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綜合類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表演專業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越發明顯。通過對“舞臺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可以將音樂表演專業傳統課堂教學的“抽象性”與“舞臺實踐教學”的“具象性”相結合,豐富教學模式,找出教學問題,明確教學目的,讓學生學以致用,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關鍵詞】雙簧管;舞臺實踐;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表演專業課程教學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內容,我們不僅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程度的專業學生進行理論概念和演奏(演唱)技巧上的講解,還要將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內容與舞臺演奏實踐相結合,“舞臺實踐教學”的合理運用不僅是豐富教學模式和內容的重要途徑,更是檢驗專業教師教學成果的重要標準。
一、“舞臺實踐教學”的概念
音樂表演專業的傳統課堂教學泛指教師在琴房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小課授課模式,專業教師通常會對學生進行音樂理論、演奏技巧、演奏技法等方面的講解,如作曲家生平、作品創作背景、譜面音樂處理、音準、音色、作品風格等相關內容,傳統課堂教學在注重演奏(演唱)的技術性訓練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舞臺表演的形式與要求,使理論和實踐分離開來。而“舞臺實踐教學”則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有效的補充,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延展與升華,為學生提供登上舞臺的機會,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及演奏(演唱)技巧、技法等通過音樂化的藝術呈現給觀眾或聽眾,這也正是課堂教學所要達成的最終目的。同時,“舞臺實踐教學”是一種具有表演化、具象化的教學模式,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模式是傳統課堂教學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但“舞臺實踐教學”并非教學的終結,而是要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結合,通過傳統課堂教學向學生講授演奏(演唱)的理論、方法、技巧、作品風格特征等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通過舞臺實踐直觀顯現教學的內容,并帶著舞臺實踐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返回課堂,再逐一進行解決的循環往復過程,具有運用傳統課堂教學指導“舞臺實踐教學”,再通過“舞臺實踐教學”進一步完善、補充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二、綜合類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教學現狀
(一)理論課程與專業課程聯系不夠
在以往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綜合類高校對于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設置較為分散并且不夠明確,雖然有大量選修課程的設置,但無法對專業主課起到明顯的輔助性作用,很多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較為陳舊,不能對分散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使得學生在疲于應付理論考試的同時忽略了與實際演奏(演唱)的聯系,無法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在專業主課上,也不能通過演奏(演唱)的實踐理解和掌握所學理論知識的目的和意義,使理論和實踐脫離開來,從而導致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習效果差,最終影響主專業課程的發展。
(二)舞臺實踐機會較少
很多綜合類院校的音樂表演專業缺乏舞臺實踐平臺的依托,如交響樂團、民族樂團、室內樂團、重奏組等,教師在進行“一對一”授課時,大多只對學生演奏(演唱)技巧進行指點和反復訓練,學生缺乏對所學技能進行運用和實踐的機會,也無法大量積累舞臺表演經驗,使得學生在實際表演時無法將自己所學到的專業技能完美、充分地展現出來,呈現出技能水平和實際舞臺演奏(演唱)效果不相符的現象。
(三)傳統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內容與社會需求缺乏一致性
近幾年,綜合類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很多畢業生專業理論知識較為薄弱,缺乏舞臺表演的實踐經驗,無法滿足當前社會“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就業時缺乏競爭力。在傳統課堂教學環境的影響下,教學模式單一,演奏(演唱)理論、方法較為陳舊,缺乏創新性,實際的教學模式、內容與社會需求缺乏一致性,最終導致很多畢業生無法很好地滿足工作崗位的要求。
三、“舞臺實踐教學”的意義
(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音樂藝術的不斷普及和發展,觀眾對表演者在舞臺上所呈現的音樂水準和質量有了越來越嚴格的評價標準,這就對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舞臺演奏(演唱)要求,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理論知識,還要能夠在舞臺上完美地展現表演功力,打動觀眾。因此,綜合類高校音樂學院要將舞臺實踐重視起來,以舞臺實踐為出發點,通過舞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演奏(演唱)理論知識,充實舞臺演奏經驗,提高學生音樂表演綜合素質。同時,舞臺實踐是課堂教學效率和成果的真實寫照,也是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評價標準,同時,可以通過舞臺實踐總結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材施教,針對性地調整、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以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有助于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豐富舞臺經驗
