞蹈者出場時的畫面,Friss是節奏鮮明,情緒熱熱烈速度較快的雙人舞場面描寫,在演奏時,演奏者應當對舞曲的兩個音樂元素的原本音樂情緒有一定的了解,并通過薩克斯的將其表現出來。
在整首音樂作品中,作曲家標注了大量的表情記號,通過表情記號與力度速度的結合,了解查爾達斯舞曲的風格特點,演奏者在表演時形成情感表達。在作品一開始,第一主主題是由mf(中強)的力度進入,用P(弱)的力度將主題音樂重復兩次。在演奏時,可以思考主題樂句重復兩遍的處理方式,對于匈牙利查爾達斯的音樂元素改編而成的主體樂句,雖然是一樣的音樂,但也可以用到稍微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來演奏,如第二遍比第一遍再稍微弱一點,表現出優美的主旋律。在樂曲第八小節,作曲家明確地標示出dolce(溫柔悅耳地),在演奏時可以通過厚實的呼吸來進行輔助,通過音樂表達出優美的慢板旋律主題。
接下來的一段,是根據匈牙利舞曲“弗里斯”的音樂元素創作而成,作曲家提示此樂段演奏需Vivace(快速有生氣地),此主題與慢板形成典型的對比,描寫青年男女的跳舞是的高興熱鬧場景,在此段演奏時,注意呼吸的把握,讓每個音樂都有跳躍的感覺,遵循節奏節拍的強弱規律,將情緒向上推動。
作品還有一段華彩樂段,在這一段華彩樂段中,演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觀點通過音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理解,盡管每個演奏者在演奏時的處理會有細微差別,但是華彩樂段都是音樂作品的小高潮與情緒的爆發點。通過幾個上行的音樂琶音緊著者一個自由延長的四分音符,將樂曲的情緒推向高潮。再現段主題變化重復出現兩次,第一次作曲者將音域提高了八度,并加快演奏速度,讓音樂情緒在音域與速度中進行細微改變。在作曲家的安排下,每一個音符都是富有生命力的情感表達,演奏者應當重視每一個音音符的處理,重視作曲家提供的每一個表情符號以及速度力度標記,從而在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時,盡可能還原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與樂思。
四、小結
《小查爾達斯舞曲》是一首結合了爵士樂與現代薩克斯演奏的音樂作品,用古典主義的作曲方式創作,是古典主義現代派風格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首作品從創作至今雖已有60年的歷史,但一直以來深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優美動人的主旋律加上變化的技巧使之成為薩克斯古典主義經典作品。這首作品對演奏者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演奏時應當合理地處理好技術與藝術的關系,充分的理解作品中表達的情感,表達“查爾達斯舞曲”應有的情緒,在演奏中運用到了大量的薩克斯演奏技巧如超高音、假指法、滑音等,都值得細細推敲與謹慎處理。
參考文獻
[1]敖坤.從薩克斯管的特性看其音樂表現力[J].音樂創作,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