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燕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人類在音樂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汲取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賦予我們的民族之情、民族之魂,讓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形成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美育德育重要途徑,使中小學生從小樹立愛國之心,將民族情懷從小根植于心靈深處。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美育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中國傳統音樂的悠久歷史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有文字載入的歷史已有五千余年,它是人類古老文化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是東方古老文化的代表。而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加久遠,據考古發現,河南舞陽賈湖出土的骨笛距今近八千年,說明中國古代音樂文化至少已有八千余年的可考歷史。在中華大地廣袤復雜的地貌、氣候等因素形成了各地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多樣性,為培植中國傳統文化與各地民間音樂提供了豐富的土壤。五十六個民族獨特的文化、歷史、語言、風俗、音樂也異彩紛呈,積累了大量的藝術品種,歷經幾千年延綿不絕的傳承與發展,中國民族音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為我們留下豐富的民族音樂遺產,形成了我國民族音樂的珍貴瑰寶。
二、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在中小學開展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育部推出學校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徑和內容,最早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認為美育教育是進行世界觀教育最重要的途徑。他提出“在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去體會,發現其中高雅、優美、崇高,獲得超出世界的情感體驗,從而得到精神世界的美的享受,領悟到超越時空限制的人生真諦?!毙滦蝿菹乱蠹涌彀l展學校藝術教育,要進一步辦好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和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要求,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與基地的建設工作,發揮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傳統藝術教育不僅能夠豐富中小學生藝術教育內容,感受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想與文化滲透,同時在領略中國傳統音樂的過程中做到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怡情。使中小學音樂教師與學生共同提升審美與藝術修養,堅定民族信仰,感知學習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的光榮感與使命感。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內容最早、最普遍的就是以民歌與與歌舞、民族器樂、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為主。它將中國豐富獨特的民族音樂、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為一體。中小學開展傳統音樂教育,這是人生審美理想、審美情趣、審美觀點的形成時期,將會讓民族音樂文化從小根植于學生心中,增強民族自信,代代相傳,這將為繼承與發展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與現實意義。
三、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在中小學的現狀分析
在全球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然而據國內部分專家學者評述: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就像我們的母親河每年出現的斷流一樣,中國傳統音樂中的許多品種也出現了斷流,甚至個別藝術品種瀕臨失傳。民族音樂教育被忽視。尤其近三十年多年來受外來文化、流行音樂、市場經濟的影響,各種媒體宣傳播放民族音樂的比例較少,流行音樂所占比例較大,這些現象充斥著中小學音樂課堂,使得很大一部分學生趨之若鶩。致使我們成長起來的青少年一代追星族與歌迷越來越多。另外,應試教育長期不重視音樂教育,較多中小學學校音樂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專業修養較低,尤其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掌握和理解更是少之又少,致使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在中小學藝術教育中基本處于缺失狀態。
近些年國家教育部對于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推行非常重視,各個學校也將音樂、美術等課程愈加重視起來,據調查與各類資料顯示,各學校音樂教學的課程安排的也較為合理,很多學校在形式上進行了很大的改進,但是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思想上依舊受到舊的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與家長認為藝術教育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依然站在“副科”的位置上,學校為了提高成績,音樂課常常會被語文、數學、英語等所謂的主要課程占用,尤其是中學階段更為突出。家長們也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文化課程,而取消了很多孩子的藝術興趣與愛好,音樂課實為形同虛設。再加上,學校藝術教師隊伍師資配備不足,尤其傳統音樂專業教師更是缺乏,教學力量的薄弱,限制了藝術教育提升的空間,教師不能夠充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教育教學質量得不到充分提高。
四、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在中小學的反思
如何在中小學藝術教學中做好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值得我們深思。要想讓傳統音樂更好的傳播與發展,我認為以下舉措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加強中小學學校對于藝術課堂的重視。藝術課堂不能再是其他學科的墊腳石,任其所占。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認為,“人之學,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也就是說音樂是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把音樂作為其學習的最終完結,表明音樂對于人格養成、文化生活和國家禮儀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新的歷史時期,共筑中國夢的踐行中,新課標要求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币魳氛n程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審美體驗與創造價值上,同時在社會交往與文化傳承方面也呈現出重要價值。因此,以音樂教育為載體傳承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加強中小學傳統音樂教育力度,有效保持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民族性,充分挖掘民族傳統音樂課程資源,以傳承傳統民族文化來樹立民族精神,已成為當前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所以,我們更應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通過藝術課堂,將更好的進行美育滲透、德育滲透,在學生人生啟蒙時期從小樹立愛國之心、民族之情,使民族情懷從小根植于心靈深處。
其次,藝術教師隊伍中國民族傳統音樂修養的提高。我們共知教師的職責是傳道受業解惑,教書育人。我們的老師對于中國傳統音樂的內容與精神有一定的掌握和領會,那么她在課程教學中就會播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導和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將學生民族之心、民族之魂自然浸潤予學生思想。將中華民族深厚悠久的傳統文化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另外,構建藝術課堂內容知識結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中國傳統音樂幾千年積淀的藝術品種與內容,我們的教學內容要從傳統藝術中汲取經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在教學中真正注入傳統文化的基因,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能夠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的豐富內容,通過趣味性、自主性、實踐性等靈活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歡和熱愛,獲得多樣的審美體驗,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豐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與音樂鑒賞力、協作與創新能力,達到新時期人才培養、人文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江明惇.中國民族音樂與欣賞(修訂版)[M].高等音樂出版社,1994(6).
[2]劉婧.淺析民族音樂文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J].中文信息,2016(8).
[3]何曉艷.讓無痕化的德育滲透于音樂教學之中[J].現代教育科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