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琴房中可以將一首作品完整、自如地演奏下來,特別是沒有旁人在場的情況下演奏的更是可圈可點,且演奏狀態非常放松,而一旦到了舞臺上,面對評委老師或觀眾時,經常會出現手足無措、過度緊張的情況,就連平日練習較為熟練的內容也會大打折扣,音準、音色、速度、強弱處理等演奏要求根本無暇顧及,甚至有些同學無法完成作品的演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學生缺乏舞臺實踐的經驗。因此,我們應該堅持傳統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大量舞臺實踐鍛煉演奏心理素質的同時豐富舞臺經驗,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并完善自身的不足,真正掌握并學會合理運用所學到的演奏(演唱)理論和技巧。
(三)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在音樂表演專業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任課教師在具備全面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豐富自身的舞臺演奏(演唱)經驗,舞臺經驗的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年累月的舞臺實踐才能夠形成。而現實情況是,很多教師在一畢業之后就進入高校從事教學工作,工作期間除了繁忙的課堂教學,很少有機會登臺進行舞臺表演實踐,教師在課堂上做示范沒有任何問題,可一登上較大的舞臺就會略顯緊張,甚至有時發揮失常,其實這也是高校教師職業特點和傳統授課形式所導致的。因此,“舞臺實踐教學”模式的運用不僅適用于學生,同樣也適用于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舞臺示范、教師音樂會、師生音樂會等多種舞臺形式進行教學實踐,提高教師教學示范、實踐的參與度,給學生樹立良好榜樣的同時,能夠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水平與教學水平的發展,與學生共同進步。
四、“舞臺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
(一)“講臺+舞臺”教學模式的建立
高校教師通過舞臺展開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教學內容,同時,通過教師在舞臺上的親自示范、表演,讓學生更直觀地發現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從模仿教師的演奏(演唱)開始,逐漸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最終完善、把握屬于自己的獨特演奏風格和特點。教師可以在舞臺演奏實踐的過程中貫穿講解相關音樂理論知識,如作曲家生平、作品背景、作品風格、曲式和聲結構、演奏(演唱)處理技巧等?!爸v臺+舞臺”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加直觀、有針對性地展現授課內容,讓學生學以致用,也一定會讓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大大縮短學生的成才時間。
(二)“舞臺實踐教學”融入心理輔導
由于每一位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學習進度大不相同,所以,在舞臺演奏實踐的過程中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對于低年級或專業程度較淺的學生而言,尤其是第一次登臺,通常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演奏的效果與教師的期望值會有一定的差距,教師不能對其過分的苛求,打擊學生積極性,應當鼓勵這些學生,對他們第一次勇敢地登臺表演進行肯定,激發他們表演的欲望,在克服舞臺心理恐懼的同時,找出問題進行糾正。而對于高年級或專業水平較好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客觀公正地給予評價,讓學生在舞臺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清晰、準確地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回歸課堂,逐一完善,以便更好地掌握演奏技能,充實舞臺經驗。
五、結語
對于“舞臺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并不意味著否定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而是在其基礎上向“實踐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向發展,積極探索、研究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和音樂表演實踐能力提高的教學方法,構建科學、合理的音樂表演實踐教學體系,在不斷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加強對其實踐能力和舞臺心理方面的關注與培養,使高校培養出來的音樂表演人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以應對如今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劉頌章.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J].當代音樂,2018.
[2]何萍芳.舞臺上的課堂——《演唱與舞臺實踐》課堂教學改革[J].戲劇之家,2015.
[3]高翎雁.淺析音樂表演專業舞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6.
[4]陳國東.高校聲樂課堂教學舞臺化改革初探[J].音樂時空,2015.
[5]黃錦.“舞臺教學”理論的歌劇闡釋——以教學歌劇《文成公主》為例[J].音樂創作,2018.
作者簡介:劉長鵬(1986—),男,中共黨員,碩士,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西北師范大學,現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雙簧管演奏。